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姚安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姚安縣位於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西北部,東鄰牟定縣,南枕南華縣,北接大姚縣,西與大理州祥雲縣隔一泡江相望。

縣情概況

姚安縣總面積1803平方千米。總人口21萬人(2004年)。每年盛夏,縣城被萬畝荷花環繞,構成一道靚麗的風景,故稱縣城距昆明230公里,距楚雄75公里,距四川省攀枝花市190公里,廣大鐵路、南永二級公路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利。[縣人民政府駐棟川鎮,郵編:675300。代碼:532325。區號:0878。拼音:Yao'an xian。

姚安縣1 原圖鏈接 [3]

歷史沿革

古為滇國地.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始置弄棟(也寫作梇(lòng)棟)縣,直至唐,縣名未變,屬益州郡,東漢同。蜀漢時,屬雲南郡。西晉雲南郡。東晉屬興寧郡。隨開皇十七年(579年),設弄棟總管府。唐武德四年(621年),置姚州都督府,南詔時,置弄棟節度。宋大理後改統矢府。元始置姚州,後於天曆年間(1328年)置姚安路。明洪武七年(1384年),設姚安軍民國府。清乾隆間,罷府為州,屬機楚雄府轄。民國3年(1914年)改姚州為姚安縣,1946年雲南省第八區行政督杳專員公署設於此。解放扣屬楚雄專區。1958年,屬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大姚、鹽豐、永仁合為大姚縣,1961年恢復姚安縣。    一個地名的產生、演變,都有一定的歷史條件,姚安,作為一個古時要地,已經有二千餘年。只是有記錄的書較少,但是從一些書上看來,它的重要性不可小看的。 上面的比較精簡,接下來我就把我收集到有介紹或提到姚安的東西說說。

雲南地省遠古文化,有神話傳說,以及比附推測,大都渺茫,難以置信,如彝族「筆摩」、納西族「東巴」、傣族「長老」,滔滔口說開始有人類的故事,且各有文字記錄成書,多出自宗教意造,並非有據,有人以為可由此尋古事,是不可能的。又如文人撰述依附:堯之「宅南交」、禹之「生於右紐」、湯之「伐鬼方」、周初之「濮人從征」,為西南史事,亦非信而有徵。凡是這些都是不能記的,也沒有必要去考查各爭辯。可以供考究的只是近年展開的考古工作,但是還是不多,猶待繼續廣泛發掘,周密研討。    一九五六二月年開遠小龍潭煤層中發現了一批古猿化石;一九六五年五月元謀上那蚌西北採到成年男子兩顆門牙;一九六一年一月在路南巴盤江板橋沿岸發現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三處;一九六○年在麗江木家發現三人類股骨化石。以上所舉遠古遺雖少,但可知雲南境內在原始時期已有人類活動,時間在數萬年以前。姚安也可能也有活動的足跡,只是沒有發現,因為姚安可以說是有古時交通要道,但是古時各方面都還不成熟。    由於姚安面積小,如果的看歷史只能從雲南歷史中找到絲絲。所以本文可以很多地方會以雲南來說,但古時雲南主要指今天大理祥雲的雲南驛,雲南大理也是雲南史中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姚安離的也不遠,而且如果其它省的人如來雲南主要還是從大姚、姚安經過。下面是漢代時雲南地圖,很多地名都沒有,兩千多年前時,真的不知道是個什麼樣子!

劉秀建立東漢王朝後,在南中的主要問題是穩定局勢,首先是鎮壓民族反抗,《後漢書.光武紀》載建武十九年(公元四三年)九月「西南夷寇益州郡遣武威將軍劉尚討之。二十一年正月,武威將軍劉尚破益州夷,平之。」事情是這樣的,「建武十八年,夷渠帥棟蠶與姑復、蝶榆、弄楝、連然、滇池、建伶、昆明諸種反叛,殺長使。益州太守繁勝與戰而敗,退保朱提。十九年遣武威將軍劉尚等,發廣漢、犍為、蜀郡人及朱提夷合萬三千人擊之。 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一O九年),設益州都,令有梇棟縣。在此之從的歷史,是沒有記錄的,只是人們推測的,為古代滇國。

