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安壽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安壽吉 1
原圖鏈接

安壽吉(안수길,1911年11月3日-1977年4月18日),韓國小說家

簡介

安壽吉生於咸鏡南道咸興市,是家中長子,小時候隨祖母生活,12歲時隨父母移居中國吉林省龍井市。此後雖曾留學朝鮮日本,但他的身份認同基本上是朝鮮族的,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赴朝鮮治病,最終留在朝鮮。他甚至在韓國生活期間,仍念念不忘自己的移民者身份,創作發表一生中最有影響的長篇巨著《北間島》(1967年完成)。,朝鮮戰爭爆發後移居大邱市[1]

人物經歷

1926年中學畢業後回到咸興接受高等教育。

1929年11月曾因參加學生運動被拘,後退學。

1930年曾赴日本早稻田大學就讀,後中途輟學。

1931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學英語系學習。

1932年回間島教書,並開始文學創作。

1935年在《朝鮮文壇》上同時發表短篇小說《紅十字醫院院長》和諷刺笑話《紅圍巾》,從此步入文壇。在吉林省延邊主辦文藝同人誌《北鄉》,創立了「北鄉會」文學組織。這時他的創作活動主要是通過《滿鮮日報》進行的。並與1935年結婚。

1936年起任《間島日報》(後被併入《滿鮮日報》)記者。

1943年出版了《北原》, 收錄了以滿洲農村為背景的中、短篇小說12篇.反映了在東北開拓土地的朝鮮人的實際生活,向人們展示了一幅拓荒者艱苦創業的真實畫面,感人肺腑,催人淚下,堪稱是一部佳作。

1945年6月辭職回朝鮮。

安壽吉
原圖鏈接

1946年起供職於《京鄉新聞》,並在政府擔任文化部次長(1946)、調查部長(1949)。

1948年南下後發表了描寫解放初期的混亂狀態的《旅愁》以及《秘密會議》、《虛假》、《商賈記》。他初期的作品大多反映農民和鄉村生活,具有農民小說的性質,可從這時起開始創作體現城市庶民生活題材的作品。

1952年在釜山龍山高等學校任教。

1959年任教於梨花女子大學

1960年被選為國際筆會韓國分會中央委員。

50年代出版了《第三人性》、《初戀筆談》。

60年代出版了《風車》、《稻子》4部小說。1959年至1967年在《思想界》分三次連載了《北間島(現今中國吉林省延邊)》。

進入70年代以後他以中國東北和咸鏡道為背景,把民族史作品化,創作了《城川江》。書中描寫了從日俄戰爭和東學革命前後的開化期到庚戌國恥和3·1運動的民族受難期這一特殊歷史階段,一個家庭在動盪不定的亂世中經歷的生與死的考驗,展示了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與社會之間的矛盾衝突。作品的可貴之處在於力求保持人類的尊嚴,貧賤不移,威武不屈。不正面樹立英雄,強調了平凡人的思想意識,與凡人小事中折射出人性正直善良的光輝。

《安壽吉與他的「北鄉」情結》

安壽吉帶有很深的「北鄉」情結,這不僅體現在他早年創辦文學同人雜誌《北鄉》,創作第一部長篇小說《北鄉譜》上,還表現在他返回韓國後於1960年代又創作出多部作長篇歷史小說《北間島》,而「北鄉」的概念里包含的是朝鮮族移民在中國的定居與生存的意志。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