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嶽麓山風景名勝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嶽麓山風景名勝區系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古城長沙湘江兩岸,由丘陵低山、江、河、湖泊、自然動植物以及文化古蹟、近代名人墓葬、革命紀念遺址等組成,為城市山嶽型風景名勝區。

已開放的景區有麓山景區、橘子洲頭景區。其中麓山景區系核心景區,景區內有嶽麓書院、愛晚亭、麓山寺、雲麓宮、新民主學會景點等。規劃開放的景區有:天馬山、桃花嶺、石佳嶺及土城頭景點等,總面積達36平方公里。嶽麓山風景名勝區南接衡岳,北望洞庭,西臨茫茫原野,東瞰滔滔湘流,玉屏、天馬、鳳凰、橘洲橫秀於前,桃花、綠蛾竟翠與後,金盆、金牛、雲母、圭峰拱持左右,靜如龍蛇逶迤,動如駿馬奮蹄,凌空俯視如一微縮盆景,側視遠觀如一天然屏壁。可謂天工造物,人間奇景,長沙之大觀。

中文名稱:嶽麓山風景名勝區

地理位置:湖南長沙市登高路58號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占地面積:35.20平方公里 [1]

開放時間:9:30-16:00

景點級別;AAAAA級

門票價格: 免費

著名景點:嶽麓書院、愛晚亭、麓山寺、雲麓宮等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湖南長沙

建議遊玩時長;1天

適宜遊玩季節;四季皆宜

景區文化

嶽麓山東麓有座嶽麓書院,早在宋代就是全國有名的四大學府之一。書院的主講人叫山長。清代乾隆年間,有個名叫羅典的人,在這裡做了二十七年山長,很有名氣。羅典是位經學家,為人清高傲慢,有些古板。他不但認真教書,還每年拿出自己的俸金,增修書院,嶽麓山的柳塘煙曉、桃塢烘霞、桐蔭別徑、風荷晚香、曲澗鳴泉、碧沼觀魚、花墩坐月、竹林冬翠等八景,都是他親手指點加工修飾的。為了欣賞秋山紅葉,他還在書院後面的清楓峽口上建了一座亭子,取名紅葉亭。

有一年秋天,江南的著名才子袁枚到了長沙,許多人仰慕他的名氣,都趕來會見他。只有羅典不加理睬,他說袁枚這個人有官不做,到處遊山玩水,生活放蕩,寫詩作文又標新立異,違背聖賢之道,特別是袁枚收女學生,更使得羅典看不慣。他不但不進城去會袁枚,還怕袁枚找上門來,就在書院的牌樓上貼了副對聯:「不為子路何由見,非是文公請退之。」子路姓仲名由,是孔子的學生。子又是對人的客氣稱呼,就是現代語中的您。上聯的意思是說:「我不是和您一條路上的人,有什麼理由見面呢?」唐朝的文學家韓愈,字退之,諡文公。下聯的意思是:「你袁枚不是韓文公一樣有真才實學的人,請打迴轉吧!」

過了兩天,袁枚真的過江來了。他看了羅典的對聯,搖搖頭,笑了笑,還是到了書院門口,遞了拜帖。這時,羅典正在書院裡整理文稿,接過門人遞上的帖子,連忙叫他傳話說:「山長病了,不能相見,請自便!」袁枚碰了一鼻子灰,也不在意,便自管游山去了。袁枚走後,羅典叫人挑來幾擔水,沖洗書院門前的台階,說是要洗淨異端邪氣。 袁枚到了清風峽,只見這裡三面環山,楓葉紅的像火,中間開闊處有座亭子,石柱子,琉璃瓦,飛檐高挑。亭子的匾額上寫着「紅葉亭」三個大字,柱子上刻了一副對聯:「山徑晚紅舒,五百夭桃新種得,峽雲深滴翠,一雙馴鶴待籠來。」袁枚看了對聯,不住點頭,望望匾額,好像想說什麼,又沒說出口來。他離開了清風峽,參拜了麓山寺,觀賞了白鶴泉,登上了 雲麓宮,才興盡下山。

