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尋訪柳宗元(朱文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尋訪柳宗元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尋訪柳宗元》中國當代作家朱文科的散文。

作品欣賞

尋訪柳宗元

國慶期間,我與幾個文友去祁陽、崀山遊玩,返回途中興致勃勃參觀永州城。高樓林立,街道寬闊,人車川流不息。我真不敢相信,這是當年柳宗元被貶的蠻荒之野,一個盛產異蛇的地方。

在這裡,清澈的瀟水與悠悠湘江歡快交合,哺育着一代代聰明勤勞的兒女。在這裡,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瑰麗景觀神奇相融,鑄造出名播八方的風光和勝景。在這裡,名山秀水縱橫城中,廟庵寺觀遍布鄉街,山石奇突而險峻,岩洞幽邃而眾多,真是令人神往。難怪,周敦頤、蔣、黃蓋、李達、懷素柳宗元、元結,或出生於斯,或幽居於斯,一個個被永州的奇山異水孕育成文化精英。難怪,歐陽修陸游黃庭堅、寇準、徐霞客、何紹基會相繼尋訪到此,留下一篇篇動人的詩文。數永州人文資源,上下千年,既有樓塔寺廟之壯觀,又有古遺址之神奇,還有碑石與石刻之絕妙,眾多的文化遺產,構成一幅古老悠久的畫卷。

任何民族文化的傳承,都離不開山水這一基本載體。山以它的堅固穩定性,表現出了民族文化的本質和歷史的傳統性。水以無窮的流動、莫測的變幻,表現出了民族文化在歷史長河中的內涵性和進步性。曾有專家評價永州:「如果說張家界是一幅畫,那麼永州就是一本意味雋永的書。」元結、柳宗元、周敦頤這三位傑出人物,在中國文化史上做出了開源性貢獻,他們正是以永州這本特質的書為載體,為人類留下了燦爛的一頁。影響最深遠的當數柳宗元了。柳宗元在永州雖然沒有主政,但他與永州人民生活在一起,寫出了許多揭露時弊反映人民苦難的文章,深得永州人的崇敬愛戴。柳宗元在永州人的口語中尊稱為柳子,柳宗元的塑像叫做柳子菩薩,永州現有柳子廟、柳子街。而這,無不折射出永州人對柳完元的敬仰奉崇。如今,漫步在永州大街小巷,我們都能聞到柳宗元的呼吸,都能感受到柳宗元留下的餘溫。愚溪兩岸的每棵柳樹,訴說着這位文學大師的故事。如果說柳文化是永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底蘊獨樹一幟的華章,那麼由柳子廟、愚溪和永州八記遺址為代表構成的柳子景區就是流芳溢彩,令人擊節驚嘆。

柳子廟位於河西柳子街邊,修建於唐元和九年,磚木結構,前後共三棟。廟大門上方豎立「柳子廟」三字的石刻,左右側門上各題有「清瑩」、「透澈」行書二字。進入廟中,我們來到前殿,樓上是戲台。穿過戲台是看坪,踏上十三級石階,就是中殿,裡面共三間房子。由殿內拾級而上為後殿,面積較大,端立着柳宗元的白色塑像。我在柳像前,懷着敬仰肅立良久。柳宗元祖籍河東解縣(今山西省永濟縣),祖輩世代為官,但他在入仕道路上一直不順。三十三歲時,柳宗元時任禮部員外郎,因捲入朝庭權力之爭,被貶為邵州刺史,途中被再貶為永州員外司馬。從此,柳宗元開始了「待罪南荒」的十年拘囚生涯。柳宗元到永州後,寄情于山水。愚溪,是柳完元經常去徜徉的地方。他改冉溪為愚溪,其實就是托愚明志,諷喻世態。他不是以愚自責,而是以愚自豪,常與農夫在溪前小憩暢飲,以愚溪為題材寫了大量詩文,如《愚溪詩序》、《愚溪對》等。柳宗元與當地僧人交往甚多且密,這與他迷信佛教有關。「汲井漱寒齒,清心拂塵服」。官場失意的他,甚至想過「重入修門」,欲從佛經里得到解脫,但他的政治品質使他做不到。像封建時代大多數文人一樣,柳完元至死也沒有解開一個結,那就是對朝廷的「忠」與對政治理想的追求無法和諧。這是個死結,造成了他心靈與現實無法調解的矛盾痛苦。他雖然信佛,但又無法超脫現實。他沒有陶淵明的恬然,也不會像王維去皈依佛門,卻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孤獨。於是,他在遊山玩水中求樂,借詩文抒發憤世嫉俗、懷才不遇之情。

