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巴赫萊要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巴赫萊要塞是一座位於阿曼建築物,也是阿曼綠山山腳下高原上四個有歷史意義的堡壘之一。巴赫萊要塞在12世紀到15世紀晚期之間由那時統治這一地區的巴努·內布罕部落修建。巴赫萊要塞於1987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1]

在1987年之前,該地沒有進行任何保護工作,使建築陷入危險境地,每年雨季都會出現部分牆體脫落的情況。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巴赫萊綠洲的繁榮應歸功於巴努·內布罕,從十二世紀到十五世紀晚期統治着這個地區的其他部落。這個龐大的堡壘的廢墟,有土製的城牆和碉堡以及用石頭打的地基,是這個類型的防禦工事中突出的例子,並證明了巴努·內布罕力量的強大。

簡介

巴赫萊要塞位於阿曼北部,坐落在距離阿曼首都馬斯喀特西南部約200千米處。它主要是由土磚、棕櫚樹干和石塊建造而成,是阿曼規模空前的要塞,也是阿曼伊斯蘭文化時代到來之前那段歷史時期的主要歷史遺蹟。

巴赫萊要塞是阿曼古代王都之一,阿拉伯人在阿曼修建了許多要塞堡壘和塔用以抵禦來自海上的波斯人的偷襲,抗擊沙漠遊牧民族貝都因人的掠奪[2],以保衛家族的財產。今天,有不少這樣的建築保存了下來。

最初的建築通常是簡易的堡壘和沒有什麼裝備的避難小屋,它們最先在擁有一定人口的大城鎮出現,真正的要塞則在很久以後出現,它的四周有堅固的城牆作保護。

巴赫萊要塞是在砂岩的山丘上修築的,前面是一片開闊的平地。椰樹遍地皆是。圍繞要塞的城牆總長12千米,是用曬乾了的磚頭修建而成的。據說是在一位名為蓋塔的女性的號召下要塞從600年前就開始動工修建了,但是直到16世紀,現在的格局才初具規模。要塞採用磚石結構,底層由數米高的大型石塊作為基石,上層用磚壘砌而成。巴赫萊要塞的城牆直通巡邏小路,城牆上建有許多監視塔,至今還殘留着幾座方形或圓形的監視塔。但「風塔」早已倒塌,剩下的只是一片廢墟,它曾經是阿曼的最高塔。現在昔日風塔的風采只有從19世紀末拍下的照片上才能領略到。

阿曼蘇丹統治着富有的商業王國,這個王國在公元16世紀到19世紀期間從東非的海岸一直延伸到印度次大陸的頂端。距離阿曼首都不遠的地方是巴赫萊綠洲,巴努·內布罕部落從公元12世紀到15世紀末期間統治着這個地區。巨大的巴赫萊堡壘遺蹟位於比村莊高165英尺的高處,這些堡壘四周有圍牆、土磚和石頭的地基。由於從未重建過,因而這些堡壘保持了絕大多數的真實性。成為這一類防禦工事的典型代表。然而,由於缺乏保護措施,每年雨季過後都會有大段外牆坍塌。無論是巴赫萊堡壘,還是綠洲村莊都是古代文化的見證。

為了防止進一步被毀壞,這個遺址在198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世界遺產委員會將該堡壘的遺址列入世界瀕危遺產目錄,是擔心土製的堡壘和巴赫萊綠洲受到剝蝕。當時堡壘從未進行過修復,保存了許多原貌。但正是由於缺乏修繕,以致每年雨季之後都有大片的城牆瀕於坍塌。 此外,禮拜寺的一大塊平台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倒塌了,造成了對堡壘的重大破壞,而且對外面的小清真寺也沒有採取保護措施。1988年以來,在阻止其毀壞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但不符合原貌。

視頻

巴赫萊要塞 相關視頻

阿曼蘇丹國之旅

參考文獻

  1. 文化遺產:巴赫萊要塞,冷門菌,2019-06-22
  2. 馨香的舊路 水手的故鄉_阿曼,搜狐,2019-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