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少女奧薩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少女奧薩瑪
圖片來自1905電影網

少女奧薩瑪》,亦名奧薩瑪,是由斯迪克·巴爾馬克執導,瑪麗娜·古爾芭哈利、祖巴爾·薩哈爾、阿里·哈拉迪主演的劇情片,於2003年6月27日在阿富汗上映。

該片講述了阿富汗在塔利班統治時期,12歲的女孩奧薩瑪為了生計,女扮男裝去打工的故事。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奧薩瑪 外文名 Osama 其他譯名 掀起面紗的少女;少女奧薩瑪
類 型 劇情、戰爭 製片地區 日本、阿富汗、伊朗荷蘭愛爾蘭 拍攝日期 2002年6月-2003年3月
導 演 斯迪克·巴爾馬克 編 劇 斯迪克·巴爾馬克 主 演 瑪麗娜·古爾芭哈利、祖巴爾·薩哈爾、阿里·哈拉迪
片 長 83 分鐘 上映時間 2003-06-27(阿富汗) 對白語言 英語、達里語

劇情簡介

母親是一位醫生,死了丈夫和弟弟,院長沒有錢給她發工資,可是她還有媽媽和女兒要養。無奈之下三代女人商量把小女孩的頭髮剪掉,讓他假扮男孩出去掙錢。母親也是沒有辦法,母女三人需要吃飯和生存。女孩假扮男孩出去工作,塔利班強令男孩必須去學習,讀古蘭經,學習如何打仗。還有穆斯林男人的洗澡方式。男孩子們都嘲笑「他」女孩氣,質疑「他」是個女孩子。當被人知道他是個假扮男裝的女孩子後,她撒腿就跑,不懂事的男孩子們追着她打着她,她被抓了起來送進了法庭。一個塔利班的小頭目,對塔利班的審判師說她是一個孤兒,把她許給了又老又矮的Mullan。70多歲的Mullan 趕着小驢車,唱着「港咕剛咕港」美滋滋就把這個十三歲的女孩娶回了自己以及有着三個老婆孩子成群的家,拿出一排鎖頭來讓她選,女孩不選,他給女孩挑了一個最大鎖。從此鎖住了一個十三歲女孩的青春,鎖住了一個女人的一生[1]

演職員表


圖片來自1905電影網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配音
奧薩瑪 瑪麗娜·古爾芭哈利 -
伊斯潘迪 阿里·哈拉迪 -
母親 v -
客串 Hamida Refah -

職員表 製作人 斯迪克·巴爾馬克、莫森·瑪克瑪爾巴夫、上田信、Julia Fraser、Julie LeBrocquy

導演 斯迪克·巴爾馬克

副導演(助理) Razi Mohebi

角色介紹

角色 演員 人物介紹
奧薩瑪 瑪麗娜·古爾芭哈利 一個十二歲的小女孩,為了養活自己的家人,她不惜代價,剪掉了頭髮充當起了男人。但是,在一次意外的事件中,奧薩瑪的身份被人揭穿,隨即在審判中塔利班將她交給了一個老頭子作妻子,一個還未成年的女孩兒就這樣結束了她孩童的歲月。
母親 祖巴爾·薩哈爾 在一家人道主義援助機構開辦的醫院工作的女醫生,但是醫院被強行關閉後,她也失去了經濟來源,再加上當局宣布禁止婦女在沒有男性陪伴的情況下外出。身為寡婦的她無法再支撐家庭,家裡三個女人的生活陷於絕境。
伊斯潘迪 阿里·哈拉迪 奧薩瑪女扮男裝在父親的戰友店裡當小夥計時認識的小男孩,他一開始對奧薩瑪進行了小小的惡作劇式的訛詐。但是當奧薩瑪的身份即將暴露時,他反而開始拚命保護她。

幕後花絮


圖片來自1905電影網

影片後期剪輯在伊朗完成,卻得到伊朗文化局及電影部的支援[2]

該片導演所起用的全是非職業演員。

年幼的瑪麗娜·戈爾巴哈里是在喀布爾的街頭乞討時被導演注意到的。

該片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而成。

獲獎記錄[3]

時間 電影節/頒獎禮 獎項 獲獎主體 備註
2003年 第56屆戛納電影節 金攝影機-特別提及獎 斯迪克·巴爾馬克 獲獎
2003年 第56屆戛納電影節 法國藝術院線聯盟獎 斯迪克·巴爾馬克 獲獎
2003年 第56屆戛納電影節 戛納少兒電影獎 《奧薩瑪》 獲獎
2004年 第61屆美國金球獎 電影類-最佳外語片 《奧薩瑪》 獲獎
2003年 第8屆釜山國際電影節 新浪潮單元-特別提及獎 斯迪克·巴爾馬克 獲獎
2003年 第8屆釜山國際電影節 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獎 《奧薩瑪》 獲獎
2003年 第8屆釜山國際電影節 新浪潮獎 斯迪克·巴爾馬克 提名

