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麓書院,桔子洲頭(徐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嶽麓書院,桔子洲頭》是中國當代作家徐峰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嶽麓書院,桔子洲頭
說它古老,是因為它在中國古代文化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僅漢代文化而言,這裡有長沙馬王堆遺址,有賈太傅祠。說它美麗,是因為城市傍水依山,湘江流水,縱貫南北,東側有瀏陽河,蜿蜒曲折,西側有嶽麓山,清新秀麗。如今,長沙是湖南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市人口115萬人。
徐光學、申凡、戴軍結伴乘火車從湘潭來到長沙。在長沙火車站,徐光學就發現車站亂成一團,這裡幾乎有來自全國各地外出搞串聯的紅衛兵兵團。除湖南本省的以外,徐光學還看見附近各省都有許多紅衛兵兵團,他甚至還看見了北京的紅衛兵旗幟和黑龍江省的「紅衛兵造反團」的紅旗。這些紅衛兵們大多是想去韶山沖瞻仰毛澤東故居。徐光學一行三人走出亂鬨鬨的火車站,來到紅衛兵軍人接待站。過去,這裡是個軍人接待站,現在,臨時改為紅衛兵接待站。徐光學、申凡、戴軍辦好了手續,住進接待站。
長沙的「文化大革命」的形勢發展迅速,文攻武衛已經開始了。徐光學對此不太感興趣,申凡與戴軍也是如此,於是,三人就像一個小團伙似的結伴串聯。他們不參加什麼批鬥大會,也不參加什麼是武鬥行動,只是到處走走,到處看看。既然到了長沙,那就不妨先到大街上去轉轉。他們三人在長沙的大街遛達遛達,發現長沙的大街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同合肥、南昌差不多。不過,長沙的歷史文化卻有自己的特色。就在長沙市內就有天心公園、白沙古井、開福寺、賈太傅祠、船山學社舊址、湖南省博物館、湖南烈士公署紀念碑等人文景點。
徐光學、申凡、戴軍首先去天心公園遊玩。天心公園位於長沙老城東南角,隔湘江與嶽麓山相望。天心公園原是一個著名的樓閣----天心閣所在地。這裡曾經是個非常美麗而且極不尋常的地方。據史書記載,1852年太平天國在進攻長沙時,西王蕭朝貴曾在此與清兵鏖戰,並殉身於此;辛亥革命時期,同盟會曾於此開會;1930年紅軍戰長沙時,橫刀立馬的彭大將軍曾在此部署戰鬥。現在,徐光學來到這裡參觀時,沒有看見天心閣,天心閣於1938年被一場大火燒毀。那天心閣原址上只有一片瓦礫,唯有兩堵殘牆可憐兮兮地立在公署的一角,仿佛一隻醜小鴨。不過,天心閣里的環境還算是不錯的。裡面已經修建了一些亭子、軒榭、圍欄等,與人工培植的花草樹木相映成趣。春天來臨,花草都長得比較茂盛,顯出盎然生機。徐光學站在天心閣舊址上,望着默默北去的湘江流水,看着幽幽靜立的嶽麓群山,心中不禁產生了許多感慨……
從天心公園走出來,徐光學等人又去看長沙名井----白沙井。這口井被人譽為長沙第一井。毛澤東有詩詞雲「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他所飲的水就是這口井裡的水。這口井的水有什麼特別的呢?請聽一下長沙的民謠:「常德德山山有德,長沙沙水水無沙。」徐光學等在白沙井那兒看了看,當時,白沙井共有四眼,每一眼大約有二尺見方。那從井底湧出的清泉,潔淨無比,走得有點累了的徐光學索性就從這白沙井中舀點水喝。一口甘泉下肚,一種爽逸的感覺涌遍全身。申凡與戴軍也都舀點水來解渴,大家都有同樣的感覺。他們不得不同意毛主席他老人家為什麼一定要飲長沙水了。
在長沙城內,徐光學和申凡、戴軍觀光了開福寺、賈太傅祠、船山學社舊址、湖南省博物館、湖南烈士公署紀念碑等處。
來到長沙的一定要去的地方是橘子洲。橘子洲,是長沙城邊湘江中的一個江心小渚,長約十里。它以嶽麓山為鄰,與湘江水為伴,風光美不勝收,形成了「一面青山一面城」的獨特景觀。自古以來,長沙便是著名的旅遊勝地,曾被譽為「小蓬萊」。遠在唐代,這裡就盛產南橘,有杜甫詩「桃源人家易制度,橘洲田土仍膏腴」為證。長沙人說,凡是來長沙而沒看橘子洲的人不算真正到過長沙。徐光學當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於是,他同申凡、戴軍步行來到湘江邊上,再乘小船抵達橘子洲上。此時正值春天,他放眼橘子洲,見到洲上渚清沙白,桃李爭春,花草遍地,樹林中鳥鳴嚶嚶,芳草上蜂蝶飛舞。站在橘子洲頭的徐光學,西望嶽麓山,見層巒聳翠;東瞰長沙城,見都市繁華。徐光學覺得這裡的山、水、洲、城幾乎完美地融為一體,猶如放大的盆景、多彩的油畫、流動的音樂。
