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祥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宗祥福 | |
---|---|
復旦大學技術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 |
出生 |
1935年2月 江蘇南京 |
逝世 | 2020年10月20日 |
母校 | 復旦大學 |
職業 | 教育科研工作者 |
宗祥福,男 (1935.2 -2020.10.20 ),回族,江蘇南京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1],復旦大學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2],技術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3]。於2020年10月20日6時45分在上海逝世,享年86歲[4]。
人物簡歷
教育背景
宗祥福,1956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現任復旦大學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技術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材料科學研究所所長及國家微電子材料與元器件微分析中心主任。兼任國家教委高等學校材料科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香港城市大學名譽教授,美國新澤西理工學院訪問教授,日本學習院大學訪問教授,新加坡世界科學出版公司顧問,歐洲微束分析委員會國際顧問, 亞太地區微分析協會主席等職。美國福特汽車公司亨利福特汽車信息電子教授。
研究方向包括任教課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
半導體材料與器件關係
晶體中雜質與缺陷
新型電子材料
微分析技術
代表性成果
主要貢獻
「中國日益凸現的問題是如何培養能參與全球經濟一體化競爭的人才,這也正是我創辦『復丹』的原因,」宗祥福說。
他不僅是上海復丹國際信息科技進修學院院長,也是復旦大學技術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且在復旦大學l600名正副教授中被列為首席。同時,他在微電子材料、元器件與集成電路、微分析等領域,取得了令全世界矚目的成果,1999年被聞名世界的美國福特汽車公司授予亞洲·太平洋地區(中國首任、亞洲第二任)亨利·福特信息教授。這些年,他兼任的海內外有關職務,用十餘張名片也印不完……1991年,在他的倡議下,成立了由中國大陸、美國、日本、新加坡、中國台灣地區、中國香港地區等國家和地區學者、專家組成的「亞洲·太平洋地區微分析協會」,並被推選為首屆理事會主席。1995年,他又受聘擔任國家教委高等學校指導委員會副主任。
宗祥福的辦學主張令人興奮:以全新的辦學理念,形成全新的辦學模式,開辦精品學校,培養精品人才。如今宗祥福創辦的民辦「復丹」,已經市教委批准,採取與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州立大學全面合作的方式,為國家培養信息技術產業緊缺的IT人才。美國這所大學計算機專業為強項,在美國也屬一流檔次。
現行的教育體制、教材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對培養學生掌握新技術和參加社會實踐與人合作的能力,是很不適應的。宗祥福決意闖出一條教育新路,即高考學生成績到達或臨界當地大專錄取分數線(數學、英語均不低於90分,滿分按150分計算),或低於上述分數線者,也可進入學院補習班,經考試合格後再轉入學院學習。尋找與國際接軌的結合點
宗祥福說:我們要閱讀世界與社會這部大書,必須及時總結並以特有的眼光捕捉世界經濟、科教、社會大潮的變動,尋找與國際接軌的結合點。
在「復丹」,學院引進的教材為美國計算機教材最新版,學生不出國門便能拿到美國大學本科文憑。學院採取遠程教育與近程相結合的方式,除使用先進的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外,還高薪聘請國內外著名教師,實施雙語教學以便進行中西文化交流,其目的是培養產、學、研結合的新型的創業型人才。
據宗祥福介紹,辦學兩年來,80%的學生已通過托福考試,其中一名優秀生入學即赴德國留學,第一屆學生有50%以上進入合資公司或跨國公司……
記者擇日走訪了學院總部。在學院張貼的各類信息資料中,記者有了新發現:這所民辦學校的確非同一般。一、學院創辦受到有關領導的支持。全國人大文教委員會副主任楊海波任學院名譽校長,並兩次來院視察,對該校產、學、研結合的辦學方向給予了充分肯定。全國人大常委、華僑委員會主任甘子玉任學院顧問。二、不少學生家長給上海市政府領導和浦東新區政府、電視台寫信,盛讚該校給他們的子女帶來的變化。三、學院兩年已招收來自全國13個省市的240餘名學生,其中2001年招收的學生中,有15位學生放棄上公辦大學本科的機會而轉入了這所民辦「復丹」學院。在學院辦公室,記者碰巧遇見了2001年高考達到東華大學本科錄取分數線的孫林同學。由於對錄取專業不感興趣,孫林轉入了「復丹」。他抑制不住在復丹學習的自豪感,對記者談了在該學院就學的體會。告辭孫林同學,在教務處顧老師陪同下,記者來到了學院電腦房,電腦房請管理人員為我們播放了「昂立多邦·高考熱線」錄像,接着顧老師指着一排排電腦介紹:「我院的電腦,保證每人一台……」 幾天後的一天清早,記者隨「復丹」陸副院長、顧老師前往蘇州「世宏」公司,該公司召集正在這裡實習的3位「復丹」同學舉行了一次小型座談會。
「你們如何看待『復丹』 」 記者問「世宏」公司主管。公司主管介紹,我們是看學生在學校學的技術是否實際可用。我們「世宏」在上海很有名氣。我們公司錄用人的原則,是看學生認識問題的深度和廣度,我們對學生的要求是全方位的能力。3位「復丹」學生在公司實習僅1個月,我認為開端不錯,不簡單地拘泥於單一的方式,富有想象力。希望他們在實驗項目、報告寫作等方面要加強鍛煉。同時他也希望同學們有空閒多打打球,可多與他人溝通。
「復丹」的辦學模式,使記者感受到了傳統教育和信息時代教育的區別。
