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宋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歷仕後漢、後周、北宋三朝)

宋琪(917~996年),字俶寶(一作叔寶),幽州薊縣(今北京大興區)人,北宋宰相。

契丹會同四年(941年),進士及第。契丹後晉之戰,進入中原,歷仕後漢、後周、北宋三朝,跟隨節度使趙贊將近三十年。乾德四年(966年),征為左補闕、開封府推官,成為晉王趙光義潛邸舊臣。依附宰相趙普,外放知州。

宋太宗即位後,逐漸得到重用。太平興國八年(983年),由七品員外郎四次提升到三品宰相,擔任刑部尚書、同平章事,遷門下侍郎、昭文館大學士,成為宰相兩年。援朋結黨,聖寵漸弛,罷為刑部尚書。屢次建言邊事,提出《平燕十策》,遷吏部尚書。

至道二年(996年10月25日),病逝於尚書右僕射任上,終年八十歲,追贈司空,諡號惠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宋琪                 出生時間         917年
                別 稱         宋惠安                 去世時間         996年10月25日[1]
                字 號         字俶寶,一作叔寶                 出生地         幽州薊縣
                所處時代         五代宋初                 民族族群         漢族
                諡 號         惠安                 官 職         尚書右僕射、刑部尚書等

人物話題

遼國考中進士,宋朝當宰相,還請求皇帝封禪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宋琪是幽州人氏,因後晉割讓燕雲十六州,成為契丹國治下的漢人。會同四年(941年),契丹國仿照漢制,在燕雲地區開設貢舉。宋琪前往應試,以進士及第。他起初擔任壽安王耶律璟(即後來的遼穆宗)的王府侍讀,後又被幽州節度使趙延壽徵辟為幕府從事。當時,宋琪在燕薊一帶頗有聲名,與同鄉宋雄並稱二宋。[2]

佐幕趙贊

  • 會同十年(947年),契丹軍攻破汴梁(治今河南開封),滅亡後晉,並改國號為遼。宋琪作為趙延壽的幕僚,也隨軍進入中原。不久,趙延壽隨遼軍北歸。其子趙贊留鎮河中(治今山西永濟),擔任河中節度使。宋琪進入趙贊幕府,擔任記室。是年二月,後漢建立。趙贊歸降後漢,改授晉昌軍節度使,仍以宋琪為記室。
  • 廣順元年(951年),後周建立,趙贊再仕後周。宋琪離開趙贊的幕府,被補任為觀城令。
  • 顯德三年(956年),趙贊以排陣使之職隨周世宗柴榮征討南唐,並再次徵辟宋琪為幕僚。
  • 顯德五年(958年),趙贊出鎮廬州(治今安徽合肥)。宋琪被任命為觀察判官,後因辨別冤獄有功,加授朝散大夫。
  • 建隆元年(960年),宋太祖代周稱帝,建立北宋。趙贊又仕北宋,後歷任忠正軍節度使、彰武軍節度使。宋琪在此期間,一直在趙贊的幕府效力,擔任從事。 [3]

累職升遷

  • 乾德四年(966年),宋琪被召入朝中,授為左補闕、開封府推官。當時,皇弟趙光義擔任開封府尹,對宋琪深加禮遇。但宋琪卻與宰相趙普、樞密使李崇矩交好,因而招致趙光義的憎惡,被外放出京。他初任龍州(治今四川平武,《續資治通鑑》作隴州,治今陝西隴縣)知州,後又改任閬州(治今四川閬中)知州。
  • 開寶九年(976年),宋琪升任護國軍節度判官。是年十月,趙光義即位,史稱宋太宗,將宋琪召回朝中。當時,程羽、賈琰等潛邸舊臣皆進入朝廷擔任要職。宋琪遭到排擠,一直沒能得到升遷。
  •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宋太宗召見宋琪,對他依附趙普一事當面詰責。宋琪叩頭謝罪,表示要悔過自新,因而被授為太子洗馬,不久改任太常丞。後來,宋琪又出任大通監(在今山西交城)知監。
  • 太平興國五年(980年),宋太宗召宋琪回朝,想要對他加以擢用,但被宰相盧多遜勸阻,最終只任命他為都官郎中(《東都事略》作都官員外郎)。不久,宋琪被外放為廣州知州。他因是潛邸舊臣,還未離京又被留任為三司勾院判官。
  • 太平興國七年(982年),宋琪因與三司使王仁贍御前爭訐,降職為兵部員外郎。是年四月,宋琪升任開封府通判。[4]