這裡的景色真美,難怪毛主席他老人家對此地情有獨鍾。他幾次到橘子洲附近湘江上游泳。早在1925年,毛澤東就寫下了著名的詞《沁團春·長沙》:
獨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
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
魚翔淺底,
萬類霜天競自由……
徐光學一邊吟誦着毛主席的詩詞,一邊放眼湘江,目光隨着湘江流水悠悠北去……
湘江的西岸是著名的嶽麓山。嶽麓山,峰巒疊翠,古木參天,林壑清幽,景色秀美。它南接衡岳,北望洞庭,西臨茫茫原野,東瞰滔滔湘流,靜如龍蛇逶迤,動如駿馬奮蹄,凌空俯視如一微縮盆景,側視遠觀如一天然屏壁。可謂人間奇景,湘省大觀。嶽麓山是鍾靈毓秀,人文薈萃的名山勝地。書中書院----嶽麓書院創辦於唐末五代,為中國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歷經宋、元、明、清各代而不衰。書院歷盡千年滄桑,至今弦歌不絕。1926年嶽麓書院被定名為湖南大學。古代許多先賢曾在此講學,其中著名的有朱熹、張栻、王陽明、王先謙等。而從山中書院走出來的學生更是了不得,光是清朝就有哲學家王夫之、理財大家陶澍、思想家魏源、軍事家左宗棠、學者政治家軍事家曾國藩、外交家郭嵩燾、維新運動領袖唐才常以及教育家楊昌濟等等。能去這樣的一所山中書院看看也是一件讓人高興的事,徐光學與申凡、戴軍離開橘子洲向西登岸,向嶽麓山走去。
春天的嶽麓山如一幅壯美的畫在徐光學面前徐徐展開。一條大路直通山里,大路邊不時地還可以看見彎曲的古道。那古道足以證明山中書院之古老。徐光學走在這個大路上,心情很輕鬆,路兩邊是蓊蓊鬱郁的樹,這些樹都相當古老,有六朝的羅漢松,有唐宋的銀杏等,山坡上開滿了各種各樣的花,其中長沙市的市花----杜鵑花已迫不及待地迎着春光開放了。山風吹來,給步行微微有點累的徐光學等人送陣陣清涼,也送來了縷縷山花的清芬。
轉過一個小彎,在徐光學的眼前出現一片巨大的山谷,那是著名的清風峽,峽內林木茂密,古樹參天,在峽之入口處有一片建築,那就湖南大學。走進湖南大學,也就意味着走進嶽麓書院了。
來到古老的書院正門前。幾級台階之上是一個用琉璃瓦覆蓋的飛檐式的門樓,顯得古色古香。門頭上有「嶽麓書院」幾個鏨金大字。門之兩邊還有一幅對聯:「唯楚有材,於斯為盛。」這幅對聯雖然有點霸氣,但也透露出書院自身有值得其驕傲的地方。走進書院裡面,徐光學看見了許多古式房屋。除了二門之外,還有講堂、半學齋、教學齋、百泉軒、御書樓、湘水校經堂、文廟等。徐光學等三人慢慢地觀瞻這些古老的建築。徐光學邊看邊思索,邊想象當年的盛況。在這些建築里,給徐光學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講堂。走進講堂,首先映入他的眼帘是高懸檐下的「實事求是」的匾額。此匾是該校校長為民國初期湖南工專1917年遷入嶽麓書院辦學時撰寫的。這在當時是中國教育制度的一次大變革,校長手諭「實事求是」作為校訓,旨在教育學生從社會的實際出發,求得正確的結論。毛澤東青年時代曾在這裡求學,「實事求是」對他思想的[形成]]生了深遠的影響。1937年毛澤東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講課後,曾仿嶽麓書院,手書「實事求是」四個字作為校訓。在後來的革命實踐中,他豐富發展了「實事求是」的內涵,使「實事求是」成為毛澤東思想的精髓。
徐光學徜徉在書院的花徑之上,很有情致地欣賞着這一片風景。紅日西垂,天色漸暮,徐光學等人必須返回長沙紅衛兵軍人接待站,否則晚上將沒飯吃也沒地方休息。那嶽麓山上嶽麓寺和那被列中國「四大名亭」之一的愛晚亭,徐光學很想去看一看,可實在是來不及。
踏着斜陽,在申凡和戴軍的陪同下,徐光學向長沙走來……[1]
作者簡介
徐峰,真名徐光學,詩人、作家,1949年10月生,安徽桐城魯谼山人,畢業於成都理工大學,中共黨員,高級經濟師,有23年軍旅生涯,曾榮立三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