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孫理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孫理蓮(英語:Lillian R. Dickson,1901年1月29日-1983年1月14日),是一位出身明尼蘇達州彼略湖城(Prior Lake)的美國基督長老教會宣教師。她是孫雅各宣教師的妻子,並在1952年創立全台第一個立案的社會福利機構-財團法人基督教芥菜種會。

在新約中,十二使徒的名稱記載與順序,在各福音書中有些微出入。十二使徒的身世及事跡,除了幾位主要人物,如西門彼得[1],多數在新約中並沒有記載很多。在耶穌死後,使徒之中,最重要的人物,就是被稱為教會柱石的雅各、彼得、約翰,其中又以主的兄弟雅各[2]地位最高。

簡介

1927年,孫理蓮在與孫雅各結婚後連袂前往台灣傳教,在太平洋戰爭之前,她以宣教士太太(a missionary's wife)自居,協助丈夫孫雅各的傳教工作。二次大戰期間,她與孫雅各受到來自台灣總督府的施壓而不得已離開台灣前往圭亞那持續傳教事業。

1947年,孫理蓮再度返回台灣。看到戰後台灣的百廢待興,她決定以太太宣教士(a missionary wife)的角色進行醫療、弱勢救助與教育的服務。

1948年至1950年代,孫理蓮參與門諾會在台灣組成的山地巡回醫療團,進入山區服務原住民,同行的包含呂春長牧師、門諾會宣教士高甘霖與謝緯醫師。

1949年,她進入樂生療養院,並在1950年代連結白信德(1909-1979,Signe Berg)、杜愛明、「埔里阿公」徐賓諾、「小兒麻痹之父」畢嘉士等醫療宣教士到樂生療養院,提供院民醫療與物質的資源。

1951年,在美國海外盲人基金會紐約總會(簡稱美盲會)的資助下,孫理蓮與許多地方熱心人士共同在新莊成立台灣盲人重建院,展開視障服務工作。

1952年,她成立基督教芥菜種會,藉由機構展開更全面的社會救助工作;同年為樂生療養院的漢生病患興建聖望教會

1953年,她為漢生病患的孩童設立安樂之家,使孩童降低被父母感染的風險;同年並在世界展望會創辦人鮑伯·皮爾斯的贊助下,為無家可歸的孩子設立兒童之家。

1955年,她看到部落醫療資源的缺乏,因此在南投埔里成立基督教山地中心診所,也就是今日埔里基督教醫院的前身。同時肺結核在部落大流行,因此她於隔年陸續在南投埔里、花蓮山廣(佳民村)、台東新港(成功鎮)、台東關山、屏東新埤設立肺病療養院,治療得到肺結核的原住民。

1957年,她在新莊成立愛心育幼院,收容各式各樣需要幫助的孩子;並於同年為身障者設立慈愛殘障之家,以及進入監獄推展監獄關懷工作。隔年,她於全台沿海地區設立25處牛奶供應站,發送牛奶與維他命來補充兒童的營養;並興建義工學校給男性原住民與女子護理學校給女性原住民,提供技職教育訓練。

1960年,她為台北的流浪少年設立少年之家;並為原住民在花蓮市、台東關山、台東市、屏東新埤、南投埔里等地打造馬利亞產院,提供原住民婦女可以安心生產的場所;同年由於烏腳病疫情嚴重,她也聯繫王金河醫師與謝緯醫師,在台南北門鄉成立北門免費診所(憐憫之門),由孫理蓮資助診所營運的資金,王金河與謝緯為患者義診,開始近25年的醫療服務,孫理蓮、王金河及謝緯也因此被稱為台灣早期烏腳病醫療的「鐵三角」。除烏腳病醫療服務外,孫理蓮也依王金河請託,贊助病患的「手工藝工場」,讓病患透過編織草蓆自立。

1962年,她所成立的財團法人基督教芥菜種會正式在台灣立案,成為全台第一個立案的社福組織;同年她設立墊腳石補習班,協助想繼續升學的原住民。

1965年,她於新北市萬里成立萬里營地(今孫理蓮紀念營地),讓育幼院的孩子可以在暑期來到營地遊玩。

1968年,她延續丈夫孫雅各宣教士的遺願(1967年辭世),成立焚棘海外宣道會,開啟台灣原住民牧師至南洋進行宣教與教育的工作。

1970,她在花蓮成立待產媽媽之家,讓未婚懷孕的婦女可以安心休養與生產。

1983年,她在工作中辭世,與丈夫孫雅各一同長眠於台灣神學院,芥菜種會事務由女婿唐華南(Rev. Vernon Tank)宣教士與女兒瑪莉安(Marilyn Tank,1932-)接手。

視頻

孫理蓮 相關視頻

帶你走進開封天主教河南總修院,感受一下繁華過後的蒼涼!
20170104北京天主教神哲學院中期末會講宗教本土化

參考文獻

  1. 西門彼得與保羅的殉道是怎樣的一個故事,趣歷史,2017-04-29
  2. 主的兄弟雅各,豆丁網,2013-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