袁枚在長沙住了幾天,寫了很多詩,才到別的地方去。說也奇怪,他對嶽麓山上的景物都寫了詩,惟獨在《紅葉亭》題目下,只抄錄了唐代詩人杜牧的一首絕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如二月花。」分明是一首人人都背得出的詩,不知道他為什麼把第三句還抄脫了兩個字,變成了「停車坐楓林」了。

這件事引起了長沙人議論紛紛,不久就傳到了嶽麓書院。羅典聽了,臉紅到了頸根,連聲說:「慚愧,慚愧……」,馬上吩咐學生把「紅葉亭」的匾額取下來,又親筆提寫了一塊「愛晚亭」的新匾額掛上去。(少了「愛晚」兩個字,袁枚的意思是羅典不愛護晚輩)。

此後,羅典再也不傲慢了。每有文人上山,不管自己喜歡不喜歡,熟悉不熟悉,總是客客氣氣地接進書院,熱情相待。

嶽麓山雲麓峰左側峰巒上著名的「禹王碑」是嶽麓山古老文化的象徵,是宋代摹刻至此的。這塊碑石刻有奇特的古篆字,字分9行,共77字。相傳4000多年前的洪荒時代,天下被淹沒洪水之中,大禹為民治水,到處奔波,疏導洪流,竟「七年聞樂不聽,三過家門不入」,最終制服了洪水,受到百姓的尊重。傳說大禹曾到過南嶽,並在岣嶁峰立下了這塊石碑。東漢趙曄《吳越春秋》就記載了這一傳說:「禹登衡山,夢蒼水使者,投金簡玉玉字之書,得治水之要,刻石山之高處。」唐代韓愈為此登臨岣嶁峰尋訪禹碑,雖未親見,卻留下了「蝌蚪拳身薤葉撥,鸞飄風伯怒蛟螭」的詩句。1212年(宋嘉定五年),何致游南嶽,在岣嶁峰摹得碑文,過長沙時請人翻刻於嶽麓山顛。宋以後,碑被士所掩。明代長沙太守潘鎰找到此碑,傳拓各地,自此禹碑名聞於世。全國各地有10餘處禹碑,據說都是由嶽麓山禹碑復刻的,由此也可見它的珍貴。

嶽麓山還有一塊著名的碑刻——麓山寺碑。其規模宏偉,碑高近3米,寬1米多,由唐代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李邕撰文和書寫,黃仙鶴刻石。碑額篆書「麓山寺碑」4個大宇,碑文共1400餘字,駢散文體兼用,敘述了麓山寺自晉泰始(265-274)年間建立至唐開元(713-741)立碑時500年間的興廢修葺、歷代禪師宣揚佛法的經過,以及嶽麓山的佳麗風光。由於此碑的文采、書法、刻工都精湛獨到,所以人們又稱它「三絕碑」。「三絕碑」在中國古代碑刻藝術中聲譽很高,碑字用行書是此碑新創,筆力雄健渾厚,後起書法大師,如蘇軾、米芾等都沿襲其法。元代書法大家趙孟頫自言:「每作大字一意擬之」。自古至今,許多著名文人遊覽嶽麓山時都特意來觀摩此碑,宋代的張栻、明代的李東陽等都留下了吟詠它的詩篇,可見其對後人影響之大。

