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宿羊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宿羊山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稱;宿羊山

別名;大蒜之鄉

所屬地區;邳州市

總面積;96平方公里

宿羊山鎮,江蘇省邳州市下轄鎮,位於市域中西部偏北邊緣,西與賈汪區接壤,距邳州市區20千米,轄域總面積90.13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10月,宿羊山鎮下轄1個居民社區和24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宿羊山村。2019年末,宿羊山鎮常住人口為7.79萬。

宿羊山鎮原名宿娘山,據傳很久以前,王母娘夜宿此山而得名「宿娘山」,後以其諧音演變成「宿羊山」。1958年,為宿羊山公社。1983年,為宿羊山鄉。1987年,建鎮,為宿羊山鎮。2000年,徐樓鄉併入。宿羊山鎮是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邳州白蒜」的發源地,是馳名中外的「大蒜之鄉」,是全國最大的優質白蒜生產基地,被譽為「中國大蒜第一鎮」。宿羊山鎮交通條件也比較優越,251省道貫穿南北,中運河在北部過境,境內設有劉山閘。

2018年,宿羊山鎮完成大蒜自營出口2.6億美元,僅大蒜種植一項收入,全鎮農民平均人均增收達5000元。[1]

歷史沿革

民國三年(1914年),置宿羊山圩團屬邳縣七區。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置宿羊山鄉屬邳縣五區。

1949年,劃屬山東蘭陵縣。

1953年,劃回江蘇省邳縣,置十五區。

1957年,撤區並鄉為宿羊山鄉。

1958年,改宿羊山人民公社。

1983年,復置鄉,稱宿羊山鄉。

1987年,改置鎮。

2000年,撤銷宿羊山鎮、徐樓鄉,合併設立新的宿羊山鎮。

1996年,宿羊山鎮下轄18個行政村,分別是宿羊山、鎮南、殷莊、山東、辛家、桃園、沙埠灘、韓行、海子、劉山、坊上、北孫莊、新安莊、徐井、何家、南堰、蘇口、大宋莊。

2000年,因鄉鎮合併,從原徐樓鄉劃入17個行政村,分別是蘆西、蘆崗、陸角埠、陳郭莊、吳壩、徐樓、南河灘、柿園、南杜莊、小王莊、徐老莊、呂村、黃泥灣、賈家、黃墩、白口、耿老埠。

2001年,村級行政區域調整,合併為25個行政村(社區)。

區劃詳情

截至2021年10月,宿羊山鎮下轄1個居民社區和24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宿羊山村境內。

宿羊山鎮位於邳州中西部邊緣,西與賈汪區接壤,南與碾莊鎮搭界,北與車輻山鎮為鄰,東與趙墩鎮毗鄰,鎮區地理坐標在東經117°77′、北緯34°39′,總面積90.13平方千米。

氣候

宿羊山鎮屬半濕潤暖溫帶季風氣候,日照和雨量充足,年平均氣溫13.9攝氏度,降雨量903.6毫米。

水文

宿羊山鎮北部有中運河過境,設有船閘—劉山閘。

人口

2019年末,宿羊山鎮家庭戶數為16814戶,常住人口為77857人。

2018年,宿羊山鎮完成大蒜自營出口2.6億美元,連續十年位居省農副產品自營出口榜首。僅大蒜種植一項收入,全鎮農民平均人均增收達5000元。

第一產業

宿羊山鎮水產業、畜牧業和林果業比較發達,一直是邳州市多種經營發展的先進鎮之一。淡水魚養殖是宿羊山鎮的特色養殖。20世紀80年代年以來,宿羊山實施立體魚菱養殖試驗成功,利用533公頃不牢河水面實行攔河立體養殖,2003年,產鮮魚500萬公斤,菱角8000公斤。2003年全鎮雞、羊、兔、牛、豬飼養量達到180萬隻(頭)。

宿羊山鎮以種植大蒜為主,在產業結構調整中,走出了一條依大蒜富民,大蒜強鎮的特色之路,使大蒜成為宿羊山鎮的主導產業。並以宿羊山為中心形成輻射,周邊地區大蒜種植面積達38667公頃,成為知名的「大蒜之鄉」、大蒜加銷售的集散中心,同時成為東隴海線上第一個夏季無糧鎮。至2003年,宿羊山鎮有大蒜4667公頃,年產干蒜8萬噸。2013年,宿羊山鎮大蒜種植面積7萬畝,年產干蒜10萬噸,夏季作物以水稻為主,間作玉米、棉花等,全鎮糧經比例3:7。全年種糧面積67000畝,糧食產量31400噸,棉花產量1120噸。

2018年,宿羊山鎮承辦邳州市首屆國際大蒜產業峰會,來自國內外的100餘名客商、農業專家參觀了大蒜展館和種植基地,並給予高度評價。創建成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園區和省農村一二三產融合先導區,「邳州白蒜」創建為省區域名牌。建成集農技推廣、培訓交流、產品展示、質量監控等多功能為一體的邳州大蒜館,總面積達2400平方米。白口村2000畝大蒜綠色栽培綜合示範區,採用水肥一體化、雙色膜覆蓋等新技術,畝均效益比個體種植高1000元。宿羊山大蒜市場先後被評為「徐州市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省農副產品批發十強市場」和「全國唯一大蒜貿易定點市場」。