擔任宰相

太平興國八年(983年),宋琪被擢拜為右諫議大夫、判三司,後又改任左諫議大夫、參知政事。當時,宋太宗欲任命工部尚書李昉為參知政事,遂擢升宋琪為刑部尚書,使其位次居於李昉之前。是年十月,趙普罷相。宋琪與李昉一同升任宰相,皆授同平章事。宋太宗還下詔,將宋琪、李昉二位宰相的班次列於親王之上。

平興國九年(984年),宋琪加授門下侍郎、昭文館大學士。

聖寵漸衰

還通過宣徽使柴禹錫,向送太宗求取前宰相盧多遜的舊宅。宋太宗對此極為鄙棄。後來,宋太宗欲授簡州軍事推官王浣為朝官,又欲授其為東宮官。但宋琪認為王浣出身幕職官,按制度只能升為京官,擬授其為大理寺丞。最終,宋琪迫於壓力,授王浣為右贊善大夫,但也引起送太宗的極大不滿。

雍熙二年(985年),廣州知州徐休復密奏朝廷,稱廣南轉運使王延范圖謀不軌。當時恰逢宋琪、柴禹錫入宮奏對,宋太宗便向他們詢問王延范的為人秉性。宋琪與王延范有姻親,在太宗面前稱讚其忠誠幹練。柴禹錫也盛讚王延范。宋太宗認為宋琪勾結柴禹錫,決定免去他的宰相之職,但卻不願公開其罪狀,遂以「素好詼諧,無大臣體」為由,將宋琪罷為刑部尚書。[5]

建言邊事

  • 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欲大舉北伐,詔命群臣進言邊事。宋琪因自幼長於契丹,熟知北地邊情,連上兩篇奏疏。他提出平燕十策,備陳遼國的歷史、地理、種族、軍力、戰術以及宋朝的應對之策。宋太宗大體採納了宋琪的建議。
  • 端拱元年(988年),宋琪進位吏部尚書。
  • 淳化五年(994年),党項首領李繼遷入寇西北,而西川爆發李順起義。宋太宗以李繼隆為河西兵馬都部署,又以王繼恩為劍南西川招安使,同時對西北、西川兩地用兵。宋琪又針對西北及西川形勢,對兩地戰事提出建議,得到太宗的採納。[6]

晚年生活

至道二年(996年),宋琪進拜尚書右僕射,並獲許每五日上朝一次。是年九月,宋琪病逝,臨終前口述遺言數百字,終年八十歲。宋太宗追贈他為司空,賜諡號惠安。 [7]

人物成就

反對北伐

太平興國八年(983年),宋太宗欲趁遼國幼主新立,有意出兵北伐。宋琪作為宰相,卻並不贊成北伐,建議朝廷坐待遼國自滅。不久,宋太宗又向宰相表明要「收復燕薊」。宋琪恭維一番後,仍舊不支持北伐。他建議藉助奚族牽制遼國,無需朝廷出兵。[8]

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背着中書大臣,單獨與樞密院商定北伐大計。宋琪在大局已定的情況下,先後上《論復幽薊疏》、《平燕薊十策疏》,除了備陳遼國的歷史、地理、種族、軍力、戰術以及宋朝的應對之策外,仍委婉的表示不要輕易動兵。他建議由朝廷派遣使臣,與遼國修訂盟好,以息兵養民。 [8]

力請封禪

太平興國九年(984年),泰山父老千餘人詣闕上書,請皇帝到泰山封禪。隨後,宋琪作為宰相,率文武百官、諸軍將校、蕃夷酋長、僧道耆老到東上合門上書,請行封禪。宋太宗本不允,因宋琪連上三表,乃同意於當年十一月封禪泰山,並進行了一系列的安排。宋琪被任命為封禪大禮使,主持封禪事宜。但在是年五月,乾元、文明二殿遭遇火災,封禪活動不得不中止。[8]

