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巴克斯特
安妮·巴克斯特( Anne Baxter)1923年05月07日出生美國,印第安納州,密歇根市,她於1985年12月12日招手打車時突發中風昏迷,八天後家屬確認其腦功能已停止之後停止了生命維持器,隨後去世,享年62歲。安妮·巴克斯特的外祖父是美國偉大的建築師弗蘭克·勞埃德·賴特。她13歲時就登上了百老匯的舞台並獲得讚譽,1939年在話劇版《費城故事》裡出演凱瑟琳·赫本的小妹妹,但因後者不喜歡她的表演方式而遭解僱。她隨後轉投好萊塢,試鏡希區柯克《蝴蝶夢》的女主角,儘管沒有得到角色,卻獲得了20世紀福克斯的一份為期七年的合同。 二戰期間她出演了幾部成功的電影,名氣也隨之大了起來。1946年她在根據毛姆小說改編的《剃刀邊緣》中出演一名命運悲涼的酗酒女人,因此獲得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進入50年代,她在星光熠熠的《彗星美人》裡出演一名野心勃勃的年輕女演員,並與該片主演貝蒂·戴維斯同時提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1953年,她離開了福克斯公司,這一段時期的重要角色包括希區柯克的《姦情記》和戴米爾的《十誡》。50年代後期她的重心逐步轉向舞台和電視。1970年,她接替勞倫·白考爾在《彗星美人》的改編音樂劇《掌聲響起》裡出演貝蒂·戴維斯的角色。在80年代ABC的黃金時間劇《大飯店》裡,她出演飯店的大家長。 巴克斯特共有三次婚姻,其中第一任丈夫是演員約翰·霍迪亞克。[1]
目錄
[隱藏]演藝生崖
安妮·巴克斯特 (Anne Baxter)安妮還是一個 11 歲的小女孩,儘管電影殖民地正在向西移動,但當時它仍然是娛樂業的中心。那裡的舉動鼓勵她考慮將表演作為一種職業。到她 13 歲時,她已經出現在舞台劇《見但未聞》中,並獲得了嚴厲的百老匯評論家的好評。該劇幫助她進入了一所獨家表演學校。1937 年,安妮首次涉足好萊塢,試水電影業。由於人們認為她還太年輕,不適合從事電影事業,她收拾行裝,和母親一起回到紐約,繼續在百老彙和東海岸的夏季演出。兩年後,安妮沒有因之前在好萊塢的努力失敗而畏縮,她回到加利福尼亞再次嘗試。這一次,她的運氣好一些。她參加了最終被二十世紀福克斯的大亨們看到的屏幕測試,並簽下了一份為期七年的合同。然而,在她與福克斯一起拍電影之前,安妮被借給米高梅製作20 騾隊(1940 年)。年僅 17 歲時,她就已經成為了其他小明星在獲得肉肉角色之前必須奴役多年的電影。同年回到福克斯,安妮在The Great Profile (1940) 中扮演瑪麗·麥克斯韋(Mary Maxwe),這部電影票房慘淡。次年,她在翻拍《查理的姑媽》(1941)中扮演艾米·斯佩蒂格。它仍然不是一個偉大的角色,但它比一個小角色更好。安妮在那一年出現的唯一其他電影作品是在沼澤水(1941)。這是第一個真正有價值的角色,但評論家對安妮、她的角色和電影並沒有留下深刻的印象。1942年安妮在安伯森家族飾演約瑟夫·科頓的女兒露西·摩根(1942 年)。次年,她出演了《北極星》(1943),這是她獲得最高票房的第一部電影。這部電影在評論界和經濟上都取得了成功,安妮因在評論界的喝彩而入圍。次年的《家中之客》 (1944 年)慘遭失敗,但《士兵的星期天晚餐》(1944 年)受到了公眾的好評,儘管它被評論家撕毀了。安妮與約翰·霍迪亞克一起出演,約翰·霍迪亞克將在 1947 年成為她的第一任丈夫(安妮將於 1953 年與霍迪亞克離婚。她的另外兩個丈夫是倫道夫·高爾特和大衛·克利)。1946 年,安妮在《剃刀邊緣》中飾演索菲·麥克唐納(1946 年),這部電影讓她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她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在接下來的兩部電影中,她只是旁白:《穿緊身衣的媽媽》(1947 年)和《正午的火焰》(1947 年)。直到 1950 年,她才獲得了另一個像樣的角色——彗星美人 (1950) 中伊芙·哈靈頓的角色。這部電影為安妮贏得了她的第二次提名,但她因《絳帳海棠春》 (1950)而輸給了朱迪·霍利迪( Judy HollidaY )。在 1950 年代的幾部電影之後,安妮得到了許多人認為是梅花的角色——塞西爾·B·德米勒的十勸中的奈芙蕾蒂麗女王(1956 年)。在她的好萊塢職業生涯中,安妮從未像埃及女王那樣美麗,與查爾頓赫斯頓和尤爾布林納相對。在那場史詩之後,工作機會減少了,因為她沒有與工作室聯繫,而是選擇了自由職業。在 1958 年沒有露面後,她在 1959年的第十七娃娃之夏(1959) 和 1960 年的Cimarron (1960) 中製作了一部電影。在野外行走之後(1962 年),她在接下來的四年裡暫停了拍攝。不過,她幾乎沒有閒著。她經常出現在舞台和電視上。她並不特別關心成為名人或個性。她更關心的是作為一名女演員,並努力製作她有能力的最佳表演。在幾次著名的電視節目之後,安妮成為了兩部電視劇的主角,伊甸園之東(1981)和酒店(1983)。