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姚治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姚治華
出生 1932年9月2日
國籍 中國
職業 畫家
知名作品



姚治華,1932年9月2日出生,湖北孝感市人。1949年7月入中原大學。1952年結業於中南文藝學院美術系。先後在《湖北文藝》任美術編輯、湖北省文聯美術創作室任創作員、湖北省群眾藝術館任輔導員。1961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曾受教於李可染葉淺予蔣兆和李苦禪等名師。

畢業後留校任教。曾先後任助教、講師、副教授、國畫系副主任、教授等職。現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曾兼任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校長一職長達十年之久,並曾兼任中國美術藝術家協會主席、中華英才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延安魯藝美術學院校友會美術委員會主任、黃山寫生畫院院長、北京中外民間文化藝術交流促進會會長等職。

被有關機構聘為《聯合國新聞》諮詢委員,英國劍橋國際名人傳記中心諮詢委員,美國傳記協會顧問委員會研究會研究員,美國國際大學名譽博士。

多次參加社會助殘、抗震救災和支農等書畫捐贈慈善活動,被中華慈善總會聘為「慈善大使」,被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評為「中華名人支持三農功勳人物」。

姚治華擅長中國人物畫和山水畫。他曾在國內多處舉辦個人畫展。曾5次赴日本,4次赴韓國,3次在法國,2次在美國、澳大利亞,以及肯尼亞等國家舉辦畫展並講學。先後赴法國、意大利、英國、德國和瑞典等歐洲16國進行藝術考察訪問。[1]

榮譽

1991年曾獲日本「國際和平文化寶鼎藝術大賞獎」。

1998年獲聯合國非政府組織國際和平藝術展「國際文化學術獎」。

1999年5月和10月,獲世界和平藝術大展「阿克特米」大獎及「世界名人最高獎」。

2000年又獲該組織頒發的「最高學院獎」。

英國劍橋國際名人傳記中心還給他頒發了「20世紀傑出成就獎」,並收入該組織撰寫的《國際名人傳記辭典》。

還入選了《世界名人錄中國卷》、《世界華人藝術家成就博覽大典》、《世界當代書畫篆刻家大辭典》等典籍。[2]

作品賞析

作品

姚治華的一些優秀作品被中南海、天安門城樓、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中國美術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國革命博物館及國外一些藝術館收藏。他的畫曾作為國禮,由國家領導贈送給外國元首。

曾多次受到國家領導人的接見。他出版有《姚治華畫選》、《姚治華山水畫選》、《中國畫人物速寫》、《姚治華小品畫選》、《姚治華精品集》、《姚治華速寫》、《榮寶齋畫譜·姚治華繪山水畫》、《姚治華作品集》、《畫與詩》等著作和錄像光盤。

中央電視台等6家電視台還為其作品錄製了專題片5集。主編出版了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教材(由中央美院11位教授編寫)一套9本,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國畫教材21本。姚治華的中國畫意境深邃,神韻精緻,飽含激情。

他一向以情作畫。他滿懷深情,用畫筆描繪祖國的名山大川,刻畫黎民百姓奮發向上的精神面貌。他既不忘繼承中國畫的優良傳統,又注重吸收西畫的精髓,不斷追求創新,使其作品不落俗套和窠臼。

其作品創作形式與風格多姿多彩,一些作品既磅礴大氣,又清新優雅。他的人物畫形象生動,傳神入畫,筆力雄健;山水畫構圖新穎,筆墨酣暢,情景交融,表現了獨特的藝術意境。其作品廣受喜愛,被國內外有關人士多方收藏。[3]

姚治華:中國畫發展不能靠價格炒作

「藝」在「術」之前,藝術不等於是技術,「藝」是修養、內功,畫家需要具備一定的文化程度和內在修為,術才是純熟的技術,兩者結合好才能畫好畫。

近段時間,儘管世界經濟形勢並不樂觀,但藝術品投資中的中國畫卻如春梅獨秀,價格在春拍中屢創新高,一直延續到6月2日晚的保利春拍,已故國畫大師李可染根據毛澤東詩意創作的硃砂畫《萬山紅遍》,以2.9325億元刷新藝術家個人拍賣紀錄,成為今春單品成交價最高的中國藝術品。

一時間,李可染似乎成為現當代中國畫拍賣市場的風向標。李可染先生曾在中央美術學院任教多年,桃李眾多,姚治華是其中一個嫡傳弟子。他的山水畫創作深受恩師李可染影響。

「中國畫家要有哲學家的頭腦」

姚治華回憶,李可染對於中國畫的基本功非常重視,剛進中央美院時,可染恩師便提出了四個「要」來修煉基本功,即「哲學家的頭腦、科學家的毅力、詩人的感情和雜技家的本領」。

所以,他在多年的創作和中國畫教學中,非常注重這四者的融會貫通。

姚治華認真地告訴記者,作為一名藝術家,必須具備一個內功和外功相結合的全面素養。中國畫的美學包含在哲學範疇內,創作者認識問題應懂得辯證法,細緻觀察和看清事物的本質。

「有些人在創作時標新立異,盡想着創新,把丑當美,對於中國畫來說是不對的。」姚治華不無焦急地說。他認為,中國和西方不一樣,中國從孔孟以來的哲學思想,是反映道德高尚為主。而西方則以奇特、裸露為美,學習中國畫時需要辯證去看待這些問題。