人物軼事

再生沈宋

宋琪與沈義倫同在中書省當值,當時久旱逢暴雨,大雨淹沒道路。宋琪心情非常煩躁,對沈義倫道:「這可真是『燮成三日雨』啊。」沈義倫立即對道:「調得一城泥。」楊徽之擊掌讚嘆道:「沒想到我大宋朝的中樞又出了一對沈宋。」沈宋原是唐代宮廷詩人沈佺期、宋之問的合稱,這裡用來指沈義倫、宋琪。[9]

至道九老

宋琪晚年時,與張好問李運武允成、僧人贊寧魏丕楊徽之朱昂李昉交遊,效仿唐代白居易舉辦九老會,並稱為至道九老。[10]

人物評價

  • 趙光義:① 琪為宰相,乃請居盧多遜舊第,不避惡名,與鍾離意何相遠邪!②宋琪早以時材,嘗依藩邸,薦更歲月,久效官常。洎朕纘承,載懷求舊,攀附鱗翼,騰躍風雲,擢於會府之中,處以公台之任。而識非廣大,望□具瞻。曾無端慎之稱,但有詼諧之誚。朝章政典,無所發明,百度彝倫。如何欽式。豈可以承倚毗之重,當憂責之任哉。(《宋琪罷相歸班制》)
  • 包拯:祖宗朝罷免范質、宋琪、李昉、張齊賢,亦只以不稱職均勞逸為辭矣,未嘗明過也。
  • 李淑:太宗嗣位,惟一相盧多遜,又六年而用趙普,自後十八年中,雖三四易相,然所用者惟李昉、宋琪、呂蒙正、張齊賢、呂端五人。當是時,進者競於納忠,退者懼而修省。[11]

史籍記載

  • 《宋史•卷二百六十四•列傳第二十三》 [12]
  • 《東都事略•第三十一卷•列傳十四》
  • 《隆平集•第四卷》
  • 《續通志•卷三百五•列傳宋九》

參考資料

  1. 《宋史•太宗紀》:至道二年九月戊寅,右僕射宋琪薨。
  2. 《宋史•宋雄傳》:宋雄,幽州人。初與宋琪齊名燕、薊間,謂之「二宋」。
  3. 《宋史•宋琪傳》:贊仕宋,連移壽陽、延安二鎮,皆表為從事。
  4. 《宋史•宋琪傳》:七年,與三司使王仁贍廷辨事忤旨,責授兵部員外郎,俄通判開封府事。
  5. 《宋史•宋琪傳》:廣南轉運王延范,高氏之親也,知廣州徐休復密奏其不軌,且言其依附大臣。上因琪與禹錫入對,問延范何如人,琪未知其端,盛言延范強明忠干,禹錫旁奏與琪同。上意琪交通,不欲暴其狀,因以琪素好詼諧,無大臣體,罷守本官。
  6. 《宋史•宋琪傳》:淳化五年,李繼遷寇靈武,命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李繼隆為河西兵馬都部署以討之。西川賊帥李順攻劫州縣,以昭宣使王繼恩為劍南西川招安使。琪又上書言邊事。奏入,上密寫其奏,令繼隆擇利而行。
  7. 《宋史•宋琪傳》:至道元年春,大宴於含光殿,上問琪年,對曰:「七十有九。」上因慰撫久之。二年春,拜右僕射,特令月給實奉一百千,又以其衰老,詔許五日一朝。是年九月被病,……又口占遺表數百字而卒。贈司空,諡惠安。
  8. 8.0 8.1 8.2 廖寅.宋琪與宋太宗朝政治散論:《北方論叢》,2011年第4期
  9. 《西清詩話•卷中》:國初,宋琪、沈義倫俱在黃閣,時久旱;既雨,復不止,廣陌泥淖,琪厭之,謂義倫曰:「可謂『燮成三日雨』。」義倫遽對云:「調得一城泥。」楊徽之聞而抵掌曰:「不意中書再生沈、宋也。」
  10. 《山堂肆考•卷一百七》:李文公昉罷相後,與張好問、李運、宋琪、武允成、吳僧贊寧、魏丕、楊徽之、朱昂,思樂天九老之會,欲繼其事,為至道九老。
  11.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百十四 .國學導航.2017-08-13
  12. 宋史:列傳第二十三 .國學導航.2016-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