第二產業

宿羊山鎮工業發展起步較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就開辦了工具廠,主要生產加工農業生產使用小型農機具。到1978年相繼新辦油廠、酒廠、綜合廠等10個,年總產值500萬元。1985年,鎮辦企業工業總產值達5000萬元。2003年,宿羊山鎮擁有鎮辦企業13個,村辦企業19個,已形成了陶土製品、建材、化工、電子鑄造、板材、服裝、衣副產品深加工等8大類工業門類。全鎮共有職工4800人,固定資產7838.68萬元,工業總產值7.8億元。

2018年,宿羊山鎮共招引茅台白金酒黑蒜酒、景勝蒜素精華液、紅葉食品、網庫電子商務基地、三一重工裝配式新型建材等一批重點項目,並成功簽約落戶園區,投資額近30億元;與知名企業達成意向合作。至2018年末,宿羊山鎮擁有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省級5家,徐州市級8家,規模以上企業20餘家,大蒜銷售企業200餘家,研發出黑蒜、蒜米、蒜粒、大蒜素、大蒜膠囊等大蒜深加工產品20餘種。

第三產業

宿羊山鎮是徐州市21個特色小鎮創建試點鎮之一。圍繞特色小鎮建設,在2018年,宿羊山鎮建成2萬平方米的山海金地步行街。鎮內擁有大型商貿市場10家,賓館16家,設有農業銀行、郵儲銀行、農村商業銀行5家,自助銀行網點16個,物流公司8家,黎明特色電商館、邳州電商館宿羊山分館、三農樂購電商平台正常使用,19個農村淘寶點正常運營,成功創建成省級電子商務示範村、示範鎮。

至2003年,宿羊山鎮共有幼兒園2所,小學7所,中學2所,在校學生11526人,教師1141名,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238名,中級職稱316名。2019年末,宿羊山鎮境內有幼兒園、託兒所29個,小學9個,小學教師336人,小學生7853人。2018年,宿羊山鎮完成鎮中心幼兒園、徐樓中學校安工程建設。

文化事業

宿羊山鎮設有文化站、影劇院、書店、錄像放映室、網吧等。2019年末,宿羊山鎮境內有圖書館、文化站1個,劇場、影劇院1個,體育館1個。在2018年,宿羊山鎮舉辦了「最美宿羊山人」「最美勞動者」「文明家庭」等評選表彰活動,弘揚了助人為樂、孝老愛親等傳統美德,傳播了正能量;與市鎮單位舉辦籃球友誼賽、乒乓球賽等活動。

體育事業

宿羊山鎮的體育和武術運動較為普及。至2003年底,全鎮建有武校1所,習武者達500人。每年都舉行1次武術比賽,參賽人數多達300餘人。每年為市級以上武術團體、大專院校輸送體育人才100多人。

醫療衛生

至2003年,宿羊山鎮鎮衛生院共有2所,占地2.4公頃,建築面積12560平方米,有病床180張,設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等科室。配有進口彩超機、心電圖及X光機等設備,全鎮有醫務人員200名,25個村級衛生室全部達到農村甲級衛生室標準。2018年,宿羊山鎮新建村級標準化衛生室9個。2019年末,宿羊山鎮境內有醫療機構38個,病床299張,執業(助理)醫藥師168人。

社會保障

2018年,宿羊山鎮群眾社保參保率達到99%以上,基礎養老金髮放率為100%。

交通運輸

宿羊山鎮東臨開放城市連雲港,西依歷史文化名城徐州,西距徐州觀音機場40公里,北距臨沂機場100公里,東距連雲港白塔埠機場80公里,隴海鐵路、徐海一級公路、徐連高速公路、310國道傍鎮而臥,省道棗泗公路縱穿鎮中心並與以上幾條公路交匯,轄區公路縱橫。京杭大運河從鎮區穿過,江蘇省水利樞紐工程大運河劉山船閘、節制閘、南水北調蘇北地區大型翻水站坐落在境內。

宿羊山鎮原名宿娘山,據傳很久以前,王母娘夜宿此山而得名「宿娘山」,後以其諧音演變成「宿羊山」。

名勝古蹟

清涼寺

清涼寺坐落於宿羊山老街的最高點,即被人們稱為「上廟台子」的地方。它初建於元至正之時(1341年),重修於明朝天啟之年(1621年),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清涼寺占地約9900平方米,有古建築100餘間,鼎盛時期有住持生僧200多人。它北依宿羊山脈西段山峰,東西南諸方,均是平川之地。

瑞香寺

宿羊山鎮原建有瑞香寺,始建於元天順年間(1328年),於清嘉慶年間(1769年)重修,是邳州古老的寺廟之一。這座始建於元朝天順年間的寺廟,相傳是鎮江金山寺有一高僧從西北方追趕一隻鳳凰到此,這隻鳳凰飛至宿羊山後,悄然落在主峰武山腳下。「鳳凰不落無寶之地」,高僧看到這裡林濤起伏,野花滿坡,瑞氣繚繞,透着靈秀,如入仙境,於是便在這裡建造了一座寺廟,名曰「瑞香寺」。可惜,這座晨鐘暮鼓、古木參天、興旺非凡的數百年古剎,於「文革」時被破壞的蕩然無存,那棵數百年「物也」的黃楝連同數株合抱古銀杏,也被連根伐除。

雙眼井

宿羊山鎮大武山角下,有一個「雙眼井」,這座「雙眼井」,是人工用青石砌制而成,據傳有千年歷史,一井兩口,故名「雙眼井」,此井四季清澈透明。

著名人物

陳略,宿羊山鎮人,清朝進士,流傳於民間的《胡打算》一書是他所著,陳略的墓碑現立於宿羊山山坡之上。

相關視頻

大美宿羊山航拍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