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妾成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內容簡介
《妻妾成群》是作家蘇童創作的一部短篇小說集,該書中一個男人娶了四個女人做太太,四個女人齊拴在一個男人的脖子上,互相爭寵,像一棵瀕臨枯萎的藤蔓在稀薄的空氣中相互絞殺而爭得那一點點空氣。《妻妾成群》被改編為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張藝謀導演,獲奧斯卡金像獎提名。
妻妾成群的時代背景是中國1920年代北洋軍閥混戰至第一次國共內戰前夕之間的幾年。19歲的頌蓮,在父親去世後家道中落,被迫嫁給某富有人家陳姓家族作四太太,如同家族中的第四個女主人。剛嫁進這個富有的大宅院時,她受着有如王室的待遇,接受舒適的錘腳,當她的丈夫,大宅院的主人,夜晚留宿她的房間時,門前便會掛着紅燈籠。然而,頌蓮很快的發現,並非所有的太太們都能接受到同樣的奢華待遇。事實上,是主人每天決定要在哪一個太太的房間過夜,在哪個房間前點燈籠,享受腳底按摩,讓這位太太決定餐點,讓她得到僕人們的尊敬與服侍。這裡的競爭不斷,四位妻子不斷去爭奪丈夫對自己的注意和感情,雖然大太太的競爭沒有這麼多。 在這大家族,陳老先生每晚都找不同的太太過夜,以大紅燈籠為標。「點燈的選擇」代表那位太太受寵幸,她也因此得勢,會受到其他人的尊重。在現代角度,這也代表古代女性地位的不平等。
《妻妾成群》借舊中國特有的封建家庭模式作小說的框架,是一部滲透傳統因素的先鋒派作品。小說主人公頌蓮在陳家生活過程中充滿了曲折與迷惘,使主人公的成長充滿了自我的潛在意識:命運、追求、死亡縈繞在她的意識中,由此建構了主人公成長過程中的一條道路。而作者在這條路布下了多種讓主人公產生意念的意象、曲折與迷惘、自我意識、意象一同陪伴主人公的成長。
作者簡介
蘇童,原名童忠貴,中國當代著名作家。1980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江蘇分會駐會專業作家、江蘇省作協副主席。代表作包括《園藝》、《紅粉》、《妻妾成群》、《河岸》和《碧奴》等。中篇小說《妻妾成群》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並且被張藝謀改編成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獲提名第64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蜚聲海內外。 2015年8月16日,蘇童《黃雀記》5部作品獲第九屆茅盾文學獎。 2016年12月,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85年底,蘇童被《鐘山》雜誌招納到麾下,成為《鐘山》雜誌最年輕的編輯。 1987年,蘇童與中學同學魏紅結婚。這一年蘇童的短篇小說《桑園留念》發表在《北京文學》第二期,這篇小說被蘇童認為是自己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小說。該年蘇童在《收穫》的第五期發表了《1934年的逃亡》而一舉成名,同洪峰、格非等一起成為先鋒小說的領軍人物之一,小說別具一格的敘事方式、敘述語言,成為先鋒小說的代表作。 1988年9月,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了蘇童的小說集《一九三四年的逃亡》。同年,蘇童在《收穫》雜誌發表個人最著名的代表作《妻妾成群》,後被張藝謀改
內容預覽
四太太頌蓮被抬進陳家花園時候是十九歲、她是傍晚時分由四個鄉下轎夫抬進花園西側後門的,僕人們正在井邊洗舊毛線,看見那頂轎子悄悄地從月亮門裡擠進來,下來一個白衣黑裙的女學生。僕人們以為是在北平讀書的大小姐回家了,迎上去一看不是,是一個滿臉塵土疲憊不堪的女學生。那一年頌蓮留着齊耳的短髮,用一條天藍色的緞帶箍住,她的臉是圓圓的,不施脂粉,但顯得有點蒼白。頌蓮鑽出轎子,站在草地上茫然環顧,黑裙下面橫着一隻藤條箱子。在秋日的陽光下頌蓮的身影單薄纖細,散發出紙人一樣呆板的氣息。她抬起胳膊擦着臉上的汗,僕人們注意到她擦汗不是用手帕而是用衣袖,這一點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頌蓮走到水井邊,她對洗毛線的雁兒說,「讓我洗把臉吧,我三天沒洗臉了。」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