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婚神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婚神星是一個科技名詞。

漢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號:ㄏㄢˋ ㄗˋ),又稱中文[1]、中國字、方塊字,是漢語的記錄符號,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除極個別漢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個漢字一個音節。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國在歷史上都深受漢文化的影響,甚至其語文都存在借用漢語言文字的現象[2]

名詞解釋

婚神星(英語:3 Juno)是人類發現的第三顆小行星,也是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小行星之一,是由較重的石質組成的S-型小行星。它在1804年9月1日被德國天文學家卡爾·路德維希·哈丁以一架普通的2英寸口徑望遠鏡發現的,以羅馬神話中位階最高的婚姻之神朱諾來命名。

分類

婚神星最初被發現時,與穀神星、智神星、灶神星都被認為屬於矮行星。1811年,德國天文學家約翰·希羅尼穆斯·施羅特估計婚神星的直徑可達2290公里。因為有更多類似天體被發現,它們都被重新分類為小行星或矮行星。婚神星的偏小體積和不規則形狀使它無法被分類為矮行星。

特徵

婚神星是質量很大的小行星之一,質量約占整個小行星帶的1.0%,在大小排序上也在前10名之內。它與司法星爭奪石質的S-型小行星中最大者的榮銜,但最新測量已使婚神星屈居第二。在S-型小行星之中,它有異常的反射率,可能表示它的表面有着不同的性質,它是婚神星族主要的一分子。

婚神星以順行自轉,北極指向黃緯27°,黃經103°(β, λ) = (27°, 103°),但有10°的晃動(不確定性),自轉軸與黃道夾角達到51°。

光譜研究顯示婚神星表面含球粒隕石的成分,以及普通的石隕石中都有的含鐵硅酸鹽,像是橄欖石和輝石等,可能是球粒隕石的來源。在2001年10月2日於日正當中時,測得的表面最高溫度約為293K,換算可得在日心座標的近日點位置時溫度可以達到301K(28℃)。

紅外線影像揭露在表面可能有直徑達100千米的坑洞或是噴發形狀,應該是在地質學上年輕的衝擊結果。

觀測

婚神星是首顆被觀測到掩星的小行星。在1958年2月19日在SAO 112328前方經過。此後,又觀測了幾次婚神星的掩星,成果最豐碩的是1979年12月11日由18位觀測者共同完成的。

由在火星軌道上環繞的太空船接收婚神星表面的無線電信號回波,以利用婚神星對火星運動造成的微小攝動來估計其質量。

婚神星的軌道在1839年左右略有變化,很可能是由其他小行星的擾動造成的。

1996年,威爾遜山天文台的胡克望遠鏡使用自適應光學系統拍攝了婚神星的照片,影像超過婚神星的整個自轉周期,顯示出不規則(多塊形)狀與一個黑暗斑點,估計為一個新產生的撞擊痕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