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六八年)分益州郡西部設永昌郡,亦領雲南縣。至蜀漢建興三年(公元二二五年),分永昌郡東部及益州,越嶲二郡的部分地設為雲南郡,治雲南縣城(今祥云云南驛)。從領九縣,即雲南、雲平、梇棟、青蛉、姑復、邪龍、楪榆、遂久 、永寧,包有今大理州、麗江地區及姚安、大姚、永仁諸地,是南中七郡之一。

雖然建立了州郡,但是戰亂還是不斷的,從有的資料還可找到姚安也在中間。

劉秀建立東漢王朝後,在南中的主要問題是穩定局勢,首先是鎮壓民族反抗,《後漢書.光武紀》載建武十九年(公元四三年)九月「西南夷寇益州郡遣武威將軍劉尚討之。二十一年正月,武威將軍劉尚破益州夷,平之。」事情是這樣的,「建武十八年,夷渠帥棟蠶與姑復、蝶榆、弄楝、連然、滇池、建伶、昆明諸種反叛,殺長使。益州太守繁勝與戰而敗,退保朱提。[1]

行政區劃

姚安縣轄5個鎮、4個鄉:棟川鎮光祿鎮前場鎮彌興鎮太平鎮適中鄉左門鄉官屯鄉大河口鄉

2000年,姚安縣轄3個鎮、9個鄉:棟川鎮、前場鎮、光祿鎮、大龍口鄉、大河口鄉、官屯鄉、龍崗鄉、彌興鄉、仁和鄉、適中鄉、太平鄉、左門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99071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棟川鎮 19538 光祿鎮 31218 前場鎮 15433 龍崗鄉 28918 大龍口鄉 21167 仁和鄉 19462 太平鄉 8577 適中鄉 5888 左門鄉 4774 官屯鄉 15998 彌興鄉 20607 大河口鄉 7491。

2005年12月12日,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了楚雄州部分鄉鎮撤併方案。其中,姚安縣撤銷仁和鎮,將原仁和鎮所轄的仁和、蛉豐、蜻嶺、清河4個村委會劃歸棟川鎮管轄,將原仁和鎮的白石地村委會劃歸太平鄉管轄,將太平鄉新民村委會劃歸前場鎮管轄,並將行政區劃調整後的太平鄉改設為太平鎮,太平鎮管轄原太平鄉的太平、各苴、老街、陳家4個村委會和原仁和鎮白石地村委會,鎮政府駐原太平鄉政府駐地;撤銷龍崗鎮和大龍口鎮,將原龍崗鎮和大龍口鎮所轄區域併入棟川鎮,行政區劃調整後的棟川鎮管轄原棟川鎮、龍崗鎮、大龍口鎮管轄的行政區域範圍和原仁和鎮的仁和、蛉豐、蜻嶺、清河4個村委會,鎮政府駐原龍崗鎮政府駐地。

姚安名人

陶珽:明代文人。字紫闐,號不退,又號稚圭,自稱天台居士,姚安(今雲南挑安)人。萬曆三十八年(一六一O)進士,官至武昌兵備道。曾居雞足山,讀書白井庵大覺寺,臨摹古帖於楞迦室,與邢侗齊名。又交袁宏道、董其昌、陳繼儒,時以詩文唱和。集曰闐園,錢謙益敍之。《姚安府志、雲南通志、雞足山志補》。

陶珙:明居士。字紫閻,號仲璞,又號無學居士。姚安(今屬雲南)人。陶珽之弟。天啟初舉人。官南工部,出守寶慶。心慕空宗,嘗宿大覺寺,以詩記其事,後為龍湖弟子。明末殉難。有《寄園集》。見《滇詩拾遺》、《古庭語錄》、《勝朝殉節諸臣錄》八、《雲南通志》一〇七。

