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巨傘鍾報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巨傘鍾報春

圖片來自西南山地

科學分類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菊類植物 Asterids

目:   杜鵑花目 Ericales

科:   報春花科 Primulaceae

屬:   報春花屬 Primula

種:   巨傘鍾報春 P. florindae

巨傘鍾報春學名Primula florindae)為報春花科[1] (Primulaceae)報春花屬( Primula)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稍粗壯,短或稍伸長;葉卵圓形至腎圓形,先端鈍圓,基部心形;花葶上部被柔毛,下半部變無毛,苞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花冠紫紅色。

巨傘鍾報春生長於混交林下,海拔2600米。喜氣候溫涼、濕潤的環境和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土壤,不耐高溫和強烈的直射陽光。具有觀賞價值的植物之一,常用來美化家居環境。

形態特徵

多年生粗壯草本植物。根狀莖粗短,具多數纖維狀鬚根。

葉叢高6-50厘米;葉片闊卵形至卵狀矩圓形或橢圓形,長3-15厘米,寬4-11厘米,先端圓形,基部心形,邊緣具稍鈍的牙齒,齒端具胼胝質尖頭,上面綠色,鮮時具光澤,干後薄紙質,下面淡綠色,多少被小腺體,中肋稍寬,側脈11-13對,稍寬扁而隆起,網脈明顯;葉柄長3-30厘米,稍短於葉片至長於葉片I-2倍。

花葶稍粗壯,高30-120厘米,禿淨或有時頂端微被粉;傘形花序多花(通常15-30朵,不少於10朵,最多可達80朵),有時出現第2輪花序;苞片闊披針形至矩圓形,長1-3厘米,先端常具小齒,基部膨大或稍下延成垂耳狀;花梗長2-10厘米,多少被黃粉,開花時下彎,果時直立;花萼鍾狀,長8-10毫米,具不明顯的5脈,外面密被黃粉,分裂略超過全長的1/3,裂片三角形至狹三角形,先端銳尖;花冠鮮黃色,干後常帶綠色. ,長17-25毫米,冠檐直徑1-2厘米,裂片卵狀矩圓形至闊倒卵形,內面密被黃粉,先端微具凹缺;長花柱花:冠筒較寬,僅稍長於花萼,雄蕊距冠筒基部約2. 鄉毫米着生,花柱與冠筒等長或微露出筒口;短花柱花:冠筒較窄,長於花萼近1倍,雄蕊近冠筒口着生,花柱長約1.5毫米。

蒴果稍長於宿存花萼。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長環境

生長于山谷水溝邊、河灘地和雲杉林下潮濕處,海拔200-4000米。

分布範圍

產於中國西藏東部(朗縣、米林、工布江達、林芝、波密)。

生長習性

喜氣候溫涼、濕潤的環境和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土壤,不耐高溫和強烈的直射陽光,用作冷溫室盆花的報春花宜用中性土壤栽培。不耐霜凍,花期早。而作為露地花壇布置的報春花,則適合生長於陰坡或半陰環境,喜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土壤。

繁殖方法

播種植株

播種是培育報春花的技術難點,因種子細小,壽命短,隔年陳種多不發芽或發芽率極低。所以適時採集種子是實現種子繁殖的前提。當年產種子萌發持續期一般在20天左右,播種後7-10天就開始萌發,一般在萌發開始2-3天內進入萌發高峰期。當然,種子萌發的具體情況還要視其種類、播種期而異,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播種最好,一般7-10天後開始萌發,元旦至春節期間處於盛花期,而且植株營養期長,生長健壯;但如果秋季播種,萌發率較低,且植株矮小,冠徑較小,嚴重影響植株的觀賞價值。

種子粒重也會影響報春花種子的萌發情況,重種子萌發率高而且萌發速度快,播種後植株的生活力高,簇生葉多,花量大,種子數量多等。該種子是需光性種子,種子萌發時需要接受散射光以激活體內酶系統,且以散射光透光率55%為佳,在直射光下種子的萌發率和發芽率都很低,在遮光條件下的發芽率雖比直射光下高,但生長的幼苗全部倒伏。

ISTA(國際種子檢驗協會[2])的《國際種子檢驗室工作手冊》介紹,報春花種子萌發適溫為15℃-20℃,最高極限溫度為25℃。但有研究表明,只要加強養護管理,提高播種技術,種子萌發的上限溫度至少可以提高到30℃。用赤黴素、ABT生根粉等對種子進行適當處理,可以促進萌發。此外,濕度、培養介質等也是影響報春花屬種子萌發的重要因素。總之,控制好各種理化因素,掌握好播種技術,是實現植物引種栽培的關鍵。

