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宋氏祖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宋氏祖居位於海南文昌市昌灑鎮古路園村,坐落在一片果樹環抱的山丘上,周圍綠樹成蔭,環境幽靜。沿着進村的林蔭小道走100多米,就可到達宋氏祖居。[1]

孫中山先生的夫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的高祖、曾祖、祖父3代都居於此地,宋慶齡的父親宋耀如於1861年在這間祖居里誕生.為紀念宋慶齡及其家庭在歷史上所做的貢獻和深遠的影響,文昌市人民政府於1985年修復宋氏祖居,並在宋慶齡基金會和海內外友好人士的支持下相繼興建宋慶齡陳列館、宋慶齡植物園,還在祖居北邊豎起了高達3.2米的宋慶齡漢白玉雕像。

修葺一新的宋慶齡祖居為當地傳統的農家宅院,由2間正屋、2間橫屋、2間門樓和院牆組成,占地1500平方米,建築面積198平方米。陳列館設在其中,館內分別陳列着宋慶齡青少年時代、革命戰爭年代和從事世界和平事業以及國內外各界人士對她的深切懷念的史料、照片,圖表、繪畫、仿製實物等。

中文名稱:宋氏祖居

地理位置:海南文昌市

氣候類型:熱帶季風氣候

占地面積:198平方米

歷史背景

宋氏祖居在海南省文昌市昌灑鎮古路園村,距海口約80公里,距文昌縣城30公里。走近宋氏祖居,只見由鄧小平題寫的「宋氏祖居」4字匾額掛在門楣上。室內陳列着宋慶齡的祖、父兩代人使用過的物品,有種地用的犁和耙,有挑水用的擔和桶,還有做飯用的鍋和灶等。牆上還掛着宋慶齡高祖、曾祖和祖父的照片、家譜以及一些歷史情況的介紹。

從介紹中得知,這龐大的宋氏家族原來姓韓。宋慶齡的高祖叫韓儒循,曾祖叫韓錦彝,祖父叫韓鴻翼,早先居住在文昌市羅豆烏坡村。高祖韓儒循時遷來古路園村,從此,韓儒循、韓錦彝、韓鴻翼3代都在這裡居住和務農。

宋氏祖居是韓儒循在清嘉慶年間建造的,採用的是磚木結構,坐西南向東北,二進格局,由兩間正屋、兩間橫屋、兩間門樓和院牆組成,占地15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00平方米,是當地傳統的農家住宅。

這韓氏家族怎麼變成了宋氏家族?從牆上的家譜看出:宋慶齡的祖父韓鴻翼生有3男,即韓政准、韓教准、韓致准。韓家祖先向來務農,生活艱苦。1875年,宋慶齡父親韓教准12歲時,由於家境貧寒,同哥哥韓政准一起跟隨舅舅到美國謀生,後來被舅舅收為養子,從此改姓換名為宋嘉樹,號耀如。後來他共生下3男3女,所生子女均用宋姓,依次為宋藹齡宋慶齡宋子文宋美齡宋子良宋子安。宋氏姐弟6人,均成為我國現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尤其是其中的「二小姐」宋慶齡,稱得上是中國婦女中的豪傑。

祖居規模

宋氏祖居及宋慶齡陳列館是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於文昌市昌灑鎮古路園村。管理單位是文昌市宋慶齡基金會。

宋氏祖居為傳統的海南民宅建築,磚瓦土木結構,正屋凹廊布局,設有正屋兩間,廚房一間,橫屋三間,圍牆門兩個,建築面積660平方米,圍牆正門橫楣上方掛鄧小平題寫「宋氏祖居」四個金色大字。宋慶齡陳列館建於1985年,位於宋氏祖居的西北側,祖居和陳列館相距85米,兩者是一個整體,占地面積共93.6畝。陳列館是一座庭院式建築,屋頂飾有金黃色琉璃,建築面積420平方米,館前有面積達720平方米的兩級平面的前庭,門口前庭正中豎立宋慶齡半身漢白玉石雕像,雕像高1.2米,基座高1.7米,寬1.5米,陳列館院正中庭院豎立孫中山半身花崗岩石雕像,孫、宋兩座雕像在同一中軸線上,兩個雕像距離40餘米,其正門前宋慶齡雕像左側約70米處豎立有宋耀如先生花崗岩雕像。宋氏祖居正屋中廳的牆壁上掛着宋氏的照片,廳里排設古色古香的椅子,橫屋裡有石磨和腳舂,牆壁上懸掛着竹笠和蓑衣,橫屋走廊里擺放犁、耙。

陳列館大門右牆壁上掛着共青團中央制的銘牌,江澤民題寫的牌匾名為「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陳列館有三個展廳,分為一、二、三館,館裡以珍貴的史料、照片、圖表、繪畫和仿製實物等形式,較全面生動翔實地介紹了宋慶齡光輝的一生。

宋慶齡的父親原姓韓,名教准,其先祖韓顯卿原住河南相州南陽,宋代,官任浙江會稽縣尉,後升廣東廉州太守,公元1197年南遷,先後在文昌錦山、鋪前定居,後來,其第十八世孫宗騰移居昌灑古路園村,宋慶齡父親就是在古路園村出生。宋慶齡父親幼年過繼嬸嬸宋氏之弟為養子,改姓宋,名耀如,同盟會成立後,宋耀如赴美籌措活動經費,回國後建立了同盟會秘密總聯絡部,受孫中山委託擔任了同盟會的總司庫。此後,宋耀如沒有停止過對革命捐資的支持,被譽為:「披肝瀝膽為民主,瘁力殫心輔逸仙」。

相關人物

宋慶齡

1893年生於上海,曾留學於美國,1913年回國後任孫中山的秘書,1915年與孫中山結婚。從此成為孫中山的親密戰友,參加了護國、護法和討伐陳炯明叛變諸戰役。從1921年起,宋慶齡幫助孫中山改組國民黨,擁護「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孫中山逝世後,她堅持孫中山的革命立場,繼承孫中山的遺志,與國民黨右派和蔣介石進行了堅決的鬥爭。她曾兩次出席國際反對帝國主義同盟大會,當選為大會名譽主席,為世界反法西斯委員會主要領導人之一。在抗日戰爭時期,她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支持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先後在廣州、香港等地組織「保衛中國同盟」,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宋慶齡歷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全國婦聯名譽主席、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委員會主席等職。1981年5月29日逝世。逝世前宋慶齡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的稱號。

宋慶齡從一個民主主義革命者發展成為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她是中國人民的優秀女兒,她又屬於全世界,深受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愛戴和崇敬。

周邊景點

祖居西北側約200米處是宋慶齡生平陳列館。館內分別陳列着宋慶齡青少年時代、革命戰爭時代和從事世界和平事業以及國內外各界人士對她深切懷念的史料、照片、圖表、繪畫達230多件,仿製實物共150多件。陳列品具體而翔實地再現了宋慶齡光輝的一生。宋慶齡的革命精神將永遠鼓舞着我們為偉大祖國的建設而奮鬥。

交通指南

門票:15元;

開放時間:8:00—18:00

由文城鎮乘車至昌灑鎮(5一10元)、下車後可乘摩托車(2元)到達;由文城鎮乘山租車(30一40元)

逗留時間:建議30分鐘

行家指點:周邊無任何可食宿地點、建議回文城鎮食宿。

注意事項

此段高速公路的大部分路段路面沒有封閉,因此行車時需注意路邊不時出現的動物如牛以及摩托車一類准高速交通工具。

視頻

參觀宋氏祖居及宋慶齡陳列館

參考文獻

[[Category: 660 中國地理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