高奣映:字雪君,號問米居士,白族,雲南姚安人。中國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一生著書八十餘種之多,與顧炎武、王曦之齊名。康熙十二年(1673)年,高奣映承襲姚安土司同知世職,因參加平定四川米易、會理的暴亂,擢升提刑,分巡川東。1677年吳三桂之亂 平定後,高奣映回到姚安,執政期間,為維護民族團結和邊疆的穩定作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得授布政司參政道一職。但高奣映志不在政,37歲即將土司職位交予兒子,歸隱結嶙山,自號結嶙山叟。

甘雨:(1823~1895),字潤之,又字慰農,晚年自稱臥雲老人,咸豐間貢生,官廣西州訓導。工畫山水,有逸致。有孟賢、仲賢、叔賢、季賢四子,甘氏父子同時出名,並且以「一門四舉子,三步兩道台」的盛舉,被鄉人傳為佳話,有補過齋遺集。

甘孟賢:(1853~1914),同治十二年(1873年)癸酉科舉人,清末學者和詩人,著有《不自是誘齋文集》、《行余吟》一卷等。 甘仲賢:(1855~1908),光緒二年(1876年)丙子科舉人,清未學者和詩人,著有《觀象損益齋文集》四卷等。 甘叔賢:(1862~1894),光緒十一年(1885年)乙酉科舉人,雖英年早逝,也著有《字義啟蒙》一卷。 甘季賢:(1864~1905),光緒八年(1882年)壬午科舉人,雖然也英年早逝,卻有多達19種的著述,內容涉及經學、理學、歷史、文學等方面。文學方面有《體認天理齋文集》六卷、《古文經世》四卷等。 [

趙鶴清:(1865-1954),民國畫家。字松泉,別號瘦仙,雲南姚安光祿鎮人,出生在一個官宦世家,其父官至河南汝南道員。他從小跟隨父親週遊國內外,「東渡瀛浙之島,北游燕趙之都,南攬六朝之風,西采三峽之勝。」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趙鶴清鄉試中舉,本想考中進士後再步入仕途,後因清廷廢除科舉,被派到八旗高等學堂擔任美術教員。辛亥革命後,趙鶴清回到故鄉雲南,先後擔任過他郎廳(今墨江縣)長官、瀾滄縣縣長、鹽豐縣白鹽井場知事等職。趙鶴清自幼就鍾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成年後又迷戀上書畫、篆刻、詩詞和園林盆景藝術。早在1915年,他創作的美術作品和工藝品就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一等獎和金質獎章。退出官場後,趙鶴清更是將全部心血獻給他喜愛的文學、藝術,雲南的許多市縣都留下了趙鶴清的匾聯和其他藝術傑作。趙鶴清一生的文學藝術創作很多,影響最大的是他親自繪畫、編寫的《滇南名勝圖》以及他精心壘建的大觀樓假山「彩雲崖」。    熊汝霖:(Shawn Rolling,1978.1.2—),內地著名創作型男歌手,畢業於美國伯克利音樂學院音樂系。2006年央視《夢想中國》冠軍,2012年成立個人飛行大道音樂工作室。代表作品有:《天下無敵》《一如既往》《完美結局》等。

姚安縣3 原圖鏈接 [4]

經濟發展

2008年綜合    2008全年實現全縣生 產總值(GDP)159273萬元,按可比價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12.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8898萬元,增長7.1%,拉動經濟增長4.9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45315萬元,增長17.4%,拉動經濟增長4.3個百分點;其中:工業增加值40480萬元,增長17.5%;第三產業增加值55060萬元,增長13.9%,拉動經濟增長3.2個百分點。第一、二、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39.5%、34.7%和25.8%。三次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37.0:28.4:34.6。按公安戶籍人口計算的人均GDP為7677元(折合1122美元),比上年增加1117元,增長12.4%。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70874萬元,占GDP的比重為44.5%,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

全縣居民消 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5.0%,其中:食品價格上漲11.4%,服務項目價格上漲2.0%;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上漲5.3%;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總水平上漲15.9%。 年末全縣社會從業人員129405人,比上年減少135人,下降0.1%。其中:單位從業人員7415人, 比上年下降1.37%;農村從業人員119765人,比上年增長0.17%,其中,從事非農行業的農村勞動力31206人,占農村從業人員的26.1%。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城鎮化水平(城鎮化率)為22.8%。 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發展整體水平低,缺乏競爭力;投資不足,缺乏大項目支撐;消費需求不足,對經濟增長的推動力弱;財源結構單一,財政收支矛盾突出。

