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寧省鐵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寧省鐵路是20世紀中國南京城內一條連接滬寧鐵路和南京市區的鐵路,1907年10月20日動工,1908年12月竣工,1958年7月12日拆除[1]。線路起自下關江口站(今南京港務局近側),經北極閣南行而達雨花門外之養虎巷,全長15.1公里,標準軌距。

歷史

寧省鐵路曾名為南京市鐵路、寧垣鐵路,後簡稱京市鐵路和寧市線。1907年,清朝兩江總督端方上奏朝廷,建議興建鐵路連接滬寧鐵路、江邊招商局輪船碼頭和南京市區,溝通城南繁華市區,獲得批准。是年八月聘英國人格林森為工程師,開始測量、購地,並於10月14日動工。1908年完成工程,當時鐵路長約7.3公里,設江口下關三牌樓、無量庵、督署及萬壽宮共6個車站。1909年一月,築至中正街(今白下路),2月通車,長11.3公里。耗資40萬兩庫平銀。

1912年,寧省鐵路改稱「江寧鐵路」,1927年又改稱「京市鐵路」。1936年向南擴建延長3.8公里,連接江南鐵路(今寧蕪鐵路),增設建康路、武定門、中華門3個車站。至此,全線長15.1公里。全線鋪設37公斤/米、40公斤/米軌,木枕。設車站8座,乘降所4處。有橋樑8座,除雨花門橋為木結構中型橋外,余均為混凝土墩架鋼樑小橋。

寧省鐵路作為一條支線,載重小,線路技術標準低,站間距離短,設施簡陋。行車速度最高40公里/時,後降至25公里/時以下,有的區段僅15公里/時,且僅能行駛小型機車。

抗戰初期,江口站遭日軍空襲毀壞,日軍侵占後,由華中鐵道株式會社經營,與寧蕪線並稱「南寧線」[2]。全線設施除個別站舍木結構替代外,無甚變化。抗戰勝利後,由南京市政府接管,在原有基礎上維持行車。1947年因路況惡化,鐵路車輛、線路維修器材配件匱乏。加上運營入不敷出,仰賴(南)京滬鐵路局扶持、代管,直至南京解放。

1949年4月後,作為寧蕪線的一部分,此支線的「病害」嚴重地段作了初步整治、維修,保持每天開行2對混合列車及市內交通車。1958年,市內仍行駛客車2對(南京至蕪湖),小運轉列車2對、市區客運交通車4對。是年11月,堯化門站中華門站聯絡線建成後,寧省鐵路被全部拆除,連接的寧蕪鐵路也同時被改動。

視頻

寧省鐵路 相關視頻

鐵路實拍:和諧號CRH1B滬寧普速線動車,南京站出站

參考文獻

  1. 長白街原本是清末「寧省鐵軌線」,江蘇新聞網,2015-01-13
  2. 寧蕪鐵路 穿城而過的風景線,鐵路網, 2016-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