獎勵及榮譽
由於對我國微電子工業的貢獻,多次榮獲國家及部委獎勵。因"七五"科技攻關中成績突出而獲得機械電子工業部頒發的榮譽證書,"用於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硅內吸除技術"獲電子工業部科技成果二等獎(85年),"光控固態繼電器研究"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88年),"優化過程中材料工藝、缺陷分析"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91年),"微電子材料與元器件微分析技術"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96年) 及 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95年),"發展微分析技術的研究"獲國家計委、科委、財政部聯合頒發的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重大科技成果獎(96年),"集成電路的工藝材料診斷和新產品開發的研究"獲上海市優秀產學研項目一等獎(97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98年)。 從事高等學校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四十餘年,成績突出,個人獲國家教委和國家科委授予的全國高等學校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90年),國家教委全國優秀教師稱號(89年), 上海市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79年)[5] 。
宗祥福 | |
---|---|
宗祥福先生 |
創辦復丹
「中國日益凸現的問題是如何培養能參與全球經濟一體化競爭的人才,這也正是我創辦『復丹』的原因,」宗祥福說。
他不僅是上海復丹國際信息科技進修學院院長,也是復旦大學技術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且在復旦大學l600名正副教授中被列為首席。同時,他在微電子材料、元器件與集成電路、微分析等領域,取得了令全世界矚目的成果,1999年被聞名世界的美國福特汽車公司授予亞洲·太平洋地區(中國首任、亞洲第二任)亨利·福特信息教授。這些年,他兼任的海內外有關職務,用十餘張名片也印不完……1991年,在他的倡議下,成立了由中國、美國、日本、新加坡、台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學者、專家組成的「亞洲·太平洋地區微分析協會」,並被推選為首屆理事會主席。1995年,他又受聘擔任國家教委高等學校指導委員會副主任。
宗祥福的辦學主張令人興奮:以全新的辦學理念,形成全新的辦學模式,開辦精品學校,培養精品人才。如今宗祥福創辦的民辦「復丹」,已經市教委批准,採取與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州立大學全面合作的方式,為國家培養信息技術產業緊缺的IT人才。美國這所大學計算機專業為強項,在美國也屬一流檔次。
現行的教育體制、教材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對培養學生掌握新技術和參加社會實踐與人合作的能力,是很不適應的。宗祥福決意闖出一條教育新路,即高考學生成績到達或臨界當地大專錄取分數線(數學、英語均不低於90分,滿分按150分計算),或低於上述分數線者,也可進入學院補習班,經考試合格後再轉入學院學習。尋找與國際接軌的結合點
宗祥福說:我們要閱讀世界與社會這部大書,必須及時總結並以特有的眼光捕捉世界經濟、科教、社會大潮的變動,尋找與國際接軌的結合點。
在「復丹」,學院引進的教材為美國計算機教材最新版,學生不出國門便能拿到美國大學本科文憑。學院採取遠程教育與近程相結合的方式,除使用先進的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外,還高薪聘請國內外著名教師,實施雙語教學以便進行中西文化交流,其目的是培養產、學、研結合的新型的創業型人才。
據宗祥福介紹,辦學兩年來,目前有80%的學生已通過托福考試,其中一名優秀生入學即赴德國留學,第一屆學生有50%以上進入合資公司或跨國公司……
記者擇日走訪了學院總部。在學院張貼的各類信息資料中,記者有了新發現:這所民辦學校的確非同一般。一、學院創辦受到有關領導的支持。全國人大文教委員會副主任楊海波任學院名譽校長,並兩次來院視察,對該校產、學、研結合的辦學方向給予了充分肯定。全國人大常委、華僑委員會主任甘子玉任學院顧問。二、不少學生家長給上海市政府領導和浦東新區政府、電視台寫信,盛讚該校給他們的子女帶來的變化。三、學院兩年已招收來自全國13個省市的240餘名學生,其中2001年招收的學生中,有15位學生放棄上公辦大學本科的機會而轉入了這所民辦「復丹」學院。在學院辦公室,記者碰巧遇見了2001年高考達到東華大學本科錄取分數線的孫林同學。由於對錄取專業不感興趣,孫林轉入了「復丹」。他抑制不住在復丹學習的自豪感,對記者談了在該學院就學的體會。告辭孫林同學,在教務處顧老師陪同下,記者來到了學院電腦房,電腦房請管理人員為我們播放了「昂立多邦·高考熱線」錄像,接着顧老師指着一排排電腦介紹:「我院的電腦,保證每人一台……」
幾天後的一天清早,記者隨「復丹」陸副院長、顧老師前往蘇州「世宏」公司,該公司召集正在這裡實習的3位「復丹」同學舉行了一次小型座談會。
「你們如何看待『復丹』 」 記者問「世宏」公司主管。公司主管介紹,我們是看學生在學校學的技術是否實際可用。我們「世宏」在上海很有名氣。我們公司錄用人的原則,是看學生認識問題的深度和廣度,我們對學生的要求是全方位的能力。3位「復丹」學生在公司實習僅1個月,我認為開端不錯,不簡單地拘泥於單一的方式,富有想象力。希望他們在實驗項目、報告寫作等方面要加強鍛煉。同時他也希望同學們有空閒多打打球,可多與他人溝通。
「復丹」的辦學模式,使記者感受到了傳統教育和信息時代教育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