農業概況

   全年完成農林 牧漁業總產值107157萬元,按價格指數縮減法計算,比上年增長8.58%。其中:農業產值62260萬元,比上年增長8.06%;林業產值6438萬元,比上年增長51.65%;牧業產值33968萬元,比上年增長4.73%;漁業產值4491萬元,比上年增長1.45%。

全年農作物種植面積351920畝,增長0.3%。其中: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為216950畝,比上年減少1823畝,下降0.83%。經濟作物種植面積133897畝,比上年增加1788畝,增長1.35%,其中:烤煙種植面積49601畝,比上年增加2201畝,增長4.6;油料種植面積31442畝,增加4187畝,增長15.4。蔬菜種植面積47815畝,比上年減少934畝,下降1.92。全縣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種植比為61.6:38.4。

全年糧食總產量達82534噸,比上年增加1340噸,增長1.7%。其中:秋糧57056噸,增長3.41%;夏糧25478噸,下降2.0 7%。油料產量6401噸,比上年增長18.32%。收購煙葉719.6萬公斤,實現收購總值1.06億元,實現煙葉稅2334萬元。年末桑園面積達32546畝,產繭657噸,產值1712萬元。蔬菜產量96518萬公斤,增長1.24%,產值11969萬元。種植人工食用菌25.1萬平方米,產量1296噸,產值765萬元。

全年肉類總產量20928噸,增長5.3%。牛奶產量60噸,下降22.08%。禽蛋產量599噸,增長13.02%。蜂蜜產量169噸,增長5.0%。水產品產量3680噸,增長4.9%。大牲畜年末存欄56818頭,增長4.46%。生豬年末存欄104674頭,增長9.93%。羊年末存欄62103隻,下降0.53%。

全縣77個村(居)委會全部通公路、通電、通電話、通自來水。年末全縣耕地面積17.63萬畝,其中:水田12.93萬畝,旱地4.70萬畝。有效灌溉面積 14.48萬畝。有中小型水庫70座,壩塘1379座,總庫容11585萬立方米。全縣農業機械總動力6759萬瓦特,擁有農用運輸車114輛,擁有大中型拖拉機834台、小型拖拉機661台;農村用電量3739萬度,比上年增長14.1%;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量)9144噸,比上年下降0.41%,農藥施用量273噸,比上年增長15.19%。[2]

工業和建築業

   全年完成 工業總產值124394萬元,按價格指數縮減法計算,比上年增長21.22%。其中:規模以上(國有及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實現產值10460萬元,同比增長2.97%;規模以下(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工業完成產值113934萬元,同比增長23.22%。全縣實現工業增加值40480萬元,增長17.5%。 全縣公有制與非公有制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8.8:81.2,分別比上年上升和下降8.6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與規模以下工業產值構成比為8.4:91.6;輕重工業產值比為60.1:39.9。   

固定資產投資和招商引資

   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0655萬元,比上年增長27.46%。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2202萬元,增長25.4%;農村固定資產投資18430萬元,增長16.15%。 全年新增固定資產27365萬元,比上年下降22.89%。全年施工項目191個,其中本年新開工項目146個。全縣實際引進縣外資金項目20項,協議總投資126945萬元,實際到位資金16018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572萬元,增長89.65%。 

貿易業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323萬元,比上年增長21.6%。按地域分:縣的零售額為27952萬元,比上年增長22.56%;縣以下的零售額14371萬元,比上年增長19.76%。按行業分: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29954萬元,增長23.76%;餐飲業實現8418萬元,增長19.5%;其它行業實現3951萬元,增長0.01%。按經濟類型分:公有制經濟的零售額3856萬元,比上年增長73.49%;非公有制經濟的零售額38467萬元,比上年增長18.07%。非公有制經濟實現的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90.9%。 

