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學插花(林清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學插花》中國現代作家林清玄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有一位朋友在學插花,是日本某一流派的花藝。

我對日本人的花藝一向沒有好感,因為那被稱為花藝的,正好是集匠氣與矯作於一爐。因此,我對瀟灑且大而化之的朋友竟去學日式插花覺得格外好奇。朋友告訴我,那看起來僵化的日式插花,其實只是一種格式,是性格與觀點的錘鍊,對於學得通達的人,不但仍有極大的創作空間,還能激發出入的潛力。

她說:「插花和禪一樣,表面上有最嚴苛的形式,事實是在挖掘最大的自由。你不覺得,只有最嚴格的訓練才有最自由的資格嗎?」

朋友的話給我不小的啟示,原來插花也是「絕地逢生」的事。凡是絕地逢生就如懸崖斷壁上的蘭花,或污泥穢地清放的蓮花,或是漠漠黃沙里艷紅的仙人掌花一般,既刺人眼目,又具禪的精神。什麼事到了最高、最絕、最驚人,就被俗人看成是禪意了。

學插花的朋友,說起她學插花獲益最大的一件事。

她說:「我剛學插花時,老師教怎麼插,我們就怎麼插,三個月以後我才發現,老師每次插的花不是一朵、三朵、五朵,就是七朵、九朵,幾乎沒有二四六八的。我心裡起了疑情,雙雙對對不是很好嗎?為什麼插花都要單數呢?我很慎重地去問老師,那位日本老師說,一三五七九是單數,插出來的花叫作『生花』,就是有希望的花,由於不圓滿,才顯得有希望;雙雙對對的插花是『死花』,因為太滿了。我聽了好感動,留一些缺憾、有一點理想不能完成、永遠留下一絲絲不足才是最美的呀!」

缺憾有時比圓滿更美,真是不可思議。朋友的話使我想起為什麼菩薩要留一絲有情在人間,而且一直在苦難的煎熬中游化。菩薩之所以比聲聞緣覺更美、更動人,那是他們在乎,在乎一切的有情,由於這樣的在乎,追求事事圓滿倒不是菩薩的志向,菩薩的志向是恆常保持一個有希望的觀點,生生不息。[1]

作者簡介

林清玄(LinQingxuan,1953年2月26日-2019年1月23日),中國台灣當代作家、散文家,筆名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俠安、晴軒、遠亭 。

1953年2月26日,出生於台灣省高雄縣旗山鎮。1967年起,住在台南,並在瀛海中學就讀。1970年,在報紙上發表《行游札記十帖》。1972年,考入世界新聞專科學校。1981年,出版散文集《溫一壺月光下酒》。1986年,散文集《紫色菩提》在中國大陸出版。1990年,散文集《紅塵菩提》在中國大陸出版。2008年,散文集《平常茶非常道》在中國大陸出版。2014年,散文集《清歡玄想》在中國大陸出版。2016年,散文集《心有歡喜過生活》在中國大陸出版。2019年1月23日,因心肌梗死,在台灣去世 。

他17歲開始發表作品,20歲出版第一本書之後一發不可收,走上了文學之路,30歲前就已經得遍了台灣所有文學大獎,是獲得各類文學獎最多的一位。作品有報告文學、文藝評論、劇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創作,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家"之一。[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