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定窯白釉刻乾隆御製詩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定窯白釉刻乾隆御製詩碗
來自故宮博物院的圖片

定窯白釉刻乾隆御製詩碗故宮博物院的一件藏品

藏品簡介

名稱:定窯白釉刻乾隆御製詩碗

年份:北宋

類型:瓷器

規格:高6.1厘米,口徑16厘米,足徑5.4厘米

所屬博物館:故宮博物院

窯口:定窯

關鍵詞:定窯

藏品鑑賞

定窯白釉刻乾隆御製詩碗,北宋,高6.1厘米,口徑16厘米,足徑5.4厘米。   

碗敞口,深弧腹,圈足。通體內外施釉,釉色灰白,口沿和足沿鑲銅鎏金釦。外壁一周刻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御製《古玉碗托子配以定瓷碗適然成詠》詩:「謂碗古所無,托子何從來。謂托後世器,古玉非今材。又謂碗即盂,大小異等儕。說文及方言,初無一定哉。然而內府中,四五見其佳。玉胥三代上,承碗實所諧。碗托兩未離,只一留吟裁。其餘瓷配之,亦足供清陪。茲托子古玉,玉碗別久乖。不可無碗置,定窯選一枚。碗足托子孔,圜枘合以皆。有如離而聚,是理難窮推。五字紀顛末,豐城別寄懷。」後署「乾隆庚戌春御題」,鈐「會心不遠」、「德充符」兩方印章。   

乾隆皇帝堪稱最喜歡作詩的封建帝王,在位期間共刊印《御製詩集》五部,收錄詠瓷詩近200百首,題為詠定窯的32首。詠瓷詩作好後,皇帝會旨令宮廷匠師將其鐫刻在器物上,部分流傳至今的作品,為了解乾隆朝對定窯瓷器的鑑賞標準提供了直接線索。故宮博物院藏瓷器中,題刻乾隆皇帝詠定窯瓷器詩者共6件。今人研究認為,只有此碗與兩件圓洗是宋、金時期定窯作品,其餘則為別的窯口或後世燒制的仿定窯白釉瓷器。不過,無須因此厚今薄古。隨着考古發掘和學術研究的深入,今見定窯瓷器的數量已遠超過清代宮廷收藏,加之各種現代科學技術手段的運用,如今,人們對定窯瓷器的認識水平理應超過乾隆皇帝所處的時代。

藏館介紹

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北京故宮,是位於中國北京紫禁城內的博物館。其前身是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1]

民國元年(1912年)清帝溥儀退位後仍居於宮內。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黃郛攝政內閣公布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第五條,廢除皇帝尊號,請廢帝溥儀出宮。政府代表李煜瀛、京 師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於六日接管皇宮,封存文物。後經攝政內閣核准,經一年之整理,故宮博物院於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開幕。[2]它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始建於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為基礎。2012年單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萬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萬人次,可以說是世界上接待遊客最繁忙的博物館。[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