姚安縣5 原圖鏈接 [6]

交通和郵電業

   全縣公路通車裡程1172公里,其中二級公路38公里。年末全縣擁有各類機動車10235輛,其中:汽車1012 輛、農用運輸車114 輛、拖拉機1495台、摩托車7614 輛。機動車駕駛員1064人。全年完成客運量68萬人,旅客周轉量4909萬人/公里;貨運量23.5 萬噸,貨運周轉量1827萬噸/公里。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4753萬元,比上年增長17.9%。訂售報紙158.82萬份,訂售雜誌6.58萬份,信函收發總量8.19萬件。年末全縣擁有固定電話用戶15000戶,移動電話用戶 35184戶。  財政、金融和保險

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7911萬元,比上年增長32.6%。完成地方財政總收入7403萬元,比上年增長26.05%。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5583萬元,比上年增長29.06%。全年財政總支出44312萬元,比上年增長26.92%,其中一般預算支出39057萬元,比上年增長24.71%。金融機構年末人民幣存款餘額128602萬元,比年初增長26.11%,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86980萬元,增長23.03%。金融機構年末人民幣貸款餘額47663萬元,比年初增長6.06%。

全年各種保險累計保費收入2781萬元,比上年增長61.7%,賠款1418萬元。其中,財產保險收入889萬元,比上年增長41.1 %,賠款490萬元;人壽保險收入1892萬元,比上年增長73.6%,賠款928萬元。 

教育和科學技術

   年末全縣國民教育系列學校150 所。其中:完全中學1所,高級中學1所,初中13所,普通小學135所。高中招生793人,在校學生2623人,專任教師197人;初中招生3353人,在校學生9073人,專任教師566人;小學招生2553人,在校學生16472人,專任教師901人。幼兒園6所,在園幼兒3071人,專任教師48人。 全縣小學階段毛入學率 104.96 %,初中階段毛入學率109.16%。小學、初中、高中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分別為98.45%、98.76%和 98.98%。 全年列入各級科技計劃項目7項,獲州級科技進步獎1項;有農民專業協會121個,會員18093人;評晉農民專業技術職稱159人,累計達2249人。全年組織科技培訓663期7.81萬人次。發放科普材料1.3萬份;科技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1.7 %,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 

姚安縣6 原圖鏈接 [7]

2010年經濟

   2010年全縣生產總值達20.4億元,增長11.2%;完成地方財政總收入10165萬元,增長30.4%,首次突破億元大關,完成地方一般預算收入7654萬元,增長23.5%;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6億元,增長30.9%;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1億元,增長20.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5146元,增長9.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722元,增長11.3 %;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3.7%,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2%,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6%,城鎮化率達25.3%。     2010年全縣農業總產值增長3.8%,糧食因災減產3.1%,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378元。研究出台蠶桑產業發展措施,收購蠶繭254.7噸,蠶桑產值達5657萬元。畜牧產業成效明顯,實現畜牧業產值4.2億元;發展蔬菜種植4.9萬畝,產值達1.2億元。組建了草海工業園區管委會,制定了園區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支持重點企業抓好技改擴建、產品研發和市場開拓,全縣實現工業總產值20.5億元,增長30.1%。光祿古鎮、諸葛武侯祠等重點文化旅遊項目快速推進,成功舉辦2010年雲南省花燈藝術周和姚安縣首屆文化旅遊節。加快建立農村現代流通服務體系,啟動縣城小商品市場和前場鎮集貿市場建設,新建和改造農家店20個,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1億元,增長20.6%。

全縣金融機構存款餘額達20億元,增長6.6%,貸款餘額達8.3億元,增長21.8%。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不斷提高資本運作能力,融資6887萬元解決重點工程建設資金短缺問題。紮實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啟動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事業單位收入分配製度和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招商引資規模、質量和效益不斷攀升,全年新簽約項目16項,實際到位縣外資金3.3億元,增長59.5%。

