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紅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小紅參

中文學名: 小紅參
拉丁學名:Galium elegans Wall. ex Roxb.
別 稱:三葉鼠尾草、紫丹參、小紅丹參
界: 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合瓣花亞綱
目:茜草目
科:茜草科
亞 科:茜草亞科
族:茜草族
屬:拉拉藤屬

小紅參[1],拉丁學名: Galium elegans Wall. ex Roxb.,為茜草科植物雲南茜草的根。又名滇紫參,小活血,小紅藥。具有活血止血、活血祛瘀的功能。主治衄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月經不調、經閉腹痛、風濕關節痛、肝炎等症;外治跌打損傷、癤腫、神經性皮炎等症;單用小紅參煎水洗腳還能治腸炎。主產於陝西、河南、河北、山東等省,中國各地均有分布。

功效與作用

補血活血,祛風除濕。治頭暈,失眠,肺結核、吐血,風濕,跌打損傷,月經不調。 ①《昆明民間常用草藥》:"舒筋活血,祛瘀生新。" ②《雲南中草藥》:"溫經通絡,調養氣血。" ③《紅河中草藥》:"涼血止血,通經行血,祛瘀止痛[2]。"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

藥理作用

1、抗腫瘤作用:小鼠腹腔植入S180腹水癌細胞後,腹腔注射小紅參乙醇提取物100mg/(kg·d)、200mg/(kg·d),連續5d,對癌細胞的增殖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劑量增至250mg/(kg·d),連續15d,能顯著延長荷瘤小鼠的存活時間,並提高動物存活數的2.8倍。灌胃給予125mg/(kg·d)、250mg/(kg·d),連續10d,對皮下移植的S180小鼠也有明顯的抗腫瘤作用,並顯著增加體重。腹腔給予小紅參提取物200mg/kg的荷瘤小鼠的腹水上清液,對體外P388和L1210集落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另有報道,從雲南茜草根中分離得到1個具有抗癌活性的環己肽配糖體新成分,經抗腫瘤試驗表明,該成分對P388白血病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2、升白細胞作用:腹腔注射水提醇沉小紅參混懸液0.84g(生藥)/kg、1.26g(生藥)/kg,對環磷酰胺引起的小鼠白細胞降低,有顯著的升高白細胞作用,其作用較茜草強。

3、其他作用:腹腔給予水提醇沉提取物,能顯著促進小鼠呼吸道酚紅的分泌,呈祛痰作用,其作用強度與茜草相似[3]

毒理作用

按簡化機率單位法測定小紅參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為8.4±0.31g/kg;灌胃給藥的LD50為155±0.38g/kg。

相關論述

《雲南中草藥》:「溫經通絡,調養氣血。主治月經不調,跌打損傷,貧血。」

選方

治頭昏頭暈:小紅參、青洋參、大黑藥等分研末,蒸雞蛋兌紅糖、豬油吃。

治失眠:小紅參,紅糖,水煎服。

治肺結核:小紅參、小白芨各一蔭。研末和蜂蜜三兩蒸食。每日三次,兩天服完。

治內傷吐血,痰中帶血:小紅參、葉下花各二錢。研末,開水送服或水煎服,紅糖為引。

治經閉,月經不調,帶下,產後關節痛:小紅參三兩,煮豬排骨(淡鹽)吃。

⑥治風濕,跌打損傷疼痛:小紅參,水煎或泡酒服。(①方以下出《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治咯血、吐血,月經不調,腹水:小紅參三至五錢,煎服。

治腎炎:小紅參五錢,水線草三錢,煎服。

治顏面神經麻痹:小紅參、女金蘆、澤蘭各五兩,泡酒五市斤。浸漬半月後服,每次20~40毫升,日服一次[4]

採收加工

秋、冬季採挖,洗淨,曬乾。

藥材性狀

根莖短,節密。根細長圓柱形,微彎曲,少分枝,長7-20cm,直徑3-6mm,數條或10餘條叢生於小根莖上。表面紅棕色,有細縱皺紋。質脆,易折斷,斷麵皮部黃紅色或深紅色,易剝離,木部紅黃色。氣微,味甘、微苦

以粗壯、色紅者為佳。

形態特徵

多年生攀援草本,長1-2m。根簇生、細長、肥厚、圓柱形而微彎,外皮紅褐色。莖四棱形,棱上被毛。葉近革質,4葉輪生;無柄或近無柄;葉片倒卵形,長1.3-2cm,寬0.5-1.5cm,先端銳尖,基部寬楔形,全緣而有刺毛,上面綠色被毛,下面色較淡,微粗糙,脈3出。聚傘花序頂生和腋生,總花梗及分枝均纖細;花小,5數,綠黃色,直徑約0.3cm,裂片狹卵形,先端尖銳,稍硬而內彎。漿果小,直徑約5mm,黑色。花期夏季[5]

