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師父(吳珏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師父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師父》中國當代作家吳珏瑾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師父

「小瑾,我想收你當徒弟,教你虎口緣」。

「不欣賞」。

這是前年師父用戲謔的口吻給我說的,在N多年前,我還是個不諳世事的十三四歲小姑娘的時候(那時的十三四歲可真的是單純得有些傻),她和我的兩句對話,我聽到我還和師父有過這樣的對話,我自己都驚着了,天吶!多麼的無知、多麼的無禮,簡直羞愧難當!但是,師父和他的老伴陝西省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楊老師依然是把這件事情當成了小笑料小段子講出來的,可見這兩位老人的開明和大度;就是在中央電視台11套在北京採訪師父的時候,師父還開着玩笑問我:小瑾,這事我能說不?

當年剛進入西安易俗社學戲,冬練三九夏練三伏,踢腿下腰翻跟頭,我很喜歡拿着刀槍舞來舞去,不喜歡唱文戲,估計源於這樣的思想,就和師父有了那樣的對話!但是後來又去拜師,師父當年也沒有因為我曾經的無禮語言拒絕我,仍然收我為徒,就這樣我拜在了師父的門下!

師父我傳授的是她的看家戲《虎口緣》,這齣折子戲是西安易俗社本戲《三滴血》中的一折戲,講的是十一二歲的小姑娘和父母走散,被一相公從虎口救下,有了一段美好的姻緣,這樣的一齣戲,師父當年的唱腔細膩委婉,把一個聰明伶俐、天真活潑的小姑娘演的神情逼真、栩栩如生,50年代末此劇進京演出,受到了周總理、賀龍、陳毅、劉少奇這些中央領導的接見,後又被西安電影製片廠拍城戲曲電影,更是紅遍了大江南北!

1981年師父隨演出團出訪日本,演出《櫃中緣》,受到了日本觀眾的好評!

拜師後的那一年冬天,師父開始給我教授《虎口緣》,師父的家住在陝西省師範大學(老校區)家屬院,我住在單位,從鐘樓到師大大約九公里,坐公交車估計也要一個小時左右,為了不讓我每天跑來跑去,耽誤教課時間,師父就讓我就住在了她家裡,師父每天給我排練的那間屋子裡,堆滿了楊老師的各種書籍,楊老師每天給那種老式的煙筒的爐子,把煤添好,好讓房間裡我們能夠暖暖和和的排練,就這樣,每天師父一句一句教我唱腔,一個身段一個身段耐心教我動作,師父想讓賈蓮香的出場不同於她演出的以往,就精心設計了一個從未有過的表現方式,那是一個滑步,出場後表現的是老虎追着小女孩,小女孩滑倒的感覺,這樣的一個前所未有的出場,就在這樣的一間小小的客廳誕生了,以至於每次上台演出時,師父都要檢查我的彩鞋右腳鞋底幫子是否完好,用蠟燭塗在鞋幫子上,能夠起到潤滑作用,更有利於在演出的時候,滑出美妙的動作;她還要幫我把彩鞋纓子用剪刀剪刀合適的長短,楊老師就坐在旁邊看我們上課,十幾天的排練,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以至離開舞台二十年,這齣戲隨時拿出來演,依然駕輕就熟!

1996年是我最後一次參加全國梆子戲調演,演出的劇目《三滴血》,從那次演出以後,我就徹底離開戲曲舞台,師父哭了好幾天(這都是後來師父和楊老師告訴我的),那時也年輕,也不知道我的改行,讓師父如此的心痛!

曾經聽說師父年輕的時候,非常俏,我問師父,她說:其實沒有什麼呢,就是那幾套衣服裙子,經常換各種顏色的皮帶,人家就覺得我總在換衣服,哦—,原來我喜歡買各種皮帶,是源於師父您啊,看來真的是有其師必有其生!

在戲曲舞台的那些年,每晚的演出,師父都會和楊老師早早來到化妝間,陪我化妝,直到演出結束;有人問全老師:你今天沒你的戲,你來幹嘛?全老師總是一句話:「俺爺」今天演出呢,我能不來嗎?

我演出有個毛病,不能喝熱水,有一天上場前,楊老師端着杯子讓我潤潤嗓子,我說:楊老師我想喝涼水!楊老師就倒掉熱水,擰開水龍頭接了一杯涼水(那個年代可是沒有瓶裝礦泉水的哦),我咕咚咚喝了幾口,就這樣上場演出了!

每次演出,師父知道我不吃飯,都會把巧克力準備好,有一次,在師父家裡再次排練《虎口緣》,楊老師想讓我吃好一些,就買了涮羊肉,誰知道第二天演出前,上吐下瀉,一點力氣都沒有了,這可把師父他倆嚇得不成,戲牌已經出了,西安晚報也已登了演出消息,那只能撐着演出了,師父倆人站在上場口,看到我把半小時的戲演完了,這才鬆了口氣,生怕我撐不下來倒在舞台上!

1990年,徽班進京二百周年,讓師父去進京演出《虎口緣》,但是師父說要讓年輕人去演出,依然把這樣好的機會讓了出來,我就有了這樣大好的難得的機會,半小時的戲削減成二十分鐘,在北京人民劇場短短的1200秒,掌聲不斷,贏得了大家的好評,師父,我沒給您丟臉!

1989年,拍攝古調獨彈(這四個字曾是魯迅先生給西安易俗社的題匾),要選出幾個折子戲,錄一盤VCD 有師父的另一出拿手戲《櫃中緣》,這次師父又一次讓出了這個機會,依然在曾經排練《虎口緣》的那個「排練場裡」,給我排練了整整一周,傳授給我這折戲,這齣戲有小姑娘繡荷包,要把從拿針到引線,這一套做工,無實物表演,師父又是不憚其煩的、完全毫無保留的教授給我了這折戲!

1995年,中央台來拍攝西安易俗社的紀錄片,師父又推薦我,已經錄了音,就等着中央台來拍攝了,我自己的原因,退出了這次的錄像,我也知道,這次的退出,以至於我後來的離開舞台,大大的傷害了師父,師父!對不起您了!

師父曾經還學習日語,老了還學習電腦,在網上教學生,師父去北京演出的幾次,我們也在北京見面,回到西安,也和師父老兩口吃西安泡饃,喝咖啡,我能從師父看我的眼神里,看出那種對我的疼愛!

我的師父:一個有文化底蘊、美麗漂亮、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秦腔項目傳承人、中國表演藝術家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全巧民,您不是秦腔屆老演員中的鳳毛麟角,也不是屈指可數,您是獨一無二!

師父!今天是您離開我們整整一年的日子,寫下這些話,以此來表達我對您的懷念![1]

作者簡介

吳珏瑾,影視演員,陝西省西安市人。1979年考入西安易俗社,拜師全巧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