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座監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宗座監牧(拉丁語:Praefectura Apostolica)是天主教會的一個職務。
在天主教,聖公會[1]和東正教中,有些信徒會將聖人[2]的名字作為自己兒女的名字;有些則會在受洗後,領受聖人的名字。此舉期望藉所屬之聖人,能為帶有自己名字的信徒祝福和禱告。有些聖人會有紀念日,紀念日的命名也會冠以聖人的名字。
簡介
某些地區因特殊環境或教友稀少而尚未成立教區,聖座因而在這些地方設置「宗座監牧區」(拉丁語:Praefectura Apostolicus),委託宗座監牧以教宗名義治理之,通常由神父擔任,宗座監牧區可能因整體的發展,升格為「宗座代牧區」,之後有可能再進一步發展成正式教區。
宗座監牧一職最早於19世紀出現,大多在西方國家以外天主教的未發達的地區。截至2006年,全球有45個宗座監牧區,大多數位在中國大陸。
羅馬天主教
是基督教人數最多的宗派、教會。天主教會以羅馬教宗為領袖,故又稱羅馬天主教會、羅馬公教會、羅馬大公教會、羅馬公教。
天主教的中文名稱源自明朝萬曆年間耶穌會將基督信仰傳入中國,經當朝禮部尚書之徐光啟與利瑪竇等耶穌會士討論,取儒家古話「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稱其信仰之獨一神靈為「天主」,故稱之。天主教在與新教並提時亦被稱為「舊教」,兩者分別代表着第一個千禧年開始的「傳承式信仰」、以及16世紀宗教改革開始的「書面式信仰」。這一概念曾在恢復公教傳統的牛津運動提出。
視頻
宗座監牧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美國同性戀者當上聖公會主教 外國教會表示譴責,搜狐,2003-08-07
- ↑ 中國的「聖人」和西方的「聖人」有何差別?看中西評判標準的差異,搜狐,20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