生活習性

涼爽氣候和較濕潤的環境,性耐寒。土壤以肥沃、深厚、疏鬆、濕潤、含腐殖質豐富的壤土為好。地勢高燥、土壤貧瘠以及低洼易積水之地均不宜種植。生于山地、溪邊、曠野的林中、灌叢、草地或岩石上,海拔650-3500米

分布區域

分布於雲南

道地產區

主產於雲南。自產自銷。

生長環境

生於向陽山坡雜草叢中

繁殖方法

種子繁殖:1.採種:在11月當漿果由紅變黑色時,採摘成熟果實。採回後先用清水浸泡12小時,然後進行揉搓,除去果皮與果肉,撈出飽滿充實的種子,曬乾備用。或隨即進行播種。

2.播種:可春播或冬播。春播於3月中、下旬進行;冬播於11月,種子采後立即進行。播時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距25~30厘米開橫溝,溝深5厘米左右,播幅寬10厘米左右。然後,將種子與拌有人畜糞水的火土充分混合,均勻地撒入溝內。以後,覆蓋細土或火土灰約1~1.5厘米。每畝用種量2~3公斤。播後加強苗床管理,培育1~2年即可移栽。冬播採用新鮮種子,播種量要加倍。

扦插繁殖:於春季3~4月,秋季8~9月選擇生長健壯、發育充實、無病蟲害的莖蔓,每2~3個節剪成插條。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距10厘米、株距5厘米左右,插入土中1~2節,露出1其節在土面,插時芽向上,切勿倒插。插後覆土壓緊,澆透水。秋季插後要搭棚遮蔭,避免陽光直射。生根發芽後陸續揭去覆蓋物,最後全部拆除蔭棚。培育1年即可出圃移栽。

壓條繁殖:於秋季8~9月,選生長健壯、無病蟲害危險的莖藤,將其攀下,採用曲枝壓條法,每隔3~4節彎曲壓入土中。入土部分刻傷並用竹叉固定,覆蓋肥土,壓實後澆水濕潤。待髮根、萌芽、長出新莖蔓時,截離母株,另行栽植。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育苗地,宜選擇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和近水源的地方。播前深翻土地,每畝施入廄肥1500~2000公斤,結合整地時翻入土中作基肥。栽植地,宜選半陰半陽的荒坡或平地。宜成片栽植,便於管理 。地選後結合整地,施足基肥,整平耙細,作寬1.3米的高畦或平畦栽植。

移栽:春栽或秋栽。移栽時按行距50厘米、株距30厘米挖穴,穴深15厘米左右,穴底要挖松整平。穴內先施入適量火土灰,與底土拌勻伯基肥。然後,每穴栽入壯苗1株。栽正、栽穩,使根系舒展。栽後壓緊,澆透定根水,以利成活。

田間管理:1.鬆土除草和施肥:幼苗出土後,於5、7、10月各進行鬆土除草1次,鬆土宜淺,雜草要除淨。並結合追施1次。頭兩次施用人畜糞水,每畝2000~2500公斤。第3次於冬季,重施1次越冬肥,每畝施用腐熟廄有或堆肥1500~2000公斤,於行間開溝施入,施後培土越冬。

2.設立支柱:小紅參為攀援藤本。當苗高30厘米時,於株旁插立支柱,供莖藤攀援生長。

3.除花:於7~9月孕蕾期,除留種地外,一律摘除花序,使養分集中於莖藤及根生長,有利增產。

病蟲防治

根腐病:多在苗期發生。發病初期少數鬚根變褐腐爛,逐漸向主根擴展,使主根腐爛。植株上部葉片變黃,枯萎,逐漸枯死。

防治方法:1.發現病株,及時拔除,集中燒毀;

2.發病初期用1:1:3000波爾多液澆根;

3.土壤進行消毒,及時消滅地下害蟲及線蟲;

4.實行輪作。

白粉病:於開花結果後發生。危害葉片、嫩莖、花和果實。葉片發病後使整個葉片或嫩梢布滿白色霉層,像撒一層麵粉似的。後期葉片密生黑色小顆粒,使葉片變黃,提早脫落。

防治方法:1.發病初期噴50%多菌靈1000倍液,或50%托布津1000倍液;

2.合理密植,改善通透性,降低田間濕度,可減輕發病。

蚜蟲、紅蜘蛛:用50%敵敵畏或40%樂果800~1000倍液噴殺。

視頻

雲南特有的滇紫參又叫小紅參看了好久才發現這看起來好像大蒜?

參考資料

  1. 健康養老,紅參保健強身有奇效,小紅參的功效與作用,快資訊,2019-09-22
  2. 小紅參的功效與作用,中華康網
  3. 小紅參的藥理作用,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4. 小紅參的選方,美篇,2016.10.27
  5. 小紅參的形態特徵,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