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宗教改革日基督教新教的一個宗教節日,在每年10月31日慶祝,紀念馬丁路德開啟的基督教宗教改革,起因於路德於1517年10月31日在德意志的威登堡提出了《九十五條論綱》,是新教運動的開端。故特別在信義宗和歸正宗教會中被紀念。[1]

目錄

起源

宗教改革(The Reformation)是指基督宗教在16世紀至17世紀進行的一次改革,是資產階級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改革代表人物馬丁路德、加爾文及慈運理等人,以及發展出來的新教教派。一般認為宗教改革始於1517年馬丁·路德提出九十五條論綱,結束於1648年的威斯特法倫和約。

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1483年11月出生在日耳曼(人稱日耳曼為改革發源地)中部紹森幾亞(Thuringia)的曼斯菲德(Mansfeld)附近的艾斯里本(Eiskeben)——撒克森伯爵(選候)領地。他是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倡導者,基督教新教路德宗創始人。2005年11月28日,德國電視二台投票評選最偉大的德國人,路德名列第2位,僅次於康拉德·阿登納。

約翰·加爾文(法語:Jean Chauvin;德語:Johannes Calvin;英語:John Calvin,1509-1564)法國著名的宗教改革家、神學家、基督教新教的重要派別加爾文教派(在法國稱胡格諾派)創始人。人稱日內瓦的教皇。

相關習俗與活動

宗教改革日在以下地方是公共假期:斯洛文尼亞(宗教改革對其文化發展貢獻甚大,儘管斯洛文尼亞人大部分是天主教徒)和德國的勃蘭登堡州、梅克倫堡-前波美拉尼亞、薩克森州、薩克森-安哈爾特州和圖林根州。

視頻

宗教改革日 相關視頻

宗教改革運動之始——馬丁路德的95條論綱
宗教改革的歷史背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