唐代是詩的盛期,當駱賓王、杜甫、李白、李商隱等著名詩人往來吟詠古長沙時,湖南本地的俊傑之士王磷、李群玉等也才華畢露,撰文作詩,聯句競對。 宋代,嶽麓山產生了一則湖湘學派的創始人之一胡寅怒斥奸臣的故事。南宋初年,金兵不斷南侵,宋高宗趙構偏安江左,執掌朝柄的秦檜等人畏敵如虎,一味妥協投降,胡寅目睹國家的內憂外患,心急如焚,對南宋朝廷極為不滿,對秦檜之流深懷憎恨,他憤而辭去京官,請示歸回湖南和父親胡安國、弟弟胡宏等一同居住生活。一次,胡寅正在長沙嶽麓山遊覽麓山寺,突然聽到秦檜黨羽劉旦來湖南做官的消息,他非常氣憤,便揮筆在牆壁上大書「是何南海之鱷魚,來作長沙之鳥。」南海鱷魚的比喻,來唐代韓愈的《祭鱷魚文》。傳說韓俞初任南海邊潮州刺吏,知道惡溪中有鱷魚把百姓的牲口幾乎吃光了,便寫了《祭鱷魚文》投入惡溪,命鱷魚限日離開潮州遷往南海,否則將弓矢捕殺殆盡,結果鱷魚懼怕潛走,以後潮州永無鱷魚。劉旦恰好是潮州人,胡寅是將他比喻成了那兇殘虛偽的潮州鱷魚,又到長沙來為害百姓了。劉旦見了這題句,知道是在譏諷自己,便向秦檜告狀。胡寅因而落職,20年不再做官。這表現出胡寅和其他湖湘學派創始人一樣,節操凜然,一身骨氣,為嶽麓秀山增色不少。

歷史沿革

嶽麓山的地理位置獨特,嶽麓山其山脈屬南嶽衡山,古人把嶽麓山列為南嶽七十二峰之一,稱為靈麓峰。在很久之前的南北朝劉宋時《南嶽記》載「南嶽周圍八百里,回雁為首,嶽麓為足。」故名嶽麓。據地質學考證,嶽麓山奠基於古生代,形成於中生代,發展於新生代,距今三億餘年。

實用信息

最佳旅遊時間

四季皆宜。 春天的嶽麓山被濃霧籠罩着,綠芽蒼翠欲滴,和風細雨的,非常舒適。夏季山中涼爽,是避暑的好地方。特別一提的是,每年秋季,嶽麓山都會舉辦紅楓文化節,遊客可上山觀賞。 冬季可上山看雪,領略別樣的風情。

餐飲

景區內有不少餐飲服務點,遊玩時不必擔心飲食問題。

交通信息

內部交通

  • 南門:乘坐「旅3路區間」車,到達終點站「東方紅廣場」站下車,再沿着登高路步行約10分鐘可到。
  • 東門:乘坐63、132、202、305、309路等公交車,在「市四醫院」站下車,再向西步行約5分鐘可到。
  • 索道上行30元,下行25元,往返50元。中小學生憑證半票。運行時間9:00-17:00。
  • 景區觀光車:20元/人(單程),往返30元。運行時間8:30-17:00。

外部交通

飛機、火車、自駕。

著名景點

愛晚亭

愛晚亭始建於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由嶽麓書院院長羅典創建。與安徽滁縣的醉翁亭(1046)、杭州西湖的湖心亭(1552)、北京陶然亭公園的陶然亭(1695)並稱中國四大名亭。愛晚亭原名紅葉亭,又名愛楓亭。後來由湖廣總督畢沅,根據杜枚「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詩句,更名為愛晚亭。愛晚亭幾經滄桑,清同治、光緒、宣統年間均相繼進行過修復。其中宣統三年秋,湖南學監程頌萬先生主持修復時,把羅典所撰寫的對聯刻在亭柱上,「山徑晚紅舒五百夭桃新種得,峽雲深翠滴一雙馴鶴待籠來」。這次修復愛晚亭之事還刻在石碑上記載下來。世人稱為《放鶴》石刻或《二南詩刻》,兩首詩為宋代張南軒和清代錢南園兩位大文人游嶽麓山的七韻詩。石刻後移至清楓橋南端的六角茅亭中。解放前,亭破敗不堪,四周荒蕪。解放後,黨和政府曾五次修復。其中1952年湖南大學重修,校長李達專函請毛主席題寫了「愛晚亭」亭額。1969年,嶽麓山公園重修,刻毛主席草書手跡《沁園春·長沙》於藻井內,更為古亭增添了光彩。在國際交往中,愛晚亭的知名度也與日俱增。長沙市與日本鹿兒島市結為友好城市後,愛晚亭作為古城長沙的象徵,按其規制仿建於鹿兒島市,以紀念中日兩國人民友誼長存。

