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菌肺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布氏菌肺炎是由布氏菌屬細菌所引起的肺部急性或慢性感染,屬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病。本病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我國東北,華北、西北畜牧地區都有流行。 [1]
目錄
病因
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較複雜,從單純發熱至急性敗血症表現不等。早期出現休克,常有多器官損害,肺部受累普遍,一般牛型較輕,羊型和豬型大多較重,其表現形式可為急性,有時呈爆發性敗血症,迅速致命,亦可為慢性。近年來本病有逐漸減輕的趨勢,表現在起病快,發熱期短,高熱患者明顯減少,中毒症狀輕微,沒有明顯的肝脾腫大,各系統、各器官損害較輕,其原因可能與流行區較廣泛的預防接種和抗生素的普遍應用有關。
急性期
起病緩慢,急驟起病者僅占少數,多數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先兆症狀,此期的主要臨床表現有以下幾點:
- (1)發熱與多汗以波狀熱型最具有特徵性,亦可呈弛張熱或不規則熱,發熱持續1至數周,間歇數天至兩周;高熱時多伴有畏寒及寒戰,較突出的是多汗,較其他熱性病顯著,常體溫驟降,大汗淋漓,並伴有全身疲倦,煩躁不安,頭痛,食慾減退,體重下降等。
- (2)肺部表現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均可出現,少數患者為乾咳,咳痰,痰為黏液性,膿性或血性,偶有聲嘶,胸膜炎,肺部可有干、濕性囉音及實變體徵。
- (3)關節痛遊走性大關節腫痛(肩,膝,骶髂及髖關節)為其特徵,小關節亦可發生,不對稱,疼痛呈針刺樣,可發生肌肉痛,多見於兩大腿及臀部,有時呈痙攣性痛。
- (4)肝脾腫大部分患者可有肝,脾,淋巴結腫大。
慢性期
呈低熱,咳嗽,咳痰,常為黏液膿性痰或偶有血絲,較常累及胸膜,發生胸膜炎,可伴有食慾減退,體重下降,疲倦,失眠,關節痛,神經痛,肝,脾,淋巴結輕度腫大,病程數月至數年,有的長達兩年以上,久病可發生關節僵直或攣縮。 [3]
檢查
血象
白細胞計數在正常範圍內或偏低,淋巴細胞相對或絕對增多,有時可見到異常淋巴細胞,血沉增速,部分病例可有正色素大細胞性貧血。
細菌培養
血培養和骨髓培養可分離出病原菌;急性期或復發時可達70%~80%,骨髓培養可更高,胸腔積液,支氣管肺泡灌洗液,腫大的淋巴結,肺內肉芽腫活檢也能分離到病原菌,其他如腦脊液(腦膜炎病例),關節滑囊液,乳汁,陰道分泌物,尿液,糞便等均可分離到病原菌。
血清學檢查
- (1)布氏桿菌凝集試驗
- (2)補體結合試驗補體結合抗體(主要為IgG
- (3)遲發性皮膚變態反應以布氏菌素或布氏菌蛋白提取物做皮內注射.
X線檢查
通常表現為肺門和支氣管周圍浸潤性陰影或單個肉芽腫病變,單側肺門淋巴結腫大和胸腔積液少見,慢性期可有肺纖維化或鈣化。
關節攝片
表現為髖關節間隙變窄,關節兩側骨質稀疏,伴有骨質增生或硬化。 [4]
診斷
- 1.流行病學資料和職業對協助診斷本病有重要價值。
- 2.[[臨床表現]作特異性抗體檢測,血清學試驗如凝集效價1∶160以上或效價升高4倍以上者更有診斷價值。
- 3.血液或痰液或組織標本中培養出布氏菌,即可確診。
- 4.結合臨床表現作特異性抗體檢測,血清學試驗如凝集效價1∶160以上或效價升高4倍以上者更有診斷價值。
- 5.肺組織,骨髓,淋巴結等活檢以發現肉芽腫改變者有助於診斷。
治療
抗菌治療
(1)急性期宜聯合給藥。 (2)慢性期抗菌藥物仍有效,但四環素療程應延長至6周以上,鏈黴素以4周為宜,在較長期用藥中應密切注意藥物的毒副反應,尤其是氯黴素對骨髓的抑制作用。採用氧氟沙星加利福平口服,結果顯示治療有效率極高。此外,喹諾酮類藥物也是治療布氏菌病藥物之一,應列為首選,並配合其他藥物治療。
菌苗治療
一般用於慢性期。菌苗療法的應用方法很多,靜脈、肌內、皮下、皮內法均可採用。其中以靜脈法療效最好。菌苗療法近期療效較好,遠期療效較差。 [6]
參考來源
- 張靜. 溶血型卡他布氏菌肺炎1例報告. 《 VIP 》 , 2002
- 陳志軍,唐小剛. 布氏桿菌病誤診支氣管肺炎1例. 《 醫學理論與實踐 》 , 2011
文獻來源
- ↑ 布氏菌肺炎是什麼有來醫生
- ↑ 布氏菌肺炎是怎麼回事?39健康網
- ↑ 布氏菌肺炎有哪些症狀?39健康網
- ↑ 布氏菌肺炎應該做哪些檢查?39健康網
- ↑ 布氏菌肺炎如何鑑別診斷?快速問醫生
- ↑ 布氏菌肺炎怎樣治療?39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