姚治華一直注重中國畫基本功的培養和修煉,他覺得現在一些觀點認為,中國畫不像西方油畫那樣需要勤練基本功,可以憑感覺去畫,那是完全錯誤的。

他進而徐徐道來:「中國畫講究天人合一,黑與白、疏與密的創作規律,也就是哲學上所說的『疏可跑馬,密不透風』。」姚治華邊畫着一張冊頁小畫邊和記者講解,你看這畫上的馬,寥寥幾筆卻各有不同,雖然自己沒有親歷草原,但多次的寫生觀察早已把馬的各種情態爛熟於心,根據多年內功積累和創作時的感覺,才能逐漸畫出意境,抓住畫的靈魂。

「好的藝術家其實都有一顆哲學家的頭腦,我退休後去過多個西方美術館,看到無論是現代派和印象派繪畫,無論是凡·高還是莫奈,他們都是一個哲學家在作畫。」姚治華說。

退休後的姚治華,儘管已是八十歲的高齡,依然不時去寫生,功課甚至做到國外,尋找新的靈感,也喜歡和曾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教新聞專業的夫人談論天下大事。在畫畫之餘,他還經常涉獵別的藝術門類。「比如我去看芭蕾舞,西方的形體藝術所帶來的動態之美,會激發我新的創作靈感。我沒有刻意去融合,但西方各種藝術對於中國畫創作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他說。

「無法之法,是為至法」

姚志華清晰地記得恩師李可染所言:「可貴者膽,所要者魂。」他說,畫畫除了內功的修煉,方法、技術的修為也非常重要。

「要練出膽量,熟練了,才不怕。比如前幾天上合組織第十二次峰會演出上,雜技演員上演的空軸,非純熟則不能。」他認為,中國的戲曲、舞蹈、繪畫等藝術的技法得講究一個循序漸「熟」的過程,最終到達「無法」的境界,「無法之法,是為至法」。

所以說,中國畫的創作,其靈魂便是內功和外功的有機結合,要用「魂」去抓住人、打動人、吸引人。姚治華感慨:「依意作畫,萬幅畫萬個樣。依法作畫,萬幅畫一個樣。」他謙虛地表示,自己雖然畫了那麼多年的畫,但還是沒有像李可染、葉淺予、蔣兆和等名師那樣形成自己的風格。

「先抓住畫畫的魂吧,儘量做到胸中有丘壑。通過創作去提取精華,表達我對於自然界萬物的認識和感受。如是足矣。」姚治華這樣總結自己。

「死練中國畫最多成畫匠」

姚治華把生活看做自己作畫安身立命的根本,他認為,任何藝術來源於生活,沒有生活是無本之源。中國畫和西方繪畫有所區別,需要去大量的名山大川寫生再創作。

「沒有生活就沒有藝術。藝術不是魔術,不能單單憑藉巧合、單純模仿自然現象。要經過畫家認識和提煉,要集中、典型、提高生活,這才是畫家的本領。」姚治華感慨。

他告訴記者,在生活中畫梅、蘭、竹、菊的比比皆是,可是最後能成氣候的為什麼就不多?「藝」在「術」之前,藝術不等於是技術,「藝」是修養、內功,畫家需要具備一定的文化程度和內在修為,術才是純熟的技術,兩者結合好才能畫好畫。

「現在有不少畫家在走極端,只知道死練畫,最多成為故宮裡那些臨摹古畫的匠人,一輩子成不了大家!」姚治華擲地有聲地說。

姚治華對他的弟子就很注重「藝」和「術」的結合,從生活中尋找靈感。比如最近,他的弟子,十年裡遊歷三峽700多次的「畫三峽專家」鄭碎孟就補景完成了2001年6月,秦嶺雲、姚治華合畫李白的「三峽早發白帝城」詩意畫作。

「我的畫作從不直接進拍賣市場」   

姚治華和很多老一輩的畫家有所接觸,深刻體悟到他們的信念。關於中國畫的未來,他認為,一定要在中國畫傳統基礎上發展,決不能脫離。「學習傳統,就像春蠶抽絲,繞進去成了裡面,有的人進去就成了蛹,有的變成飛蛾,對傳統,要咬出來。」他說。

姚治華用李可染先生的話來解釋,學習傳統和自我創新之間應該是「最大功力打進去,最大功力打出來」。學習理解中國畫的傳統,不要被傳統所束縛,要在傳統基礎上有所創造,才有出息。學習西方很重要,但中國畫一定要是自己的血液,血型不能變。要汲取各方營養變為自己的血液,但不能混血。

經過多年市場磨鍊,姚治華的作品從不與任何拍賣公司合作,也沒有團隊運營。1997年,他邀請趙朴初、關山月等22位當代名家一同創作的畫作《和平頌》,則拍出過5000萬元的高價。

姚治華嘆了一口氣,意味深長地說:「我不在意今天我的畫能賣多少錢,有多少市場和多少人來關注。我的畫作從不直接進拍賣市場。有的畫家,通過一些炒作方式,把畫作提高到一定價格,當隨着時間流逝和市場檢驗,慢慢就會下來的。」他露出了一個紅潤光澤的笑容:「到那時候,可就不好看咯。」[4]

視頻

參考文獻

  1. [1]姚治華
  2. [2]姚治華
  3. [3]姚治華
  4. [4]【動態】姚治華:中國畫發展不能靠價格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