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家鄉的小吃(陳佳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家鄉的小吃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家鄉的小吃》中國當代作家陳佳勇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家鄉的小吃

【豆折】「豆折」即豆絲。我覺得「豆絲」這個名子取得不恰當,它粗於麵條兒多少倍,卻叫「絲」。但是,照此邏輯,油條兒不就該叫「油棒」嗎?看來,名子這東西不可深究。而且,同一物品,地方不同,叫法也不同。「豆折」是我家鄉孝感的叫法,先前以為是這個「蜇」,請教一位年長文友,答曰:燙好折起,故名。

做豆絲在家鄉叫「燙豆折」。燙豆折需用早穀米。將米與黃豆(也有用綠豆或蠶豆者)按十比一的量入水中,浸得,磨漿。把漿舀至鍋中,手持蚌殼燙之,使厚薄勻。倒漿有個小竅門,需自鍋邊旋着倒,使漿緩慢均勻下流。土灶,整口鍋都在火上,火力足且相對勻——估計煤氣灶不能勝任。燙至卷邊,起鍋,攤於簸箕,候冷。冷卻後,折而卷之,下刀切成。

豆折攤在簸箕上,有的饞伢抓起就吃。其實也能吃,熟的,且不乏味道。燙豆折的家兒當天一定能吃上炒豆折。濕豆折尚軟,易炒。和上霜後的白菜,或者雪裡蕻醃菜,加上一大匙豬油,佐以蒜葉,好吃。豆折性偏涼,胃寒的女性不宜多食。

早穀米硬,不如晚穀米黏,煮粥、煮飯都不算好吃,可是,和些豆子,換個形制,風味全變。豆折吃起來很方便,上水煮食,浸軟炒食皆可。也經放,能放至次年新豆折見面。這是勞動人民的食品,不知是哪位高人發明的。

附近的早點攤有炕豆折賣,謂之「豆皮」,對摺後巴掌大小,內夾醃菜,油大,裝入紙袋遞予顧客。吃了很經餓。也有煮豆折賣,少。外邊賣的煮豆折多質軟。內行說質軟的因素有三:未加豆子,所用不是早穀米,參有麵粉。我的一個患者告誡我,千萬莫在外邊買豆折,因為參的不是豆子,是一種工業膠,說她的親戚就是做這個的。「為什麼要參膠?」「使豆絲有筋,有咬勁兒。」喔……唉!真是何苦來哉,該參豆子就參豆子呀,價賣高點不就得了。

我在安陸上中職時,在學校附近的一家回民餐館吃了好幾回牛肉豆折。其實不是牛肉,是牛雜。牛雜煮得軟爛,比牛肉還要好吃,堪稱人間至味,二十多年了,至今由記。

【糍粑】在我的家鄉,春節前家家戶戶都要打糍粑。糯米,浸至指掐即碎,入甑蒸爛,倒入臼中,趁熱打。打糍粑一般三人,各握一條有把手的舂子,插入,向下、向右旋攪,圍臼成逆時針挪動。從動作說來,「打」糍粑也可以叫「搗」糍粑。搗至不見米粒,以兩條舂子併入糍粑中,二人持舂沿臼快速轉動,使糍粑與臼分離。然後把糍粑扯起,攤於撒有麵粉的簸箕內,以濕毛巾按平,待切。粘在舂子上的糍粑粘性更強,需用熱毛巾扒下,來幫忙的本家幺叔總要給一坨我吃,真粘。本地有一條形容人答話不假思索、隨聲附和的歇後語:狗子吃糍粑——望天答。我深疑這條歇後語是由狗在吃從舂子退下的糍粑時,出現仰頭、張口的模樣所得。

小時候,我總愛在燈下看父親切糍粑。切至邊角,切下的糍粑就很不方正。看着不方正的糍粑,我常聯想到人的腳後跟,不知是何道理。看着切好的糍粑堆在一起,心裡是很殷實的感覺。

糍粑也可摻綠豆,叫「綠豆糍粑」,早點攤上幾乎都是此種,油炸,圓形,餅狀。自家吃的糍粑都是切成長方體。

糍粑的吃法很多,水煮、油炸、煎炕、飯上蒸,都可。還有一種吃法,放入灶中燒烤,殊為小伢所喜。油炸糍粑較硬,通常用於待客。在我的家鄉,有請客人「過中」的習慣。請人來幫忙收割、做房子什麼的,於中飯前一兩個鐘頭,炸些糍粑或者湯圓,讓客人蘸以糖吃。這一頓就叫做「過中」。平常居家,糍粑多是下到麵條或豆絲里。也有白水煮的。

糍粑煮雞蛋也是一種習見吃法,尚能待客。上中職時,一個應城男生(當年三十多歲)沒事就慫恿別人念那句繞口令:「糍粑煮雞蛋我吃,雞蛋煮糍粑我吃……」一個漢川女生說這不簡單!不料,她一張口就出醜了,把雞蛋的「雞」與糍粑的「粑」說到一塊兒了,引來一陣哄堂大笑。從這條繞口令可以看出,糍粑煮雞蛋的吃法頗為流行。

【湯圓】在北方,「湯圓」叫「元宵」,名子頗雅。在我的家鄉,湯圓不只是元宵節才吃,一年四季都可吃。曬乾的湯圓粉子經放。

湯圓的原材料也是糯米。糯米浸得,磨漿,沉澱,倒入蚊帳,吊起濾干(也有隔布以草灰吸乾者),然後,攤在簸箕里曬。吃時,和水搓團,煮——炸都可。居家,煮食更多。

八十年代末,灣里一對夫婦去武漢做早點生意,賣桂花湯圓。據說吃客很多,引起灣人羨慕多時。我想象不出他們所做桂花湯圓的味道。後來吃了本地最有名的米酒館的湯圓,裡面摻有桂花,並未覺佳。再後來,吃過豆沙湯圓後,還是覺得白湯圓更好吃,存其本味。白湯圓,水煮:軟、粘、滑;油炸:香、酥、糯。

油炸湯圓是可以待客的。油炸湯圓呈黃色。這種黃色是能引起食慾的。用絡子打油鍋撈起,盛入大號瓷碗,佐以兩碟砂糖。喜好甜食者,飽蘸糖吃。炸湯圓與炸糍粑一樣,多是用於客人「過中」,很能壓壓餓勁兒。

上述米酒館還賣一種叫做「糊湯米酒」的吃食,湯圓同米酒一起煮,煮得糊裡糊塗。也能叫做「糊湯湯圓」,但是拗口。其特點是,湯糊,湯圓不成個兒。歇後語說:瞎子吃湯圓——心中有數。如果是這種湯圓,這條歇後語就無法成立。

[1]

作者簡介

陳佳勇,男,74年生,湖北孝感人,醫療按摩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