製作發行

主創機構

  • 製作公司
機構名稱 備註
NHK 日本
Hubert Bals Fund 荷蘭
Barmak Film
LeBrocquy Fraser Productions 愛爾蘭
Makhmalbaf Productions 伊朗
  • 發行公司
機構名稱 備註
聯美電影公司 美國
米高梅家庭娛樂公司 美國
Madman Entertainment Pty. Ltd. 澳大利亞
Transeuropa Video Entertainment (TVE) 阿根廷
Lucky Red 意大利
Metro-Goldwyn-Mayer Distributing Corporation (MGM) 美國
Al!ve AG 德國
With Cinema 韓國
A-Film Distribution 荷蘭
Frenetic Films 瑞士
CDI Films 阿根廷
華納家庭視頻公司 瑞士
Delphi Filmverleih GmbH 德國
ICA Projects 英國
Arkles Entertainment 新西蘭
Folkets Bio 瑞典
Barbar Film 土耳其
Kamras Film Group 芬蘭

上映信息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
法國戛納電影節 2003年5月20日 中國香港 2004年4月22日
印度影迷電影節 2003年7月20日 阿富汗 2003年6月27日
丹麥哥本哈根國際電影節 2003年8月13日 美國遠程電影節 2003年8月31日
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 2003年10月3日 希臘 2003年10月10日
加拿大多倫多電影節 2003年9月8日 英國倫敦電影節 2003年10月25日
西班牙巴利亞多利德國際電影節 2003年10月29日 墨西哥國際電影院 2003年11月26日
挪威奧斯陸國際電影節 2003年11月27日 西班牙有限上映 2003年12月19日
日本NHK亞洲電影節 2003年12月13日 芬蘭 2003年12月19日
印度喀拉拉國際電影節 2003年12月16日 西班牙 2004年1月9日
荷蘭鹿特丹國際電影節 2004年1月24日 德國有限上映 2004年1月15
意大利 2004年1月30日 捷克菲比電影節 2004年1月30日
瑞士德語地區 2004年2月5日 美國有限上映 2004年2月6日
英國有限上映 2004年2月13日 奧地利 2004年3月5日
丹麥 2004年3月12日 瑞典 2004年3月12
中國台灣有限上映 2004年3月13日 法國 2004年3月14日
以色列 2004年3月18日 法國 2004年3月24日
法國瓦倫西亞電影節 2004年3月18日 墨西哥 2004年3月26日
瑞士法語區 2004年3月31日 比利時 2004年3月31日
中國香港國際電影節 2004年4月6日 荷蘭 2004年4月8日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國際獨立電影節 2004年4月14日 澳大利亞有限上映 2004年4月29日
新西蘭 2004年5月13日 捷克 2004年6月3日
菲律賓 電影電影節 2004年6月23日 巴西有限上映 2004年6月25日
阿根廷 2004年9月2日 匈牙利 2004年9月30日
愛沙尼亞黑色之夜電影節 2004年12月3日 土耳其 2004年12月24日
馬來西亞有限上映 2004年12月30日. 韓國 2006年2月2日

影片評價

《奧薩瑪》中沒有看到女性生活中真正一面的痛楚和辛酸,導演刻意安排一個12歲的孩子作為影片的主角,奧薩瑪這個名字是阿富汗任何一個婦女都能用的名稱,導演通過這一細微的環節,說明了在塔利班之下婦女受到非人的摧殘的普遍性。但是事情總有正反兩面,美國對該片青睞有佳,重要的原因是它的政治意義異常濃厚,而通過這樣的影片來對人們起到一種教化作用,至少讓人能感覺得到推翻塔利班政權是世界所作的一個英明舉措(《電影評介》評)[4]

《奧薩瑪》是一部無可否認的電影成功之作,在許多方面近似於當代伊朗學派的優秀作品,導演初露鋒芒就在力量與質量方面達到了一定水平。該片採取的政治立場既尖銳又鮮明,是一篇極為猛烈的聲討檄文。導演直截了當地揭露利用宗教狂熱、對男性青少年的強行徵招的事實,但他首先揭露的是對阿富汗婦女令人厭惡的濫施淫威。他描繪的現實是嚴酷的,甚至是難以忍受的。影片沒有試圖遷就觀眾的感覺,這對無依無靠、生計無着的母女的命運令人不忍卒睹,也對那些蓄着大鬍子的強權者毫不妥協地發動了正面的攻擊。不能不贊同電影中闡述的論點,但也不能忘記這些論點是為國家新主人的宣傳服務的。巴爾馬克將使女性淪入悲慘境地的責任全部歸於塔利班,但對他們下台後女性的命運隻字不提(《世界電影》評)。

《奧薩瑪》有一種類似紀錄片的風格,雖然是一部純粹的故事片,但是經常出現俯瞰的長鏡頭、靜止鏡頭和對着人物直面拍攝的經驗使得它具有一種沉靜凝重的影像風格,一種紀實美學的態度。片中音樂的運用雖然少,但是阿富汗本土的音樂升華了影片的格調,奠定了這部阿富汗本土電影的風格特色。電影中很多細節都是交代不完整的,仿佛陷於奧薩瑪這個角色而沒有餘力關注其他。也許在一部類型片裡這是不可原諒的錯誤,可是在這樣一部題材的影片裡,故事的完整反而不是那麼重要,精緻的設計也許並不是唯一值得稱道的地方,有時候過於精巧的布置反而透露出匠氣,鬆散自然的風格更加可以凸顯出電影想要表達的本意所在(《當代電影》評)[5]

視頻

這個女扮男裝扎心到不忍直視-9.11後首部阿富汗影片《奧薩瑪》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