毛澤東青年時代,在第一師範求學,常與羅學瓚、張昆弟等人一起到嶽麓書院,與蔡和森聚會愛晚亭下,縱談時局,探求真理。因為這個緣故,1952年重修愛晚亭時,湖南大學校長李達致書毛主席,請求提書亭名,毛主席愉快地接受了請求。

嶽麓書院

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也是中國現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代書院。嶽麓書院位於湖南省長沙市湘江西岸的國家5A級風景名勝嶽麓山風景區。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正式創立嶽麓書院。嗣後,歷經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改為湖南高等學堂,爾後相繼改為湖南高等師範學校、湖南工業專門學校,1926年正式定名為湖南大學。歷經千年,弦歌不絕,故世稱「千年學府」。

嶽麓書院占地面積21000平方米,現存建築大部分為明清遺物,主體建築有大門、二門、講堂、半學齋、教學齋、百泉軒、御書樓、湘水校經堂、文廟等,各部分互相連接,完整地展現了中國古代建築氣勢恢宏的壯闊景象。

除建築文物外,嶽麓書院還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聞名於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書「嶽麓書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學達性天」、「道南正脈」、清刻朱熹「忠孝廉潔碑」、歐陽正煥「整齊嚴肅碑」、王文清「嶽麓書院學規碑」等等。嶽麓書院古建築群分為教學、藏書、祭祀、園林、紀念五大建築格局。

中國書院博物館,中國目前唯一一座展示中國書院史和文化教育史的專題博物館,2012年6月14日在湖南長沙開館,位於中國規模最大、修復最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書院——嶽麓書院之內。

註:中國古代四大書院——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嵩陽書院、應天書院 。

古麓山寺

麓山寺亦稱「嶽麓寺」、「慧光寺」、「鹿苑」、「萬壽寺」,位於湖南省長沙市湘江西岸的嶽麓山碧虛山中。寺前為清風峽,此山為南嶽衡山延伸到長沙的山腳,所以叫做嶽麓,是南嶽七十二峰之一,海拔295.7公尺,面積約8300畝。

麓山寺系晉初古寺,是佛教人湘最早的一所大寺。明神宗時更名為萬壽寺,民國初年復名,古麓山寺。唐代大詩人杜甫曾用「寺門高開洞庭野,殿腳插入赤沙湖」的詩句稱頌殿字宏大。大雄寶殿等主要建築,於1944年被炸毀,僅存山門和觀音閣,現已修整一新.山門上有「古麓出寺」的橫額,兩旁為「漢魏最初名勝,湖湘第一道場"對聯,門外古楓參天,濃蔭覆蓋,門內園圃百花爭艷。觀音閣為磚木結構,1955年曾加以修葺,1980 年再次修整恢復原貌,並在廳堂神龕中置觀音像。閻內常舉辦小型書畫展覽。

雲麓宮

在嶽麓峰頂。系道家第二十三洞虛福地。始建於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嘉靖(公元1522~1566年)間長沙太守孫復與道士李可經主持加修。隆慶六年(公元1572年)張殿元再修。時有關帝殿、玄武祖師殿、三清殿三進,明末毀於戰火。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重修祖師殿。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嘉慶八年(公元1803年)兩次續修。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巡撫吳榮光、布政使惠豐重修前殿。咸豐二年(公元1852年)毀於兵。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武當山太和官道士向教輝募資重建。本世紀四十年代遭日軍嚴重破壞,抗戰勝利後由道士鄔雲開、吳海明籌募修復。現存呂祖殿、祖師殿、三清殿三進。呂祖殿中置漢白玉浮雕呂祖仙師真像,並刻呂著《百字銘》,八十年代對宮宇進行了修葺,1989年春正式對外開放。前廳豎關帝神像,三清殷按道家規制豎像三尊。

