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宜昌獼猴桃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宜昌獼猴桃湖北省宜昌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英國植物學家厄內斯特亨利威爾遜1900年發現宜昌獼猴桃,1978年宜昌獼猴桃在宜昌開始種植,2000年開始產業化發展。宜昌獼猴桃果實為漿果,呈橢圓形、卵圓形或圓柱形。果皮呈綠色或黃褐色,表皮被絨毛、硬刺或無毛。果肉多為綠色、黃色。香氣濃郁,果肉細軟,爽滑多汁,酸甜可口。

中國飲食文化是一種廣視野、深層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區域文化;是中華各族人民在5000多年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在食源開發、食具研製[1]、食品調理、營養保健和飲食審美等方面創造、積累並影響周邊國家和世界的物質財富及精神財富[2]

特產簡介

宜昌獼猴桃果實為漿果,呈橢圓形、卵圓形或圓柱形,單果重80-120克。果皮呈綠色或黃褐色,表皮被絨毛、硬刺或無毛。果肉多為綠色、黃色。香氣濃郁,果肉細軟,爽滑多汁,酸甜可口。

內在品質

宜昌獼猴桃金魁鮮果可溶性固形物≥15%,可滴定酸≤1.6%,維生素C≥900毫克/千克。紅陽鮮果可溶性固形物≥14%,可滴定酸≤1.5%,維生素C≥900毫克/千克。

地貌土壤

宜昌屬於武陵山與大巴山余脈,地形比較複雜,高低相差懸殊,夷陵區、長陽縣、興山縣、五峯縣等地氣候溫和,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土質疏鬆,pH適宜,富含有機質,適合種植獼猴桃。

水文情況

宜昌境內水系屬於外流水系,域內水流除主脈長江外,還有清江、沮漳河、黃柏河、香溪河、下牢溪等150多條河流,多以峽谷幽深著稱。河流多、密度大、水量豐富,年平均總水量4741.4億立方米,河流總集水面積占宜昌市土面積的83.9%。

氣候情況

宜昌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兼有暖溫帶、寒溫帶氣候特點。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春秋較長,受地勢影響,氣候垂直差異很大。年平均降水量為992~1404毫米之間。年均相對濕度為70%~80%。雨水豐沛,雨熱同期,無霜期為230~250天,年平均氣溫為13~18℃,但隨着海拔高度上升而遞減。

宜昌市是世界公認的獼猴桃「老家」。2002年第五屆國際獼猴桃學術研討會首次確認世界獼猴桃原產地在湖北宜昌。2006年在新西蘭召開的國際獼猴桃大會上,來自新西蘭、意大利、法國、美國等19個國家的200餘位獼猴桃專家再次確認:中國是獼猴桃的原生中心,世界獼猴桃原產地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霧渡河鎮。

在宜昌發現大量類似獼猴桃形狀的圖案,在石頭上栩栩如生。2016年,中國地質調查局花崗岩成岩成礦地質研究中心專家魏運許,通過中國地質科學院資源所及西北大學應用鋯石LA-LCP-MSV-PB,均測得宜昌「獼猴桃石"成岩年輪為8.2億年,這也是被當地人奉為「神石」的全球最早的「獼猴桃石」。

據湖北日報與湖北省檔案局聯合主辦的《檔案解密》第61期記載,英國植物學家厄內斯特・亨利・威爾遜於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5月在宜昌西南部發現「羊桃(宜昌獼猴桃)」,將其引種到歐美地區。

1978年,中國開始向全國範圍開展大規模獼猴桃資源的調查以及選種、育種和栽培工作。1978年8月由中國農業部、中國農業科學院主持的全國獼猴桃科研座談會成立了全國獼猴桃科研協作組。

2000年,宜昌獼猴桃進入產業化發展時代。宜昌規模種植的品種主要有「金魁」、「紅陽」、「三峽1號」、"米良1號「等。

2018年9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正式批准對「宜昌獼猴桃」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