站在柳子廟,我多麼渴望世間存在時空隧道,讓我從容地見到柳子,哪怕是一分鐘的親密接觸,會終生幸福。我跑到廟前的愚溪邊,雙手浸潤在清涼的流水中,有如觸摸到柳子高潔的靈魂,還有滿溪的愁情別緒。「去國魂已游,懷人淚空垂,孤生易為感,失路少為宜。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問春從此去,幾日到秦原。憑寄還鄉夢,殷勤入故園。」柳宗元是做夢都在思念家鄉故園啊。永州的山水再美,畢竟不是他的鄉土,永州的人情再濃厚,也無法撫平他心靈的創傷。這滿溪的泉水,不正是柳宗元的思鄉淚水匯聚而成嗎?在溪邊,一位洗薯老嫗告訴我,柳子在永州做了許多好事,有除暴安良、弘揚正氣的,有為民造福、興利除弊的。永州人民十分懷念柳子,過去每年春季和秋季,人們都要在廟內舉行祭典。農曆七月十三日是柳子生日,這一天最為隆重,人們殺豬宰羊,懸掛油燈,請戲班唱戲,以示祭奠,千百年來長盛不衰。在柳子廟周圍的村莊,還建有十多座小廟,每天早晚都有人去供奉香火。聽了老嫗的話,我想,柳宗元生前總覺得只有被國家和被朝廷重用才能體現人生的價值,他也許想不到,人生的價值同樣可以體現在平凡之中。

離開柳子廟,我們驅車來到朝陽岩公園。朝陽岩位於瀟水西岸,相傳為元結所命名。「高岩瞰清江」,登上朝陽岩陡峭的懸崖,俯瞰悠悠北流的瀟水,眺望秀麗的古城,耳聽風吹林響,蛐唱草叢中。難怪當年柳宗元會常留連於斯,藉此排遣內心的孤獨、落悶和失意。在這裡,他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千古名詩《漁翁》、《江雪》。朝陽岩的美,不但在於外在的自然風光,更在於深厚的文化內涵。自元結在朝陽岩題銘刻石後,歷代都有文人士官在此刻石留字,永州除浯溪,朝陽岩是保留名人題刻最多的地方了。在這些行雲流水的草書,或亦莊亦楷的行墨,或謹嚴不苟的楷書里,記載着一代代失意名人的故事。元結的歸隱,柳宗元的悲情,周子的沉思……他們伴着消消漲漲的河水起落沉浮,給後人留下多少感嘆。

如果說,封建時代文人的懷才不遇是僵化的體製造成的,那麼今天在我們這個社會主義國度,仍然有不少才華出眾者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君不見,在許多城市,一邊是大量大學畢業生找工作無門,流浪打工,干着專業不對口的活,一邊是不學無術的官家或富豪子弟、親戚隨便進機關單位,有的甚至初中未畢業卻可以平步青雲,弄個一官半職。什麼時候,我們中國有個健全公平的用人機制,不再出現知識分子延續幾千年的「懷才不遇」悲劇了呢? [1]

作者簡介

朱文科,湖南耒陽人。中國民協會員,湖南省作協會員,衡陽市民協副主席,耒陽市政協常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