幸福的經濟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幸福的經濟學》,[美] 理查德·A.伊斯特林 著,笪舒揚 譯,出版社: 中譯出版社。
書籍是知識[1]的源泉,只有書籍才能解救人類,只有知識才能使我們變成精神上堅強的、真正的、有理性[2]的人。唯有這種人能真誠地熱愛人,尊重人的勞動,衷心地讚賞人類永不停息的偉大勞動所創造的最美好的成果。
內容簡介
《幸福的經濟學》是「幸福經濟學之父」理查德·伊斯特林通過近半個世紀的潛心研究,綜合其他經濟學家和心理學家新的研究成果,用淺顯通俗的語言對一些核心的「幸福」問題做出的解答。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大量實例向讀者進一步證實了「伊斯特林悖論」,告訴我們幸福並不完全取決於一個人的財富多少。
此外,書中還詳細地舉例研討了一些關於幸福的其他問題,如:幸福能否被測量?賺更多的錢能否徹底提升幸福感?需求伴侶、擁有婚姻、生育子女、宗教信仰、鍛煉身體等能否對獲得幸福有所幫助?性別、年齡、健康又能否左右你的幸福?
書中還探討了一些公共政策問題。比如:政府是否應該致力於提升人民的幸福感?一個國家是否要富裕起來才能使國民幸福?經濟增長是否為改變國民幸福的途徑?……
作者通過大量實證案例進行理性推理,加以經濟學與心理學的論據觀點,帶領讀者一步步尋找有關幸福的答案以及幸福的真正意義,並呼籲人們正視經濟與幸福的關係。
作者介紹
理查德 A.伊斯特林(Richard A.Easterlin)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經濟協會傑出研究員。曾任美國人口協會、經濟史協會和西方國際經濟協會主席。
伊斯特林是最早對主觀快樂進行理論研究的當代經濟學家。他在1974年的着作《經濟增長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人們的快樂》中提出了所謂的伊斯特林悖論(Easterlin Paradox)∶收入增加並不一定會使快樂增加。首先,國家之間的比較研究以及長期的動態研究表明,人均收入的高低同平均快樂水平之間沒有明顯的關係;其次,在收入達到某一點以前,快樂隨收入增長而增長,但超過那一點後,這種關係卻並不明顯;最後,在任何一個國家內部,人們的平均收入和平均快樂之間也沒有明顯的關係,包括文化特徵在內的許多其他因素也會影響快樂。
參考文獻
- ↑ 什麼是知識?,搜狐,2016-08-13
- ↑ 理性,是解決絕大多數問題的關鍵,搜狐,2017-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