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尋烏縣南橋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尋烏縣南橋中學位於江西省南大門邊陲之尋烏縣南橋鎮南橋村,距尋烏縣城24公里,與廣東省平遠縣比鄰,距南橋圩鎮中心1.5公里,服務半徑13公里,服務人口約3.2萬人。

學校簡介

學校創辦於1960年,坐西向東,依山坡而建,呈階梯狀分布。2018年在校生數594人,分13個教學班,平均班額45人。在編教職工49人,其中專任教師48人,學歷全部達標,高於規定學歷23人,占47%。現校園占地面積23991平方米,生均40.4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11225平方米,生均18.9平方米,學生宿舍4791平方米,生均10.2平方米;運動場面積9600平方米,生均16.2平方米;圖書室現有藏書16325冊,生均27.5冊;有教學用電腦43台,生機比13.8;每班裝備有多媒體設備,各功能室設備配備達標。

學校堅持素質教育[2]、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以「辦百強鎮示範學校,育新時代全面人才」為辦學目標,秉承「踏踏實實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校訓,形成了「愛崗 善導 篤學 健體」的校風、「愛崗敬業,務實創新」的教風和「勤學苦練,合作競爭」的學風。教學質量全面提升,自2005年以來,教學質量歷年居全縣農村中學前列,學校正以堅定的步伐向者創建全縣先進農村中學邁進。

學校沿革

1960年開辦學校,1970年開辦兩年制高中,1983年高中停辦,2007年南橋二中併入。屬普通初中

歷任校長:韓登軒 劉卓桃 羅寧祥 曾憲周 陳日升 彭其發 謝榮彬 鍾濟平 劉啟威 陳盛皆 鍾清源 陳治權 陳東江 周巨鑒 劉佛長 林健

校訓:踏踏實實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團結、守紀,務實、創新

學校榮譽

2005年,被授予縣「文明單位」稱號;2008年9月,獲全縣教學目標管理(鄉鎮中學)第一名;2008年,被市委授予「五四紅旗團委創建單位」;2009年,獲縣教學目標管理(鄉鎮中學)第三名;2009年,獲全縣中小學生運動會(鄉鎮初中組)團體總分第三名;2011年,授予全省教育系統「質量提升年」先進單位;2012年,獲全縣教學目標管理(鄉鎮中學)第二名;2013年,獲全縣教學目標管理(鄉鎮中學)第三名;2014年,獲全縣教學目標管理(鄉鎮中學)第二名;2014年,獲市「平安校園示範學校」稱號。

校園建設校園、校舍面積(平方米)

1986年校園面積:10505㎡。校舍面積:2594㎡。

1995年校園面積:11988㎡。校舍面積:4050㎡。

2001年校園面積:13262㎡。校舍面積:4719㎡。

2005年校園面積:14930㎡。校舍面積:5132㎡。

2010年校園面積:14930㎡。校舍面積:9885㎡。

2015年校園面積:23991㎡。校舍面積:11285㎡。

2018年校園面積:23991㎡。校舍面積:11285㎡。

2019年校園面積:23991㎡。校舍面積:11285㎡。

發展規劃

多年來,尋烏縣南橋中學本着「科學、合理、實用、富有特色」的原則,制訂出創建文明校園發展規劃,通過爭取政府財政投入、壓縮學校開支、社會捐資等形式籌措資金120餘萬元,學校的主幹道以及部分場地得到了硬化,壘砌了瓷磚質地的台階,鑲貼了用瓷板燒制的中國地圖、世界地圖、《中小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

學校設施

校園綠化覆蓋率達60%,呈現出春有花、夏有陰、秋有果、冬有青的景象。在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中,一方面注重硬件文化環境的基礎設施建設,通過花園、彩燈、雕塑、藝術走廊的設計具體表現出來,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另一方面,在學生較密集的地方寫下或刻下各具特色的訓育詞,每班張貼名人畫像和名人名言,充分利用校報、廣播、櫥窗、牆報、圖書室的育人功能,以豐富的知識展現出校園文化的內在蘊含。

獎項榮譽

在2001年被縣委宣傳部、縣教育主管部門聯合授予「文明校園」榮譽稱號;2005年被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聯合授予「文明校園」榮譽稱號;2004年——2005年度被中共贛州市委、贛州人民政府聯合授予贛州市第四屆「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2005年度在實施「留守孩」關愛工程中,中共尋烏縣委宣傳部授予「先進單位」榮譽稱號。「留守孩」鄺斌同學在參加全國初中生學科競賽中頻頻得獎:在第16屆全國初中生應用物理知識競賽中獲得國家級二等獎、在2006年全國初中數學聯賽中獲得國家級三等獎、在2006年全國初中化學競賽中獲得省級二等獎。

在參加全縣中小學生文藝匯演中,2002年選送的舞蹈《永遠的中國》和2004年選送的舞蹈《春播秋實》獲得全縣鄉(鎮)中學組一等獎;在參加2006年全縣首屆中小學生藝術節中,選送的舞蹈中華魂》獲得全縣鄉(鎮)中學組一等獎。

截至2011年,教師撰寫的《主導作用與主體行為》、《指導學生背誦點滴》等36篇論文,參加國家級、省、市、縣級論文[3]評選均獲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