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娘子關為中國萬里長城著名關隘,位於太行山脈西側河北省井陘縣西口,山西省平定縣東北的綿山山麓。娘子關原名「葦澤關」,因唐朝平陽公主[1]曾率兵駐守於此,平陽公主的部隊當時人稱「娘子軍」,故得今名。
娘子關現存關城築建於明代時期,娘子關有萬里長城第九關之稱,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古城堡依山傍水,居高臨下,建有關門兩座。東門為一般磚券城門,匾額題「直隸娘子關」,上有平台城堡,似為檢閱兵士和瞭望敵情之用。天然屏障。另有承天寨、老君洞、妒女祠、烽火台、點將台、洗臉盆、避暑樓等十多處景點,傳說為唐代平陽公主駐防時所建。
建築
關城分上關、下關,東為上關,鐫有「娘子關」橫額;西為下關,上有閣樓,題「唐平陽公主駐兵處」,門額書「秦晉屏蔽」。明嘉靖時重修。關城東門為一般磚券城門,額題「直隸娘子關」,上有平台城垛;南門為石灰岩砌券,額題」京畿藩屏」,上建「宿將樓」。石柱鐫刻有兩副著名楹聯:「雄關百二誰為最,要路三千此併名」;「樓頭古戍樓邊寨,城外青山城下河」。關城東南側,關門前僅有一條四十五度的石坡古道可通過。
經歷戰役
- 唐長慶元年(821年),成德節度使王庭湊叛唐,宰相裴度親自督師出娘子關討伐。光化二年(899年),朱溫部將葛從周從井陘關攻河東,攻破承天軍。
- 五代後晉末年,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晉陽稱帝,不久,契丹兵滅後晉從開封北歸,到恆州後襲擊承天軍,燒了承天軍市邑,後來劉知遠把它收復。
- 明代,北方蒙古騎兵屢次侵入山西向東叩明京畿大門。明末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軍的一部分,自西安入山西後,經太原攻占了此關,然後出井陘關與主力會合。
- 抗日戰爭時期,娘子關曾再度發揮防守的作用。1937年10月,日軍急於從平型關侵入山西占領太原,受到八路軍阻擊而失敗。後來日軍便沿正太鐵路線西犯,把娘子關作為一時的爭奪目標。當時中國軍隊以包括八路軍一部在內的數萬兵力在娘子關設防,阻敵西進,但是最終不敵日軍,娘子關迅速被日軍占領。不久日軍從北、東兩路進入山西,太原失陷。
1940年8月,八路軍進行的百團大戰中,娘子關也曾成為戰場。當時,晉察冀軍區派10個團兵力擊破日軍占領的正太線,破壞重點為娘子關至平定路段。8月20日夜,八路軍主力一度攻入娘子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