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山西省五台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山西省五台山在南北朝時期,五台山佛教的發展出現第一個高潮。[1]

歷史信息

北魏孝文帝對靈鷲寺進行規模較大的擴建,並在周圍興建了善經院、真容院等十二個寺院。北齊時,五台山寺廟猛增到二百餘座。到了隋朝隋文帝又下詔在五個台頂各建一座寺廟。即東台望海寺、南台普濟寺、西台法雷寺、北台靈應寺、中台演教寺。也因為五台山是文殊菩薩演教的地方,所以這五個台頂上的寺廟均供奉文殊菩薩,但五個文殊的法號不同:東台望海寺供聰明文殊、南台普濟寺供智慧文殊、西台法雷寺供獅子吼文殊、北台靈應寺供無垢文殊、中台演教寺供孺童文殊。從此以後,凡到五台山朝拜的人,都要到五個台頂寺廟裡禮拜,叫做朝台。此時,五台山之名已在北齊史籍中大量出現。盛唐時期,五台山佛教的發展出現了第二個高潮。這個期間據《古清涼傳》,全山寺院多達三百所,有僧侶三千餘人。此時的五台山,不僅是我國著名的佛教名山之一,而且是名符其實的佛教聖地了,被譽為我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這是五台山在全國佛教界取得統治地位的發端,也是五台山在封建統治者的利用和主持下,發展成為名山聖地的開始。五台山佛教聖地形成的另一標誌,是佛教寺院的大規模興建和僧侶人數的增加。在唐代,五台山見諸記載的佛寺就有七十餘所,其規模都十分宏偉。

唐代五台山佛教聖地形成的另一個標誌,是外國佛教徒對五台山的無限景仰和競相朝禮。唐朝經濟繁榮,國勢強盛,在國際上聲望甚高,是亞洲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隨着國際交往的擴大,五台山還受到印度日本朝鮮斯里蘭卡等國佛教徒的景仰。朝禮五台山和到五台山求取佛經、佛法的外國僧侶很多。

地理位置

五台山所在的山西處於黃土高原,地旱樹稀,視野里整整一個是土黃色的世界,可以稱為金色世界;峨眉海拔很高,山頂積雪,可謂銀色世界;結合福地養生理念,以琉璃為主要的建築材料,體現其玲瓏剔透的特性,展現了一個晶瑩剔透的琉璃光世界。五台山最好在夏季,其他季節會很冷。

五台山是地球上最早露出水面的升遷陸地之一。它的孕育,可以追溯到26億年前的太古代。到震旦紀時期,又經歷了著名的「五台隆起」運動,形成了華北地區最雄渾壯偉的山地。第四紀時期,冰川覆蓋了五台山,留下了彌足珍貴的冰緣地貌。五台山地層完整豐富,特別是前寒武系地層典型奇特,是全國地質科考的重點地區。五台山境內的絕大部分地層組段,都是以該地區的山、水、村、鎮命名的,它們在地質學領域具有重要的位置和作用。 五台山最低處海拔僅624米,最高處海拔達3061.1米,為華北最高峰,有「華北屋脊」之稱。台頂雄曠,層巒疊嶂,峰嶺交錯,挺拔壯麗,大自然為其造就了許多獨特的景觀。五台山氣候寒冷,又被稱作「清涼山」。全年平均氣溫為零下4度,7至8月最熱,分別為9.5度和8.5度,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零下18.8度。台懷地區比台頂早一個月入春,遲一個月入秋,溫度相差6度左右,全年平均氣溫2-3度,最低氣溫零下30度,最高氣溫為30度。台懷地區夏季空中雲層較低,濕度大,常有雨水。

五台山奇峰靈崖隨處皆是,著名者達五十餘處。其中寫字崖,用水灑濕以後,拿手帕仔細拭擦,崖面會顯示出類似篆隸體字跡,水干字隱。有人曾除去表皮石層,結果下層仍能擦出字來。層層有字,字字不同。據載曾發現過「天之三寶日月星,地之三寶水火風,人之三寶精氣神」的聯句。五台山方圓約32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巨柱拔地而起、巍然矗立,峰頂平坦如台,故名五台。是一個融自然風光、古建藝術、歷史文物、佛教文化、民俗風情、避暑休養為一體的旅遊區。1982年,五台山以山西五台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歷年來獲得了「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中華十大名山」之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世界遺產」等榮譽。

五台山由古老結晶岩構成,北部切割深峻,五峰聳立,峰頂平坦如台,故稱五台︰東台望海峰、西台掛月峰、南台錦繡峰、北台葉斗峰、中台翠岩峰。五峰之外稱台外,五峰之內稱台內,台內以台懷鎮為中心。五台周長約250公里,總面積2837平方公里。五台之中以北台最高,北台頂海拔3061.1米,有「華北屋脊」之稱。山中氣候寒冷,台頂終年有冰,盛夏天氣涼爽,故又稱清涼山,為避暑勝地。五台山自然植被以草地為主,由草甸、草原、灌叢構成,是優良的夏季牧場。   

風土人情

五台山氣候寒冷,又被稱作「清涼山」。雖然處於與北京大致相同的緯度,但氣候特徵卻和中國東北部的大興安嶺差不多。全年平均氣溫為零下4度,7至8月最熱,分別為9.5度和8.5度,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零下18.8度。台懷地區比台頂早一個月入春,遲一個月入秋,溫度相差6度左右,全年平均氣溫2-3度,最低氣溫零下30度,最高氣溫為30度。台懷地區夏季空中雲層較低,濕度大,常有雨水。4月以前和11月以後,高入雲端的公路有可能被積雪封堵,難以通行。冬季的五台山,既冰凍雪寒,又寧靜美麗,與其他季節截然不同,充滿另外一種風情,雖然時有風暴、大雪。

