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寄料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寄料鎮

中文名 :寄料鎮

所屬地區:河南省汝州市

寄料鎮位於河南省汝州市西南部,距市區37.5公里,南鄰魯山,西接汝陽,東接蟒川鄉,北靠楊樓鄉境,鎮政府駐地寄料街。寄料鎮背靠伏牛山脈余脈--峴山,呈西南高東北低態勢,北部為川,且直通豫中、豫東平原,為典型的出山口地型。

2017年6月6日,汝州市寄料鎮入選2017年全國重點鎮入選名單。[1]

簡介

河南省汝州市寄料鎮地處汝州市西南,南連魯山縣,西接汝陽縣,廟魯路、寄劉路從鎮區交叉穿行而過,全鎮總面積174.5平方公里,下轄34個行政村,353個自然村,鎮區面積達3.5平方公里,鎮域內礦藏豐富,其中煤炭儲量近4000萬噸,鋁釩土、鉛鋅、石墨、石英、大理石、銅、磷、金等礦產資源儲量也相當大,且埋藏淺,品位高、具有較高的開發價值,故又有"金寄料"之美稱。寄料鎮歷史悠久,因漢光武帝劉秀曾在此寄存草料而得名,並留下了馬跑泉、妻賢莊等美麗的傳說。

寄料鎮有人口7.38萬人。寄料是寄料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2008年鎮區已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規劃科學、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環境優美,具有地方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型小城鎮,是伏牛山區的一顆璀璨明珠 ,先後被確定為"中國投資環境100強"、"中州名鎮"、"河南省重點鎮"、"河南省小城鎮建設示範鎮"、"河南省小城鎮建設先進集體"等30多項榮譽稱號。

轄區內有平煤集團梨元礦、洛軸工裝廠兩家國有大中型企業。2004年平頂山市鄉鎮綜合排序位居第17位,2005年綜合排序為第15位。2006年寄料鎮實現企業總產值38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28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5億元,財政收入完成4300多萬元。平頂山市鄉鎮綜合排序排名上升到第13位。小城鎮建設成效顯著,爭創省級環境優美小城鎮,爭創省級文明村鎮工作正有序進行。公路建設實現了歷史性跨越,非公有制經濟飛速發展,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綜合治理、計劃生育、文教衛生等社會各項事業穩步發展。

自然地理

寄料鎮地處淮河流域,位於伏牛山余脈外方山山麓,地勢南高北低,地形以丘陵為主,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3°C,年降水量635.4毫米,無霜期213天。總面積174.5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40%。

爐溝河為北汝河主要支流之一,全長24.4千米,自南向北蜿蜒穿過寄料鎮,途經楊樓鄉注入北汝河。查攔溝河與爐溝河交匯於寄料鎮區。

鎮域內礦產資源豐富,金屬礦產主要有:金、銀、銅、鐵、鉛鋅、鋁土、鉬、錳等;非金屬礦產主要有:煤、石墨、磷礦石、重晶石、方解石等。現已探明原煤儲量4000萬噸,鋁土儲量8000萬噸,鉛鋅、石墨等儲量也極為可觀。故有"金寄料"之美譽。

旅遊資源開發潛力巨大。從鎮區出發沿省道廟洪線(原207國道)向東南11公里處是寄料鎮著名的自然風景區---九峰山風景區,景區面積約5平方公里,風景區內山清水秀、風光旖旎,林木茂盛,山峰錯落,玉皇廟、楚長城、擂鼓台、九女峰、天然溶洞等充滿神奇色彩,現已投巨資開發。鎮區向南,沿峴縣道呂蔡線13公里,是寄料鎮又一自然風景名勝--峴山風景區,面積約3平方公里,該景區奇峰險嶂,霧繞雲封,風光獨秀。

寄料鎮農業發展歷史悠久,基礎雄厚,畜牧業、林業、漁業、農副業全面發展,生態農業發展前景廣闊。

鄉鎮歷史

寄料鎮歷史悠久,傳說因東漢光武帝劉秀征戰王莽時曾寄存草料於此而得名。據碑文記載,歷史上曾名芙蓉鎮、給料鎮。當時民謠有"金寄料、銀台台、楊樓街里好買賣"之說,可見歷史上寄料就以礦產資源豐富著稱,且比較富庶。據文物部門實地堪察,明朝時期,當地采銀、煉銀一度輝煌,在康閣老、小城溝、黃河洞無數煉銀遺址和傳說就可以佐證昔日的繁榮。又據《直隸汝州全志》記載,"爐溝到寄料,官爐十八座","燈火闌珊不夜天"也可見寄料歷史上的繁榮興旺。 據史料記載,寄料鎮1947年解放,1970年以前,並屬楊樓鄉人民公社,1970年9月寄料人民公社成立,1982年2月寄料鄉人民政府成立;1989年1月25日撤鄉建鎮至今。人口7.38萬,寄料鎮轄34個行政村,352個村民組,293個自然村。鎮區面積4.3平方公里,鎮區人口近3萬人。轄區內有平煤集團梨園礦、洛軸工裝分廠兩家國有大中型企業。省道廟洪線、縣道小北線在鎮區十字交匯,太澳高速穿境而過,出入口距鎮政府1公里,境內村村通公路四通八達,地理區位優勢,交通條件十分優越。

視頻

寄料鎮

參考來源

  1. [https://www.meipian.cn/358gkll7 寄料鎮2020年8月份村級兩委會主幹績效考核會議暨近期全鎮重點工作部署會議 (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