湖南大學

湖南大學坐落湖南長沙湘江西岸的國家5A級嶽麓山風景名勝區,歷史悠久、聲譽斐然的著名大學,是直屬教育部的「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湖南大學享有「千年學府,百年名校」之美譽,不僅是中國的高等學府,也成為了長沙著名的旅遊勝地。湖南大學著名的東方紅廣場是湖南大學於文化大革命期間修建的,當時為了熱愛毛主席,於是修建了這個廣場,同時湖南大學美術系設計了毛主席雕像。是湖南省所有大學裡面唯一的紅色廣場。

蔡鍔墓

蔡鍔墓處山腰白鶴泉後,也是一座大型花崗石墓葬,基座寬闊,花崗石的圓形墓冢上立着矩形尖頂墓碑,鐫有「蔡公松坡之墓」大字的青銅匾嵌正中。墓圍為圓形石欄,刊有24塊青石,鐫刻了譚延闓、唐繼堯、劉顯世等全國各省督軍省長撰書的誄詞輓詩。自民國以來,每逢清明時節或烈士忌辰,長沙人民就來此掃墓獻花,表達對先烈的崇高敬意和不盡哀思。

鳥語林

長沙鳥語林坐落於全國聞名的嶽麓山風景區內,占地40畝。園內徵集了中外珍稀鳥類近200個品種約5000隻鳥,其中國家一、二級保護的鳥類有丹頂鶴、白鶴、紅腹錦雞等,還姐姐有國外的金剛鸚鵡、黑天鵝、鵜鶘、火烈鳥等珍稀鳥類。鳥園注重園林造景藝術,突出鳥類表演,融馴養、保護、繁殖、觀賞、科普宣傳為一體,是湖南省唯一的大型鳥類觀賞、鳥藝表演樂園。漫步鳥語林,既可盡情觀賞自然環境中五彩斑斕的珍禽異鳥,增長知識,還可觀賞鳥藝劇場詼諧的鳥藝表演,又可感受親手餵鳥的樂趣,真可謂「走進鳥語林,不樂都不行」。

蟒蛇洞

在禹王碑北面的一個幽谷中。蟒蛇洞在西晉以前叫「抱黃洞」。相傳宋祥符年間(公元1008-1016年),,有個叫張抱黃的道士,在岩下修煉,丹成升仙而去,「"抱黃洞」由此而來。據傳張道士升仙后,洞被蟒蛇盤踞,故有蟒蛇洞之名。蟒蛇洞之成為名勝,出自一個神奇的故事。據說蟒蛇經過千年修煉,每年7月15日都要出洞為害。它從洞中吐舌為橋,越過湘江架到河東白鶴觀,一雙蛇眼圓瞪像燈籠,口中發出美妙動人的音樂。人們看到湘江上突然出現彩虹般的仙橋,以為是引渡凡人上升天界的。有一位道士率先踏上「仙橋」,但有去無回,葬身蛇腹。當時荊江二州刺使陶侃以他敏銳的觀察,見「天門」外懸的天燈寒光逼人,疑是妖孽作怪,便一箭射去,頓時天燈熄滅,橋也無影無蹤。後來派人按血跡尋找,在抱黃洞內,發現有一大蟒被射死了。從此,黎民百姓安居樂業,為了感謝陶侃為民除害,將他立足發箭的射台,稱為射蟒台。

視頻

嶽麓山風景名勝區,免費的5A景區,美翻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