扦插繁殖

報春花為多年生草本,可以進行扦插繁殖。分根時間以8月中下旬效果最好,既不影響第二年開花,而且植株生長健壯。

栽培技術

栽植方法

一般作溫室盆栽。當苗長出5-6片葉時先移植入小盆中,待長出7-8片葉時再移入大一點盆,口徑為15-17厘米的盆為宜。盆土選用腐葉土2份、園土3份、河沙1份混合的培養土,再加入適量腐熟的廄肥和熟石灰,栽植不宜過深,否則易爛莖,以根際與土平為準。定植時間最遲不遲於令其開花中期前的第90-100天。苗應選生長健壯、葉色好的苗。栽後澆水,置於陰涼處培養一段時間後再進入正常管理。

溫度與光照

喜涼爽,忌高溫是報春花對溫度的基本要求。適宜生長溫度,白天20℃,夜間5-10℃。在12-22℃均能生長良好。溫度過高植株生長緩慢,在較低溫度下則花色濃艷。在充分生長的條件下,進行10℃低溫處理,可促進花芽分化,在12℃溫度環境中則花朵開放的時間更長。花芽分化後,在15℃溫度條件下,葉只要保證長日照,可提前開花。夏、秋季要進行遮蔭或放在疏蔭處,進行降溫,避免陽光直射,並保持通風良好。冬季入低溫濕室,溫度保持在5℃以上。

施肥與澆水

初植苗要控制澆水,促進根系生長發育。生長期要注意澆水,使盆土保持濕潤偏干狀態,不可過濕。如跟缺水出現葉片萎蔫,可先往葉片上噴水,再適量澆水。生長期每月施3-4次稀薄液肥,忌施濃肥,最好多施磷、鉀肥,有利於花多,花色艷麗、施肥時,不要將液肥噴濺到葉上,若濺到葉上,應清水沖洗乾淨。

整形修剪

修剪花凋謝後應及時剪去花梗殘花,摘除枯葉,加強管理,可延長花期。

病蟲防治

花葉病

症狀:由黃瓜花葉病毒CMV引起的全株性病害。症狀為葉片變小、畸形,分布有暗綠色斑紋或黃化。染病植株不開花,亦或開花,花也矮小畸形,有斑紋。傳染途徑主要由桃蚜棉蚜傳毒。傳染源主要為周圍雜草感病病株。

防治方法:首先要及時清除雜草,減少傳染源。其次應及早防治蚜蟲,消除傳毒媒介。

褐斑病

症狀:褐斑病是由半知菌亞門鏈格孢菌類引起。染病植株葉片上有褐色斑點。傳染途徑是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

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噴灑7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等殺菌劑

灰霉病

症狀:為報春花的常見病害之一,中國各地均有發生。植株感病後,整株黃化,枯死。該病主要侵染葉片、嫩莖、花器等部位。多在葉尖、葉緣處發生。發病初期葉片出現水浸狀斑點,以後逐漸擴大,變成褐色並腐敗。後期,病斑表面形成灰黃色霉層。莖部感病後,病斑呈褐色,逐漸腐爛。花器被侵染後也成為褐色,腐爛脫落。在潮濕的條件下,病部出現灰色霉層,這是該病的一大特徵。該病以菌核在病殘體和土壤內越冬。氣溫20℃左右、空氣濕度大時易發病。通過風雨、工具、灌溉水傳播。溫室中冬末春初發病最為嚴重。

防治方法:種植密度要合理。注意通風,降低空氣濕度。病葉、病株及時清除,以減少傳染源。發病初期噴灑50%速克靈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最好與65%甲霉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交替施用,以防止產生抗藥性。

斑點病

症狀:主要危害植株葉片。病情由植株下部向上部蔓延。病斑通常直徑3至4毫米,褐色,嚴重時,病葉枯死,造成落葉。該病由報春柱格孢菌引起。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座在病殘體上越冬,種子也可帶菌,成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該病主要靠分生孢子隨空氣及雨水傳播。生長季節再侵染頻繁。通常溫暖多濕的天氣和偏施氮肥時,植株容易發病。一般7月開始發病,8至10月流行。

防治方法:選育抗病品種,加強肥水管理,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避免偏施氮肥。病害初期噴灑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1:1:100波爾多液

本種提示

本種較弱小的植株有時與葶立鍾報春P. firmipes Balf. f. et Forr.近似,除檢索表中列舉的區別點外,本種花萼外面通常被較密的黃粉,裂片稍寬,呈三角形;二者的分布區亦不重疊。

植物文化

花語:初戀、希望、不悔

送花對象:朋友、戀人、情人

贈花禮儀:用素色的大淺盤裝入各種色彩的小盆報春,包上玻璃紙,再將緞帶打成十字花結做配飾。

南宋與范成大陸游等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的楊萬里,留有詞作《嘲報春花》:嫩黃老碧已多時,騃紫痴紅略萬枝。始有報春三兩朵,春深猶自不曾知。

參考文獻

擴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