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宜昌三游洞風景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宜昌三游洞風景區又叫三游洞摩崖,位於宜昌西北的南津關西陵山上,距宜昌10公里左右。2006年5月25日,宜昌市三游洞摩崖被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名稱典故

三游洞的名字有兩個典故,相傳唐元和十四年(819),唐代詩人白居易、白行簡、元稹三人會於彝陵(今湖北宜昌),同游洞中,各賦詩一首,並由白居易作《三游洞序》,寫在洞壁上,三游洞即由此而得名,這是人們稱之為「前三游」。到了宋代,著名文學家蘇洵、蘇軾(東坡)、蘇轍父子三人,也來游洞中,各提詩一首於洞壁之上,人們稱之為「後三游」。[1]

氣候特點

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為濕潤區,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兼有南北過渡的特點。氣候溫和,日照充足,多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850小時,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為16.4℃,年極端最高氣溫40.9℃,年極端最低氣溫為-15.6℃,氣溫穩定在10.0℃以上的日數為241天,年均總積溫5225.1℃。雨水充沛,宜於農耕,但降雨分布不均。年平均降水日數為120天,常年平均降雨量在936到1048毫米之間,降雨多集中於夏季。 [2]網]

主要景點

三游洞風景區內主要景點有三游洞、至喜亭、楚塞樓、古軍壘遺址、張飛擂鼓台、陸游泉等。

景點介紹

三游洞

生於絕壁之上,有棧道可通。洞寬約20米,高10餘米,深約30米,洞中橫排3根鐘乳石柱。洞內列有歷代碑刻,洞外崖壁上刻滿歷代客的詩文。洞頂之懸石,擊之有聲,名為「天鍾」;地面之凸石,跺之有聲,稱為「地鼓」。

三游洞景色奇麗,曾被古人喻為「幻境」。歷代途經夷陵(宜昌)的人,大都到此一游,並以楷、隸、行、草各種字體和詩歌、散文、壁畫、題記等形式寫景抒懷,鐫刻於石壁之上。至今洞內外尚存有宋代歐陽修題記、明代重刻之《三游洞序》等各種壁刻和碑文40餘件,留下了寶貴的文化史料。

陸游泉

據地方志記載,宋代愛國詩人陸游,路經夷陵遊覽了三游洞。他發現下牢溪上方有一潭清冽的泉水,取水煎茶,氣香味甘,讚賞之餘留下詩詞:「囊中日鑄傳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嘗。」這便是陸游泉的來歷。

至喜亭

始建於宋朝,當時文學家歐陽修被貶任宜昌縣令,峽州太守朱慶基建此亭後,特委託歐陽修專為此亭作記文,即《峽州至喜亭記》,使此亭成為峽州三大勝境之一。由於戰亂和其他人為的因素,宜昌西壩廟咀古建築群被毀,至喜亭、至喜亭「匾額」和東湖知縣林有席精美的八十個字的長聯均先後被毀。新建的至喜亭飛檐紅柱,重檐三疊,玻璃瓦面,青石雕花欄杆,通高18米,亭分層,樓中設螺旋式樓梯,亭內豎有歐陽修《峽州至喜亭記》及古今詩畫數十幅。

峽口軍壘

古軍壘:始建於南北朝時延用至六朝,也是峽口唯一的古軍事遺蹟,在軍壘中出土有古代箭鏃以及東漢紀年磚等,立峽口古軍壘,觀西陵峽口美景,感古代雄關之雄壯。

印章石園

印章石園共徵集到吳作人、關山月、王朝文等127位世界知名華人畫家的印章。取三峽大壩壩底江心石精心刻制。其風格各異、自然天成,將畫家常用章放大成印章石雕。

三峽奇石館

三峽地區最大的奇石館,共收集三峽奇石231枚,共收集到「巍巍軍魂、佛光普照、昭君出塞、江山多嬌等精品奇石。

碑刻壁刻

唐宋以來,白居易、元稹、白行簡、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黃庭堅、陸游等歷代遊覽過三游洞的名人,以及在夷陵任過職的官吏,或題寫詩文、或刻碑記事,共作壁刻、碑刻100多件。保存下來並已經發現的近60件,楷、隸、篆、行、草各體皆備。像清人陸維的隸書壁刻「鬲凡」,陳建候命長女閨瑛用小篆書寫的《占合掌岩》巨幅壁刻「合掌岩高石不頑,化工有寶秘形山,辟開混沌蒙竅,露出人間生死關」。均堪稱書法上品。

旅遊信息

交通信息

公交

10路公交車

自駕線路

湖北省宜昌市城區夷陵廣場--東山大道--葛洲壩轉盤右轉--望州崗--夜明珠--蝦子溝--22公司三叉口往左拐直走--南津關--過下牢溪大橋--三游洞

門票

78元

開放時間

4月—10月:7:30—18:00;11月—3月:8:30—17:00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