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尼基施·阿圖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阿圖爾·尼基施匈牙利語Nikisch Artúr[[Category:含有Template:ISO 639 name hu的條目]],1855年10月12日-1922年1月23日),匈牙利指揮家。他被視為布魯克納柴可夫斯基貝多芬李斯特作品的傑出指揮家。作曲家約翰內斯·勃拉姆斯曾稱讚尼基施把自己的第4交響曲演奏到「傑出、無以復加」的境地。

職業生涯

尼基施曾經在維也納音樂學院學習小提琴,鋼琴和作曲。在1872年到1877年他作為小提琴手在不同的樂團裡面演出。

從1878年到1887年他成為萊比錫國家劇院樂隊長。1884年12月30日他在萊比錫新劇院裡指揮了布魯克納第七交響曲的首演。

1895年他繼卡爾·賴內克之後成為萊比錫格萬豪斯樂團的首席指揮,直至逝世。

同年他從漢斯·馮·彪羅手中接下來柏林愛樂樂團的首席指揮。他們合作在1913年錄下第一個完整的交響樂錄音——貝多芬第五交響曲。 這年的尼基施剛從美國波士頓交響樂團的指揮席位卸任返回美國。尼基施給樂團帶來的對音樂的敏感度和直覺使得他頗受樂團成員的愛戴。尼基施曾寫道「毫無疑問地,一流交響樂團的每一位成員都值得』藝術家』這個稱號。」 尼基施對樂手的態度給柏林的音樂家們營造了一種「獨奏家」的自我定位。直到今日柏林愛樂樂團仍保持着這種「獨奏家」的演奏特色。

尼基施的指揮風格是安靜但充滿誇張動作的。他以浪漫主義、動人的音色和即興般的瘋狂動作出名。在他的指揮下柏林愛樂樂團逐漸將演出曲目從德奧派作品拓展到包含柴可夫斯基、柏遼茲、李斯特、斯特勞斯馬勒、以及布魯克納的作品。但是,他對新湧現出來的作曲流派並不感興趣,尤其對阿諾·勛伯格阿爾班·貝爾格斯特拉文斯基拉威爾的表示反感。與前任彪羅不同,尼基施並不瘋狂要求排練,而是依賴現場即興所產生的直覺來演繹作品。他自認為在音樂廳中,他是作品的重新創作者。[1]

1922年1月23日尼基施逝世於萊比錫,終年66歲,葬於萊比錫南靈園。

榮譽

在他死後,他的萊比錫故居被定名為「尼基什故居」。1971年萊比錫建立阿圖爾·尼基什青年指揮家大獎

參考文獻

  1.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The Era of Arthur Nikisch. [2014-04-29] (英語). Nikisch, who conducted with quiet and sparing ges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