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松左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科幻小說家 原圖連結 來源出處

小松左京 (こまつ さきょう),本名小松實,大阪人,日本科幻小說家,號稱「日本科幻界的推土機」。小松左京1931年1月28日出生於大阪,畢業於京都大學文學科。做過雜誌編輯,工廠的現場監督等一系列職業之後,成為了漫才(相當於我國的相聲)的劇本作家。1964年創作了奠定自己科幻作家地位的《日本阿帕契族(日本アパッチ族)》,以歷史和文明作為主題構築了一個大型的空想世界。1973年發表代表作《日本沉沒》,獲得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

小松左京與星新一筒井康隆並稱為日本科幻小說界的「御三家」。在被改編成電影的作品方面,兩次得以改編的《日本沉沒》無疑最為出名。此外,日本已故著名導演深作欣二還在1980年拍攝了他的另一部作品《復活之日》,其中描述的人類末日景象同樣令人印象深刻。

日本當地時間2011年7月26日凌晨4點36分,小松左京因肺炎在大阪去世[1],享年80歲。告別式只有近親者參加。


個人經歷

中學為第一神戶中學,第三高級中學畢業後升入京都大學。初中時代與同班同學高島忠夫組成過寫作小組。大學時參加了學校的同人誌『京大作家集體』活動。與高橋和巳和三浦浩有過交流。筆名中的左京也是取於當時居住的京都市左京區。在這一時期他用もりみのる、小松みのる、モリミノル的筆名在《漫畫王》雜誌上發表了《おてんばテコちゃん》、《イワンの馬鹿》、《大地底海》等漫畫作品,受手塚治虫早期風格的影響很深。與當時愛讀小松漫畫的SF漫畫家松本零士有着親密的交往,《銀河鐵路999》的文庫版的解說他也參與了。

1954年大學畢業之後,做過經濟雜誌《原子》的記者,在父親的工廠中幫過工,為無線電新聞相聲的腳本做過執筆。之後便遇見了早川書房《SF雜誌》的創刊。

1961年,早川書房主辦了第1次空想科學小說競賽(SF競賽的前身),小松左京以《在大地上建立和平》獲得努力獎。翌年,在第2次SF競賽中他以《茶水泡飯的滋味》獲得了第三名。這兩次獲獎給了小松左京繼續創作科幻小說的信心。

1962年,他在《SF雜誌》上發表了處女作《蜀仙回鄉記》。

1966年發表的《在無盡流變的盡頭》,使他獲得了世界聲譽。以後,各種各樣的長短篇編輯作品和超短篇小說的出現,推動了日本的SF的發展。

由於小松左京的淵博知識和絕妙的故事技巧,他的作品題材和風格均呈多樣化。從硬SF及至slapstick,想象廣泛,因而不能片面地斷定他的風格。例如,他創作了幽默科幻小說《祖先萬歲》《明日小偷》,怪異科幻小說《所說的那個媽媽》《保護鳥》,超短篇小說集《某種生物的記錄》,冒險科幻小說《埃間諜》等等。小松左京最為我國讀者熟悉的是他1973年創作的《日本沉沒》。這部作品榮獲1974年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並創下了日本戰後第一暢銷書的記錄,後來由東寶公司拍成了電影。《日本沉沒》,《復活的日》,《S餡餅》,《首都消失》等被攝製成電影,特別是1984年的《再見朱庇特》還重新設立株式會社為電影投資。小松自己作為總監督在現場進行監督。

1970年的日本萬國博覽會,小松擔任輔助題目委員,題目館輔助製片人。從1990年開始他連續5次擔任《大阪咲かそ》討論會的演出執筆,其他方面的活動也多次參加。

1993年日本群馬縣的天文愛好者小林隆男將他們發現的小行星(6983)命名為「小松左京」。

2000年1月在線訂購的《征訂生產版•小松左京全集》(BookPark)開始印刷。

2000年小松左京賞設立,他擔任選拔委員。

2006年,《日本沉沒》被重新製作上映。

2006年7月《小松左京全集完全版》出版。書以硬面封印刷因而在日本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2007年受邀參加日本SF大會。


個人獎項

1971年 - 《繼者為誰?》獲第2次星雲賞(日本長篇部門)。

1973年 - 《結晶星團》獲第4次星雲賞(日本短篇部門)。

1974年 - 《日本沉沒》獲第27次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第5次星雲賞(日本長篇部門)。

1976年 - 《vomisa》獲第7次星雲賞(日本短篇部門)獲獎。

1978年 - 《gorudiasu的扣兒》獲第9次星雲賞(日本短篇部門)。

1983年 - 《再見,朱庇特》獲第14次星雲賞(日本長篇部門)。

1985年 - 《首都消失》獲第6次日本SF大賞。

2007年 - 被授予城西國際大學名譽博士。


參考來源

  1. 《日本沉沒》作者小松左京因病去世. 中日經濟技術網. [2019-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