她在公眾面前的最後一刻是在電視電影《死亡面具》(1984)中飾演艾琳·阿德勒。[2]巴克斯特小姐曾在 ABC 電視連續劇「酒店」中飾演一位富有的舊金山酒店老闆維多利亞卡博特。1983 年,她取代了生病的貝蒂戴維斯擔任該職位。1946 年,巴克斯特小姐憑藉在改編自薩默塞特·毛姆的小說的電影《剃刀邊緣》中飾演一個傷心欲絕的美國年輕美國人蘇菲而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1950 年,她因在《關於夏娃的一切》中的角色被提名為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戴維斯小姐在影片中扮演她的對手瑪戈·錢寧,獲得了同一類別的奧斯卡獎提名。巴克斯特小姐堅持要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與戴維斯小姐競爭最佳女演員。「我在《關於夏娃的一切》中被稱為明星,」她在 1971 年的一次採訪中說。作為女配角進入意味著我將不得不承擔較低的費用,而且我覺得這些年來我為此付出了太多努力。有一天,我的一位朋友從學院給我打來電話,告訴我工作室仍在違背我的意願試圖讓我擔任女配角。她說,「我知道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他們害怕你和貝蒂會互相抵消。」 這正是我們所做的。朱迪·霍利迪 (Judy Holliday) 憑藉《昨天出生》獲獎。1971 年,巴克斯特小姐在百老彙的「掌聲」中取代了勞倫·白考爾,這是一部基於「關於夏娃」的音樂劇。她在電影中扮演了戴維斯小姐的角色瑪戈。[3]她的職業生涯持續了四十多年,涵蓋舞台、電影和電視。安妮拍了一些熟料,但很多都是她的演技大放異彩的優質電影。她最好的角色是在大片《十誡》中扮演「奈費爾提麗王后」。這部電影每年在復活節假期期間在電視上放映。在「剃刀邊緣」中飾演「蘇菲麥克唐納」,這個角色為她贏得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她對「夏娃哈靈頓」的刻畫使她在「關於夏娃的一切」中獲得了奧斯卡提名。隨著她的電影角色越來越少,在她生命的最後 25 年裡,她轉向電視作為客串明星出現在眾多節目中。她是戲劇系列《酒店》的常客。她的最後一次電影表演是在電視電影《福爾摩斯》和《死亡面具》中。在拍攝酒店休息期間,從她在康涅狄格州的住所訪問紐約市,試圖叫一輛出租車,她中風後倒在街上,被送往紐約一家醫院。安妮·巴克斯特(Anne Baxter)在 62 歲時死於腦動脈瘤,持續了 8 天。她被火化,她的骨灰被帶到位於威斯康星州弗蘭克勞埃德賴特莊園的家庭墓地。在種植紀念樹的同時舉行了一次簡短的儀式,她被安葬在她祖父的前墳墓附近(搬到了亞利桑那州)。一塊普通的石頭上刻著她的名字和她的去世年份。她是三個著名女兒的母親:卡特里娜·霍迪亞克 (Katrina Hodiak),她在電影製作方面一發不可收拾,梅麗莎·高爾特 (Melissa Galt) 憑藉著名的家族傳統在亞特蘭大成為了一名非常成功的室內設計師。Maginel Galt 接受了信仰,並成為駐紮在意大利羅馬的羅馬天主教修女。[4]
安妮·巴克斯特照片集
獲獎、提名
奧斯卡金像獎
獲獎:
第19屆(1947) - 奧斯卡獎-最佳女配角剃刀邊緣The Razor's Edge (1946)
提名:
第23屆(1951) - 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彗星美人All About Eve (1950)
艾美獎
提名:
第21屆(1969) - 主要獎項-最佳女演員(單集)·
第21屆(1969) - 主要獎項-最佳女演員(單集) The Name of the Game (1968)
美國金球獎
獲獎:
第4屆(1947) - 電影類-最佳女配角剃刀邊緣The Razor's Edge (1946)
作品集
Walk on the Wild Side (1962)
西馬龍Cimarron (1960)
十誡The Ten Commandments (1956)
情魔Bedevilled (1955)
懺情記I Confess (1953)
綿繡人生O. Henry's Full House (1952)
唱隨天涯Follow the Sun (1951)
彗星美人All About Eve (1950)
金沙鎮Yellow Sky (1949)
The Luck of the Irish (1948)
剃刀邊緣The Razor's Edge (1946)
Guest in the House (1944)
反攻洛血戰North Star, The (1943)
Five Graves to Cairo (1943)
緊急下潛Crash Dive (1943)
仙笛神童Pied Piper, The (1942)
偉大的安巴遜大族Magnificent Ambersons, The (1942)
查理的姑媽Charley's Aunt (19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