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小河成長記(王成家)

​​ 小河成長記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小河成長記》中國當代作家王成家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小河成長記

家鄉有一條平凡的小河,不只是無名諱,除了育苗插秧時人們會關注她水流量大小外,心目中早已把她忘卻了。

唯一有些依戀她的是如我等一代代的小屁孩們,因那裡是我們播撒青春的芳草地,是漁獵活動的樂園。

物資極其匱乏的歲月,人們生存非常困難。大人們夙興夜寐,忙着出外掙工分,只有小孩子還閒着,於是我們約幾個夥伴,帶上盆子瓜瓢,到河中選擇三四米長水深而渾濁的一段,用石塊、污泥堵斷兩端來水。然後大家一起努力,一盆一瓢地倒水,直到把水全部清出,最後抓完活蹦亂跳的魚蝦,到岸上去分配

捧着分得的一斤或幾兩小魚小蝦,踩着碎銀般的月光,每個人像一位得勝的將軍凱旋。

有時,我們砍下一段竹子,劃破一節成Y字形,在開口處裝上一盞特亮煤油燈,再用兩片刻成鋸齒狀竹條捆做夾子,在無鋸齒端安一片薄竹條做彈簧,我們夜間的捕獵工具就做成了。

初春至春糧收割這段時間,正是冬藏糧食告罄之時,我們便約上三五個或七八個小夥伴在夜晚出獵。立春以後,「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南朝宋·謝靈運)陽氣回升,大地舒暖,小魚,黃鱔、鰍魚等,都會到地表淺水處放鬆睡眠,我們只需用竹夾夾住獵物放入背筐即可。然後拿回家補貼食物改善生活。

一般一晚要跑十幾條溝,幾十里路遠,運氣好,會有五六斤或七八斤的收穫。一次,一位個矮跑得慢的夥伴邊跑邊哭,初始我們沒在意,後來見他哭得悲涼了:「你們等等我啊!」我們回頭:「怎麼啦?」「有東西追我啊!」仔細一看,不遠處果然有一條長着雞冠昂着頭口吐紅信的長物,俗稱「雞公蛇」,此物喜光。我說:「不慌,大家平舉竹夾,所有燈對着它,從前左右靠近它。」長物被氣勢震懾,哧溜一聲跑了。

[1]

作者簡介

王成家,中國散文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