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川楊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川楊桐

中文學名:川楊桐

拉丁學名:Adinandra bockiana Pritzel ex Diels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綱: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

亞 綱:五椏果亞綱(Dilleniidae)

目:杜鵑花目(Ericales)

科:山茶科(Theaceae)

亞 科:厚皮香亞科

族:楊桐族(Trib. Adinandreae)

屬:楊桐屬(Adinandra)

種:川楊桐

分布區域:貴州南部、四川南等

川楊桐,別名:川黃瑞木四川紅淡四川楊桐,拉丁文名:Adinandra bockiana山茶科楊桐屬灌木或小喬木,樹皮淡黑褐色;枝圓筒形,小枝深褐色或黑褐色,無毛或幾無毛,一年生新枝褐色,連同頂芽密被黃褐色或銹褐色披散柔毛。果圓球形,疏被絹毛,熟時紫黑色,種子多數,淡紅褐色,有光澤,表面具網紋。生於海拔800-1250米的山坡路旁灌叢中或山地疏林或密林中。 [1]

川楊桐形態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高2-9米,樹皮淡黑褐色;枝圓筒形,小枝深褐色或黑褐色, 川楊桐 Adinandra bockiana 無毛或幾無毛,一年生新枝褐色,連同頂芽密被黃褐色或銹褐色披散柔毛。

葉互生,革質,長圓形至長圓狀卵形,長9-13厘米,寬3-4厘米,頂端漸尖或長漸尖,尖頂長1-2厘米,基部楔形,邊全緣,干後多少反卷,上面亮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初時密被黃褐色或銹褐色柔毛,中脈和葉緣更密,老後脫落,疏被柔毛或幾無毛;側脈11-12對,兩面均不明顯,稀下面隱約可見;葉柄長5-7毫米,密被柔毛。

花單朵腋生,花梗長l-2厘米,密被黃褐色柔毛;小苞片2,早落,線狀長圓形,長3-4毫米,寬約1.5毫米,密被柔毛;萼??5,闊卵形或卵圓形,長5-6毫米,寬3.5-4毫米,頂端鈍或近圓形,有小尖頭,邊緣有腺點和纖毛,外面密被黃褐色柔毛;花瓣5,白色(未開),闊卵形,長6-7毫米,寬4-5毫米,頂端圓,有小尖頭,外面中間部分密被黃褐色絹毛;雄蕊25-30,長約5毫米,花絲長1.5-2.5毫米,幾分離,着生於花冠基部,無毛,花葯線狀披針形,長1.5-2毫米,被絲毛,頂端有小尖頭;子房圓球形,被絹毛,3室,胚珠每室多數,花柱單一長5-6毫米,無毛。

果圓球形,疏被絹毛,熟時紫黑色,直徑約1厘米,宿存花柱長約1厘米,無毛;種子多數,淡紅褐色,有光澤,表面具網紋。

花期6-7月,果期9-10月。

川楊桐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800-1250米的山坡路旁灌叢中或山地疏林或密林中。

川楊桐分布範圍

產於廣西北部(大苗山羅城)、貴州南部(遵義習水榕江黎平赤水黔西雷山) 、四川南部(南川金佛山縉雲山巴縣川西)等地區;模式標本采自四川省南川。

川楊桐植物鑑別

本種和楊桐A.mellettii(Hook.efArn)Benth.etHook.f.exHance很近似,尤其是在營養體上更 川楊桐 Adinandra bockiana 相似,區別僅在於後者的頂芽、嫩枝僅密被灰褐色平伏短柔毛,葉片頂端短漸尖或鈍,下面也僅疏被平伏短柔毛以及萼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頂端尖和花瓣長圓形,頂端尖,外面全無毛。

川楊桐屬下變種

尖葉川楊桐(變種)(新擬)尖葉川黃瑞木(中國高等植物圖鑑補編),湖南楊桐 川楊桐 Adinandra bockiana (中國樹木分類學),尖葉楊桐(廣西植物志)圖版15:13

本變種和原變種的主要區別僅在於頂芽被灰褐色平伏短柔毛,一年生新枝通常也疏被灰褐色平伏短柔毛或幾無毛以及葉片下面初時也僅疏被平伏短柔毛,後變近無毛等。花期6-8月,果期9-11月。

產於江西南部和東部(龍南、石城、鉛山、尋烏、瑞金、新建、上饒、崇義等地),福建的西南部、中部及西北部(上杭、南平、泰寧、武夷山市),湖南南部和西部(新寧、洞口、寧遠、黔陽、武崗、邵陽、榕山、雪峰山、安江、宜章、莽山)、廣東東部和北部(河源、乳源、陽山、陽春、乳陽、仁化、興寧、連南、樂昌)以及廣西等地;多生於海拔250-1500米的山坡路旁灌叢中,也常見于山地疏林中或密林中以及溝谷溪河邊林緣稍陰濕地。模式標本采自湖南武崗。

本變種在廣西貴州凱里雷公山廣東陽春以及江西的瑞金、[[新建]、龍南江錄等地的少部分標本中,其被毛有時為黃褐色,有近似原變種的色澤,但從被毛情況及葉形等仍應歸本變種。

參考來源

  1. 川楊桐,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