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巨野縣西關五步架研究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巨野縣西關五步架研究會成立於2014年11月25日,位於巨野縣西關居委會,開展群眾性健身活動,系統傳授五步架套路功夫和實戰技法;為青少年推廣或普及五步架拳法,建立習武健身的群眾基礎;積極創新訓練方法,提高訓練水平,培養優秀會員,創立特色品牌

相關資訊

古樸穩健,剛柔相濟「五步架」

五步架,古稱杜家拳、五手拳、長壽拳等,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內家古拳種[1]之一,是一種既能養生健體,又能實戰技擊的內功拳法。清乾隆年間,杜恆信將拳法與練氣融合一起,並結合儒道文化,將古代戰場馬背上的戰鬥功夫融入拳架,使其更具實戰性,形成了五步架的雛形。現巨野縣西關五步架協會會長張仁奎告訴記者,清乾隆末年,巨野縣的張天祿、張天福兄弟二人秉承杜恆信傳功授業的囑託,在巨野縣西關廣收門徒,嚴格傳功,不斷將五步架功夫發揚光大。二百餘年來,五步架拳法一直在巨野民間流傳。

巨野縣西關五步架協會教練,67歲的張體升算是當今巨野五步架的老前輩了,他告訴記者:「五步架由大槍式、大刀式等五式組成,有五大式,五小式,故有五五二十五式之說。」該拳法動作古樸穩健,鬆柔自然,中正和諧,剛柔相濟,以五步之距就可以練拳,技擊上別具一格,特點鮮明。它要求以靜制動,以柔克剛,避實就虛,借力發力。二十五式拳法的技擊變化 「拳如大海,滔滔不絕」,它功法招式千變萬化。「我們是內外雙修,外練五步架,內練吐納功夫。」張體升告訴記者,「就像武俠小說[2]中介紹的那樣,內外結合、血氣流動全身,久而久之也就可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了。」

「西關年輕人誰不會點五步架?」今年28歲的五步架學員張經順告訴記者,「從小我就看着家裡人在那兒練,慢慢也就喜歡上了。」五步架,左右挪移、前後攻守均在五步之內,俗稱「一席之地即可練拳」。「晴天在室外,陰雨天便在室內,一年365天從不間歇。」張經順告訴記者:「雖然苦,但是時間長了也就習慣了。現在幾天不打拳就難受。」張經順10餘歲開始「扎架子」,現已堅持練習五步架長達15年之久,其間從未間斷過。

視頻

巨野縣西關五步架研究會 相關視頻

民間稱這種太極拳為「長壽拳」,動作輕鬆自然
傳統武術—五步拳步法教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