2011年經濟

2011年全年實現生產總值24.5億元,增長12.2%;完成地方財政總收入13555萬元,增長33.3%,完成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0052萬元,增長31.3%,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首次突破億元大關;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8.4億元,增長35.7%;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3億元,增長18.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7067元,增長12.7%,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376元,增長17.5%;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4%,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產值2.2億元,增長48.7%,完成增加值7751萬元,增長34.6%。糧食產量達8443萬公斤,增長3.1%;全年收購煙葉969.5萬公斤,實現收購總值1.78億元,均價達18.39元,比上年提高3.31元。全年種植蔬菜5.8萬畝,實現產值1.26億元,增長9%。全年實現畜牧業產值4.9億元,增長8.3%。全年接待遊客17.3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7373萬元,增長21%。

旅遊概況

姚安山川秀麗,自然景觀豐富多彩,名勝古蹟遍及城鄉,民族風情獨具特色。現有省州縣三級文物保護單位15個,主要風景區、旅遊點17個,分布於全縣12個鄉鎮,其中以壩區鄉鎮較為集中。自然景觀及人文景觀皆備,且各有千秋。32處古蹟勝點,一點一個傳說,一點一個故事,為景區增添了豐富的觀光內容和神秘色彩;眾多民族風情,各種節會平添了遊興和游趣,很多景觀有待開發,具有發展民族文化旅遊的廣闊前景。

德豐寺

   德豐寺位於縣城棟川鎮德豐路,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明永樂二年,系三重堂古代建築群,與北京故宮為同時代建築,是雲南省現存明代斗拱建築中最為完整的一座。寺內保存的德化銘碑,刻於宋大理國元亨二年(公元1186年),為雲南八大名碑之一。該寺現為博物館館址,館內保存珍貴歷史文物600餘件,品種、數量、質量均為全州之冠。尤其是館內文物展及高?映銅像等,每年吸引着無數遊客慕名前來,是一個含文物簡史參觀及娛樂欣賞的旅遊景點。

龍華寺

活佛寺位於姚安縣城北10公里的光祿山,是姚安境內建築規模最大,保存較為完整的一座古建築群,也是歷史積澱最深,文化內涵豐厚的歷史文化瑰寶,是雲南最古老的名剎之一。寺內寺外景觀優美,古木參天,為休閒觀光的理想場所。該寺始建於後唐天佑年間(公元904——907年),據寺碑 所記,該寺「因神僧出現,從方外以尋來,夜半辭行將天王而引去,由斯靈跡之顯,然遂稱其剎為活佛」。寺內菩提女塑像及傳說,徐霞客游地遺蹟等眾多詩書原貌,使其更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寺內景觀幽靜宏偉,寺外背倚青山碧水,形成了景因寺而秀,寺因景更幽的獨特景觀。

德化銘碑

   是雲南省八大名碑之一。該碑一石三刻,陽面鐫《大理國上公高逾城光再建弄棟華府陽派郡興寶寺德化銘並序》;碑側鐫《褒州陽派縣稽肅靈峰明帝記》。碑文敘述了興修興寶寺經過,頌揚高氏動德及祭祀稽肅山神之盛典。兩文書法竣整勁秀,駢散精練,堪稱書文並茂的宋代名碑,是研究高氏世系和大理國官制的重要實文依據。

碑陰為《重修陽派興寶寺續置常住記》,為元宣光六年(公元1376年)撰刻,記述了興寶寺繁盛的規模。

德化銘碑的碑額,飾以精美的四臂佛母浮雕,通碑莊重典雅,不失為宋元時期碑刻精品。現為雲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文峰塔

   建於明隆慶三年(公元1569年),高約三十米,呈六方形,九級空心。由塔基、須彌座、塔身三部分組成,全部由磚塊支砌而成,用十字木架於其內,可供人攀登上下。是該縣現存唯一古塔,現為楚雄州文物保護單位。

李贄橋

又名連廠橋,位於官屯鄉漣水河上,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通往迤西的必經之 路。為萬曆五年(1577年)知府李贄苦夏之際,洪水暴漲,不利於商旅往來而倡建。

李贄橋全長30米,寬6米,系雙孔磚石結構,每孔跨經8.6米。清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3年)邑人李春燦、陳飛雄重建,現為姚安縣文物保護單位。

龍泉觀

龍泉觀地處龍崗鎮竹園村黑壩沖,始建於明初,清光緒二年重建。相傳為姚安古城八大寺觀之一,據說該觀在建觀之初,道人吳爭休通過四方尋觀來到該地,原本打算將觀址建于山上,不料一夜之間修築的平台竟從山上滑到山腳,吳道人乃認為這是天意,便就地帶人建成了龍泉觀.龍泉觀森林密布,水源豐美,常年遊人不斷,現可乘車直達,當日往返縣城.

