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山麻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山麻黃,中藥名。為芸香科裸芸香屬植物山麻黃Psilopeganum sinense Hemsl.的全草。植物山麻黃,分布於我國湖北、廣西、四川、貴州等地。具有解表,平喘,利水,止嘔之功效。主治感冒,咳喘,嘔吐,水腫,蛇咬傷。[1]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微辛,性溫。

歸經

入膀胱、肺、脾經。[2]

功效

解表,平喘,利水,止嘔。

主治

感冒,咳喘,嘔吐,水腫,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

形態特徵

山麻黃,別名蛇皮草《植物分類學》,裸芸香《中國種子植物科屬辭典》。多年生宿根草本,高60-80cm。基部木化,自基部多分枝,直出,全株無毛,有腺點。三出複葉互生;總葉柄長達2cm;小葉無柄;小葉片卵形、倒卵狀披針形或長圓狀卵形,長0.7-2.5cm,寬0.3-1cm,中間小葉較大,先端鈍圓,基部楔形,全緣略反卷,上面綠色,下面灰白色,有細小腺點甚多。花兩性,單生葉腋;花柄細長;萼片4-5裂,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約1mm;花瓣黃色,4-5,卵狀長圓形,長4-6mm;雄蕊8-10,花絲長短不一;子房上位,2室,花柱1,先端淺裂。蒴果腎形,2室,頂端2裂,每室有種子5-6顆,腎形,長約1mm,黑褐色,表面有乳頭狀凸體。春季開花結實。

相關配伍

  1. 治感冒發燒,山麻黃10g,魚腥草10g,枇杷葉10g,一枝黃花10g,板藍根10g,桑白皮10g,茯苓15g,水煎服。(《中國壯藥學》)
  2. 治蟲咬傷,山麻黃適量,搗爛外敷傷口周圍。(《中國壯藥學》)

採集加工

4-6月採收,扎把曬乾備用。

生長環境

多生於沙礫灘地及丘陵。分布於我國湖北、廣西、四川、貴州等地。

相關論述

  1. 中國藥用植物圖鑑》:「消水積病,止嘔吐。」
  2. 四川常用中草藥》:「能解表,止嘔定喘。治感冒、咳喘、水積病及蛇咬傷等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