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巨口魚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巨口魚目(絲須深)原圖鏈接來自 知乎 的圖片

巨口魚目為輻鰭魚綱巨口魚科巨口魚屬的一種深海魚類[1]

基本信息

巨口魚目體延長,側扁。成魚後,無真正的鰓耙。僅有 1個眶下骨; 1個或無上頜骨;中翼骨退化或缺乏。發光器無導管。大部份魚種皆具連結於舌骨的頦須。具胸鰭或無;具脂鰭或無。大部份魚種皆呈深黑色。海洋發光魚類。

巨口魚科的魚類可算是巨口魚目家族的典型代表。它們的頭部較大,身體向後延長。大嘴裡尖銳的毒牙羅列,某些種類還長了一根短頜須。黝暗的體表上有一層膠膜,被捕獲時常會脫落。背鰭靠近頭部,其中第一背鰭條較長;除了腹鰭和臀鰭外,在尾柄前還有背脂鰭和腹脂鰭。個性兇猛的蝰魚台灣附近海域偶爾可見的巨口魚科魚類,它具有下頜能向前極度伸出的大口,而腹側的發光器則是鑑別的重要依據。

為了能大口吞食難得從上層沉降下來的動物屍體,巨口魚的口部和一般魚類不同,它們的上下頜骨有如絞鏈一般,可極力托出,形成巨大的開口,而其頜骨上密布許多向內彎的尖銳長牙,更是讓獵物毫無脫逃的可能。大口吞食是蝰魚的招牌動作。

分類

巨口魚目下分5科:

1、雙光魚科(Diplphidae)

2、鑽光魚科(Gonostomatidae)

3、褶胸魚科(Sternoptychidae)

4、光器魚科(Phosichthyidae)

5、巨口魚科(Stomiidae)

生活習性

生活於大洋中層或底層。棲息深度的在100-1050公尺間。卵生,肉食性。

部分種類巨口魚具有日夜、上下水層的垂直洄遊行為,即在夜間會隨著小魚蝦等餌料生物上浮到生產力高的中表層捕食,天亮時再隨小魚蝦等沉降回到深海中層。這些垂直洄游的魚類可能是靠著視覺來感受光線的明暗,當它們保持在一定光度的水層時,魚群自然就會隨著日落日出而改變棲息的深度。體型較大的巨口魚則多半停留在下水層,伺機捕食天亮後從上水層沉降回來的小型巨口魚及其他科的魚類或無脊椎動物

地域分布

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大洋。

相關信息

據日本Sponnich Annex網站4月23日報道,22日,日本高知縣在其位於室戶海灣海域設置的定位漁網內,發現了105條平日很難見到的深海「巨口魚」,其中1條被活捉。據悉,有漁民在4月21日也曾捕獲9條同種魚類。對此,有專家指出:「海洋可能發生了異變。」

進入2014年,日本各地相繼捕獲了不少諸如「大王烏賊」之類的深海魚,但這些魚類的出現原因及其生活習性仍是未解之謎。

據報道,「巨口魚」的棲息地是距離定位漁網50米以外,水深120-800米的深水區。這種「巨口魚」通體發黑,長着尖銳的牙齒,下顎的觸鬚上有發光器,就像一臉壞笑看着人們一樣。

據研究室戶岬附近海域海洋生物狀況的「日本海龜協議會」介紹,捕獲「巨口魚」的漁網是當地漁民在距離海岸2公里,水下深約70米的地方設下的。「巨口魚」體長為10-25厘米。因為收網時水溫和水壓的急劇變化,105條魚中只有1條倖存。該魚由協議會照看,但已非常虛弱。

據悉,室戶海岸每年都會捕獲幾條「巨口魚」,比如21日捕到的9條,協議會就將其列為貴重標本。然而,22日突然捕獲了105條,為前一天捕獲的10倍以上,令人毛骨悚然。協議會的室戶基地研究員渡邊紗綾對此表達了自己的不安:「至今都沒有如此數量龐大的記錄。而且海水的流向及溫度也沒有太大變化,正因為如此所以太可怕了。」

日本近海進入2014年後就相繼發現了大王烏賊、勒氏皇帶魚、巨口鯊等不為人們所熟知的深海魚類。2013年夏天室戶岬海域一次捕獲了78頭阿里擬角鯊而成為了話題。

對深海魚頗有研究的北海道大學魚類學名譽教授尼岡邦夫認為:「深海魚對洋流的波動和水溫的變化非常敏感。(這次深海魚的大量出現)很有可能是其棲息地發生了某種異變。」對於此次的大規模捕獲現象,有專家認為是由水溫引起的,但具體原因尚不明確。

視頻

巨口魚目 相關視頻

老外出海半個月,釣到一條「巨口魚」,接下來開眼界了!
盤點四種深海魚類,長相令人毛骨悚然,我國吃貨下得了口嗎?

參考文獻

  1. 盤點那些可怕的深海魚類 ,搜狐,2016-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