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牟定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牟定縣楚雄彝族自治州轄縣。位於雲南省中部,楚雄彝族自治州中部。地跨北緯25°09′-25°40′,東經101°19′-101°51′。縣境南北最大縱距57.6千米,東西最大橫距53.6千米,總面積1494平方千米。總人口20萬人(2012年末)。有漢、彝、苗、回等民族。全縣轄4個鎮、3個鄉:共和鎮、新橋鎮、江坡鎮、鳳屯鎮、蟠貓鄉、戌街鄉、安樂鄉。縣政府駐共和鎮。

地處滇中紅土高原中部,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西北高、東南低;西北山高坡緩,高原面貌保持較完整;東北谷深坡陡,地表破碎,群山連綿,山脈延緩處呈一小平壩。境內多山,山地占全縣總面積的91%。最低海拔1140米,最高海拔2897米。主要河流有龍川河、紫甸河、猛崗河、冷水河、六渡河、觀音塘河、大力歪河、小力歪河,均屬金沙江水系。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1],年均氣溫15.7℃,年均降雨量849.8毫米。名勝古蹟有建造於明嘉靖年間的文廟,南塔和北塔,化佛山風景名勝區等。

歷史沿革

元置定遠縣,《尚書》為髳人之地,諸葛亮經此,號為牟州。唐為髳州,亦名牟州。1914年,取古地名「牟州」「定遠」首字,更名為「牟定縣」。

西漢屬益州郡,東漢屬益州益州郡,三國蜀漢為益州雲南郡。晉屬寧州雲南郡,東晉至南朝梁屬寧州,為爨氏大族所據。北朝周屬南寧州,隋屬南寧州總管府。唐武德四年(621)為西濮州南寧都督府,貞觀十一年(637)改屬髦州,貞觀二十二年(648)又屬傍州,唐南詔乾符六年(879)以後,屬弄棟節度所轄。宋大理國時稱牟州,屬威楚府,宋大理國高升泰時稱黃蓬箐。元憲宗四年(1254)立牟州千戶;至元十二年(1275)牟州千戶改置定遠州,牟州千戶屬黃蓬箐百戶(原新甸鄉、江坡鄉)改置南寧縣,隸定遠州;定遠州屬威楚路;不久,即降州為定遠縣,治耐籠城,並將定遠州所領南寧縣(現江坡鎮所轄)並歸定遠縣為鄉。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設定遠御守千戶所,屬楚雄衛;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復設定遠縣,屬楚雄府。清初沿明制,為定遠縣,隸楚雄府;雍正八年(1730)7月,楚雄府屬迤西道(治大理府)。民國初年,為定遠縣,屬滇中道。民國2年(1913)4月,以定遠、廣通兩縣之黑鹽井等地方析置鹽興縣。民國三年(1914)1月,因與安徽、四川、陝西省地名重複,定遠縣更名為牟定縣,屬滇中道。

民國十八年(1929)廢道制,直屬於省。民國35年(1946),屬第八行政督察區(駐姚安縣)。1950年,牟定縣屬楚雄專區。1957年10月18日,國務院批准全體會議第58次會議決定:設置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縣屬楚雄州(楚雄彝族自治州1958年4月15日正式成立)。1958年10月15日,牟定縣併入楚雄縣,為牟定區。1959年11月5日復設牟定縣,屬楚雄彝族自治州。

1997年,牟定縣面積1464平方千米,人口約19萬人。轄2個鎮、8個鄉:共和鎮、新橋鎮、軍屯鄉、蟠貓鄉、戌街鄉、安樂鄉、江坡鄉、新甸鄉、青龍鄉、鳳屯鄉。縣城駐共和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牟定縣常住總人口195322人,其中:共和鎮18472人,新橋鎮29067人,軍屯鄉24933人,蟠貓鄉11763人,戌街鄉16473人,安樂鄉23487人,江坡鄉11390人,新甸鄉28568人,青龍鄉22709人,鳳屯鄉8460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牟定縣常住總人口208726人,其中:共和鎮81667人,新橋鎮29294人,江坡鎮26447人,鳳屯鎮17514人,蟠貓鄉11756人,戌街鄉17824人,安樂鄉24224人。

視頻

牟定縣 相關視頻

牟定縣宣傳片
牟定縣形象片(2019.7)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