跳布扎

跳布扎是每年的農曆六月十五前後,起源於西藏,是五台山黃教舉行的重大佛事活動。在活動前一天,寺內喇嘛就開始念護法經,跳金剛舞,在菩薩頂「鎮鬼」;十五日,百餘名有身份的喇嘛走出菩薩頂,穿街繞巷,最前邊架着彌勒菩薩像,其後大喇嘛坐轎,二喇嘛騎馬,其餘僧眾吹奏廟堂音樂,浩浩蕩蕩的往羅睺寺去「跳神」;十六日,又在菩薩頂「斬鬼」,大、二喇嘛穿戴皇賜服飾,外列僧人頭戴面具裝扮28宿,就地畫圓,按圓行步,並輔以身形手勢。通過此活動以驅除邪惡,迎來吉祥安泰。五台山是中國佛教寺廟建築最早的建造地之一。自五台山中的寺院東漢永平(公元58年~75年)年間起,歷代修造的寺廟鱗次櫛比,佛塔摩天,殿宇巍峨,金碧輝煌,是中國歷代建築薈萃之地。雕塑、石刻、壁畫、書法遍及各寺,均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五台山佛教文化節

五台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終年香火繚繞、梵音不斷,宗教氣氛濃厚。每年8月,這裡舉行盛大的旅遊節慶——「五台山佛教文化節」,屆時各方賓客和僧眾雲集,舉行盛大的佛事活動,盛況空前。期間舉行大型佛事活動、民間文藝活動。

騾馬大會

五台山六月騾馬大會是歷史悠久的漢族傳統民俗活動。其源遠流長。遠在隋唐時期,台懷地區就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七月廟會。到清代,乾隆皇帝崇信佛法,曾六臨五台,大興土木,修建寺廟,並規定舉行一年一度的六月法會,歷時1月,稱為奉旨道場。農曆六月的五台山氣候涼爽,山高坡寬,水草豐盛,是十分理想的天然牧場。從明朝萬曆年間開始,周邊地區的農牧民便利用六月大會的極好機會,到五台山進行牲畜交流,以後逐漸形成了僧俗活動並重的集合日

過年

「遊覽世界文化遺產,聆聽新春祈福鐘聲,品嘗五台山全素宴,體驗佛國悠久民情……」春節將至, 各地旅行社早已打出「五台山上過大年」系列大餐,向海內外遊客隆重推薦這一山西重要旅遊目的地之一。 自2002年五台山首屆佛俗民情年成功舉辦以來,五台山景區已經連續如期舉行了十屆該項活動。活動集中展示佛教聖地禪門僧尼過年習俗和特有的地方「兩節」風情的創意,極大迎合了很多中國人「逃離」緊張而喧鬧的城市生活、追尋古樸而純正的過年過節情趣的心理需求。

旅遊景點及點評

五台山,到山西自然是必去五台山了,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黛螺頂,一共有1080級台階,全長約500米,信眾們相信,這是條通往智慧的道路,走過這條道路的人都能聰明,能增長智慧。

五爺廟,五台山上的所有寺廟中,以五爺廟的香火最旺盛。

菩薩頂 ,菩薩頂很壯觀,一大片寺廟巍然挺立,所以菩薩頂也有小布達拉宮的美譽。 顯通寺, 顯通寺也叫「大孚靈騖寺」,建於東漢永平年間,已有近2000多年歷史,幾經整修,現在的顯通寺只是原寺的一小部分了,是明清時的建築和格局。寺內古樹參天,香煙繚繞,中軸線上七座大殿,雄偉莊嚴,香客絡繹不絕。

南山寺,整座寺院依山而建,層次分明,錯落有致,各殿之間迂迴曲折,小徑通幽,令人有一種神秘莫測的感覺。

南禪寺,殿內的塑像都是唐代原作,17尊塑像分布在佛壇上,以釋迦牟尼佛為中心,兩邊是文殊、普賢二位菩薩,看情形似在講經說法。這些塑像,個個神態自然,其風格與敦煌莫高窟唐代塑像如出一轍。

普化寺,該寺地勢平坦,布局整嚴對稱。殿建坐東向西,以中院為主,南北各有兩層院落護持,形成五院並排,占地面積為一萬五千八百平方米,計有殿堂樓房一百餘間。

塔院寺,聳入雲天的大白塔,是寺內的主要標誌,寺廟也因塔得名,塔的全稱為釋迦牟尼舍利塔,從產便簡稱其為舍利塔,或者習慣地稱這為五台山白塔。

殊像寺,殊像寺坐於山西省鳳林谷口,面對梵仙山,風景優雅。該寺創建於元代,於明代弘治年間和萬曆年間重修,與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羅睺山五大禪處,又為青廟十大寺之一,是一座很有名氣的寺院。

羅睺寺,五台山十大黃廟之一和五大禪寺之一,寺內有唐代石獅和「花開獻佛」的神奇景觀。

碧山寺,碧山寺是五台山最大的十方禪處,《清涼山志》詩曰:「落日碧山寺,蕭然古澗邊,白雲生翠崦,明月下寒泉。」道出了碧山寺的清靜優美,簡直是一幅絕妙的工筆畫。

龍泉寺,龍泉寺所處九龍崗山腰,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山傳說有九條龍作惡,被文殊菩薩壓九道山嶺之底而名,山中寺院的東面有一天然泉眼,清澈純淨甘甜的泉水由此湧出,千年來被百姓譽為龍泉水治百病,故寺院於宋代始建(明代重修、民國重建)時,即名龍泉寺。

視頻

《五台山》簡介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