洋派水庫

距縣城3公里,始建於元初,原稱洋派淜,屬楚雄州最早的水利工程。1954年擴建重修,始稱洋派水庫。現壩高18.5米,堤長236.2米,設計庫容3800萬立方米。兼具畜水防洪旅遊三重功能。近40年來,在庫區集雨範圍封山育林,增設了許多綜合設施。如今放眼洋派水庫,四周林木蔥籠,庫內波光粼粼,一派湖光山色。庫區可垂釣、乘船游水、餐飲住宿、娛樂休閒。1986年,縣人民政府已將洋派水庫列為風景遊覽地,目前已初具規模,正日益成為全縣最負盛名的風景旅遊區。

彌興水箐森林公園

   位於姚安縣彌興鎮,距縣城27公里,景區範圍面積700公傾,其中原始森林560公傾,人造林140公頃,為我縣保護較好的原始林區之一。林區內建有距今200多年歷史的龍泉寺,現屬州級自然保護區。區內有各種珍稀動物近20餘種,各種植物近百種,野生花卉數十種。景區較集中的三潭一壩一池,水清如鏡沒有污染,乘車可直達保護區腹地,感受那種鳥鳴山更幽的絕塵境地。

圓鶴山「飛來寺」

   距縣城40公里,位於彌興鎮大苴村境內崇山峻岭之中,背靠群山,三面環水相抱,地勢巍峨雄偉,因山形似白鶴,呈展翅欲飛之勢,故名「圓鶴山」。 圓鶴山「飛來寺」建於明代(公元1466年),其寺隨山勢起伏而建,殿宇布局嚴謹壯觀,造型別俱,屬古代宮殿式翹角建築,整個建築金碧輝煌,至今流傳着「塘福一道英武關,不上雞足下鶴山,圓鶴仙境似天府,白鶴展翅眺四方」的民諺,是滇西南除雞足山之外的第二大佛教旅遊勝地。

金荷花公園

   城內的金荷公園小巧玲瓏、古樸典雅,夏秋時節荷花滿塘,堪稱一絕。園內樓台亭榭、飛檐琉璃均有蘇杭風格。內有清朝時期的芙蓉橋和巴陵橋。

大事件

2009年7月9日雲南姚安發生6.0級地震

據國家地震台網測定,北京時間7月9日19時19分,在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縣(北緯25.6度,東經101.1度)發生6.0級地震,震源深度約10公里。截至7月9日晚23時44分,地震已造成官屯鄉1人死亡,1人病危,23人重傷,290人輕傷,其中19人正在醫院接受治療;姚安縣光祿鎮2人受傷;姚安縣棟川鎮、光祿鎮、左門鄉等各鄉鎮房屋受損和倒塌多間;姚安縣城部分房屋倒塌。

2000年1月15日雲南姚安發生6.5級地震    2000年1月15日,根據國家地震台網測定,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縣凌晨六時零九分、七時三十七分分別發生里氏五點九級、六點五級地震,震源位於北緯二十五點五度,東經一百零一點一度。地震所波及的四川省攀枝花,雲南省大理、玉溪、昆明等地均有明顯震感。截至十五日十八時,地震造成四人死亡、二十九人重傷、三百七十一人輕傷;地震還造成八千八百八十四間房屋嚴重倒塌,損壞房屋二萬三千零四十八間,損失大牲畜九十三頭。另據云南省地震局提供的情況,到十五日十七時,上述地區共發生四級以上的餘震六次。

相關視頻

楚雄州 姚安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