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岩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岩魚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岩魚主要有兩種解釋,一種是地名,坐落於貞豐縣城東五公里的群山之中,轄納磨、納蟬、納核等村,名俗文化及旅遊資源較為豐富。另一種是魚名,亦稱石魚。

簡介

岩魚,坐落於貞豐縣城東五公里的群山之中,轄納磨、納蟬、納核等村。岩魚原為一個鄉,後併入珉谷鎮。

岩魚是一個布依族聚居地區,布依族占了總人口的90%。這裡山清水秀,自然景觀優美,除此之外,岩魚無論民居,還是服飾、習俗等方面,都保持了布依族傳統特色,以古樸濃郁的民族風情和悠久的民族傳統藝術而著稱,凡到過岩魚的人,似乎進入了一個歌舞的海洋,陶醉在民族藝術的旋律之中。

評價

岩魚的民族歌舞源遠流長,世代傳承至今經久不衰。以當地傳統舞蹈為基礎,加工提高後的《銅鼓舞》、《刷把舞》、《紡織舞》、《捕魚舞》等,曾多次參加省、州、縣各級文藝匯(調)演,並多次獲獎,受到專家和同行的好評,贏得了觀眾的稱讚。上世紀50年代,岩魚布依文藝隊曾代表貴州省赴北京參加全國少數民族文藝調演,他們的節目《布依姑娘學耙田》,引起首都各界的關注。另外,岩魚參與排練的布依戲《金竹情》、岩魚的《糠包舞》赴省內外表演時,都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

岩魚布依情歌、古歌、山歌、盤歌,內容十分豐富,這些布依族歌謠,都是老輩人世代"口傳身授",或由民間藝人師承流傳至今。他們在演唱時,都是根據曲調,即興發揮,見物生詞,觸景生情,聲情並茂,很容易調起觀眾的情緒。

除此之外,岩魚的布依"小吹小打"(即"小打音樂")更是令人叫絕。幾個民間藝人或拿長號,或拿嗩吶……湊在一起,便開始演奏了。只要有一個人起頭,其他的人便能默契地跟上。據一些民間藝人介紹,"小打音樂"旋律都差不多,但有上千種調子,在其中變化無窮,有表達歡樂的,也有表達憂愁的,有節目的熱鬧,也有豐收的喜悅,三天三夜都"吹"不完。他們在演奏時不用曲譜,他們的絕大多數人也不懂曲譜,全憑對曲調的記憶和默契的配合。"小打音樂"曲調婉轉,旋律優美,猶如一曲天籟之音,是歷代布依族藝人傳承下來的一筆寶貴的財富。

岩魚的布依族群眾有歌舞的天份。在當地,每逢趕集、過節,便是青年男女們表現歌舞能力的時候,他們通過歌舞傳達愛的信息。在頂效"查白歌節"、在貞豐"六月六"歌節、在州、縣的一些文藝匯演的舞台上,也經常看到岩魚的布依族民間藝人、青年男女的身影,他們用純樸的歌喉、優美的舞姿、婉轉的音樂讓州內外觀眾認識了岩魚、了解岩魚。[1]

參考文獻

  1. 岩魚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