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蘇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蘇童
原圖鏈接 來自:新浪讀書
出生 1963年1月
江蘇蘇州
國籍 中國
民族
職業 文學 編輯

蘇童,蘇童,原名童忠貴 ,中國當代著名作家。1980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江蘇分會駐會專業作家、江蘇省作協副主席 。代表作包括《園藝》、《紅粉》、《妻妾成群》、《河岸》和《碧奴》等。中篇小說《妻妾成群》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並且被張藝謀改編成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獲提名第64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蜚聲海內外。

2015年8月16日,蘇童《黃雀記》5部作品獲第九屆茅盾文學獎。 2018年出版合著《好好讀書:名家給年輕人的讀書課》。

2016年12月,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代表作品

《園藝》、《紅粉》、《妻妾成群》、《已婚男人》和《離婚指南》等。中篇小說《妻妾成群》被張藝謀改編成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蜚聲海內外。《河岸》獲第三屆英仕曼亞洲文學獎。

學生時代

1969年7歲的蘇童開始就讀於齊門小學,9歲時患上了很嚴重的腎炎和並發性敗血症,不得不休學在家。生病得痛苦因素擠走了蘇童所有的稚氣的幸福感覺,使九歲的他便嘗到了恐懼死亡的滋味。也正是這種童年時對死亡的體驗,才使得蘇童作品中總是瀰漫着一種生命的脆弱和不確定性,以及人對死亡恐懼的氛圍。"我現在是以一個作家的身份在描繪死亡,可以說是一個慣性,但這個慣性可能與我小時候得過病有關。"

1975到1980年間,蘇童在蘇州39中就讀,"功課不錯,尤其是作文深得老師賞識。 "

1980年考取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這個時候蘇童開始大量寫詩,後來轉為狂熱地寫小說,但是總是被退稿。 1983年《飛天》第四期發表了蘇童生平第一組詩(以本名童忠貴發表)。《星星》詩刊也發表了蘇童的一組詩《松潘草原離情》。也是這一年,還在讀大三的蘇童在《青春》雜誌發表短篇小說處女作《第八個是銅像》。

主要經歷

蘇童,1963年生於蘇州,父親是市裡的公務員,母親在水泥廠當工人。"我父母除了擁有四個孩子之外基本上一無所有。父親在市裡的一個機關上班,每天騎着一輛破舊的自行車來去匆匆,母親在附近水泥廠當工人。" 1966年5月,歷時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全面發動。對於只有4歲的蘇童來說,"意味着我逃脫了許多政治運動的劫難,而對劫難又有一些模糊而奇異的記憶"這樣的童年記憶與經驗對他後來的"文革"背景說產生了深遠而潛在的影響。

步入文壇

1985年底,蘇童被《鐘山》雜誌招納到麾下,成為《鐘山》雜誌最年輕的編輯。

1987年,蘇童與中學同學魏紅結婚 。這一年蘇童的短篇小說《桑園留念》發表在《北京文學》第二期,這篇小說被蘇童認為是自己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小說。該年蘇童在《收穫》的第五期發表了《1934年的逃亡》而一舉成名,同洪峰、格非等一起成為先鋒小說的領軍人物之一,小說別具一格的敘事方式、敘述語言,成為先鋒小說的代表作。

1988年9月,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了蘇童的小說集《一九三四年的逃亡》。同年,蘇童在《收穫》雜誌發表個人最著名的代表作《妻妾成群》,後被張藝謀改編成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獲威尼斯電影節銀獅獎,並獲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1989年2月,蘇童的女兒天米降生。"我對她愛深得自己都不好意思" 。

1990年蘇童加入中國作家協會,7月蘇童母親去世。

1998年,36歲的蘇童和余華畢飛宇莫言等一起參加意大利都靈舉辦的學術研討會,題為"為何寫作"。

90年代之後開始創作長篇小說,先後發表、出版了《婦女生活》、《米》、《我的帝王生涯》、《城北地帶》、《菩薩蠻》等小說。

2003年8月,蘇童出席了由新加坡舉辦的兩年一度的新加坡"作家節",此次參加的還有旅英中國女作家虹影及中國台灣作家焦桐。蘇童分別與焦桐和虹影在8月23日和24日開展講座並發表了演講。9月,新加坡"金筆獎"揭曉,蘇童、虹影任評委。


2004年3月,蘇童作為由27人組成的"中國作家團"成員之一,赴法國參加2004年的法國圖書沙龍。5月20日,蘇童參加同濟大學作家周"文學與人文關懷"大型文學對話會,出席者還包括余光中、莫言等。

2005年出版長篇小說《碧奴》。

2006年3月,蘇童出席以英語為主要語言的"Man香港國際文學節",出席這次文學節的還有二○○五年布克獎得主約翰·班維爾(John Banville)及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西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等四十餘位國內外作家。8月30日,蘇童新作《碧奴》在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BIBF)首發,這是全球首個同步出版項目"重述神話"中的首部中國神話作品,隨後在全球十五個國家推出。《碧奴》也於同年獲得"華語文學傳媒大獎·二○○六年度傑出作家"提名。9月1日,北京大學召開"蘇童新作《碧奴》學術研討會",陳曉明主持會議,與會者有諾貝爾文學獎評委馬悅然。蘇童也參加了此次會議。12月15日,第一屆"中國作家富豪榜"重磅發布,蘇童以九百萬元的版稅收入,列作家富豪榜第四位,引發廣泛關注。

2007年7月,蘇童參加"中德·名城·名家·名作"城市推廣交流活動。由中國當代文學先鋒代表作家蘇童和德國知名文學家米歇埃爾·羅斯博士為兩國代表,互訪兩個半月。八月,他應歌德學院邀請去萊比錫做住市作家,在萊比錫生活了三個月,並作有《萊比錫日記》,這次德國行成為了蘇童在德國的最美好的經歷,而《河岸》也正是在這

期間開始動筆的。

2009年出版《河岸》,獲第三屆英仕曼亞洲文學獎和第八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作家獎,被蘇童認為是自己2009年之前為止最好的作品。

2013年蘇童的新長篇小說《黃雀記》在《收穫》 (2013年第3期)發表,囿於篇幅限制,他給小說動了個小手術,刪改了約五萬字。足本的《黃雀記》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區別於前一部長篇小說《河岸》,這一次,蘇童在知天命之年回到了他為讀者所熟悉的"香椿樹街"題材。[1]

2015年3月21日下午,作家蘇童接過了北師大校長董奇、北師大國際寫作中心主任莫言的聘書,成為賈平凹、余華、嚴歌苓之後的北京師範大學第四位駐校作家。

所獲獎項

1992年獲莊重文文學獎。

2009年《河岸》獲第

三屆英仕曼亞洲文學獎。

2010年獲第八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作家獎,《茨菰》獲第五屆魯迅文學獎。

2010年短篇小說《香草營》,獲《小說月報》第十四屆百花獎。

2010年蘇童憑《河岸》獲"年度傑出作家"。

2012年蘇童《香草營》獲第二屆郁達夫文學獎短篇小說提名獎。

2013年獲"江蘇省2013中華文化人物"。

2014年蘇童獲首屆"騰訊書院文學獎"。

2015年蘇童獲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黃雀記》

2017年作品《萬用表》榮獲第十七屆百花文學獎短篇小說獎。

2018年,作品《萬用表》獲得第五屆汪曾祺文學獎。

創作特點

大概由於蘇童少年時期的多病孤獨,造成了他心理的壓抑,蘇童對童年的這種壓抑尋找的突破口,就是在作品中表達對死亡、暴力、病態的描寫。在蘇童以"香椿樹"街為背景創作的《少年血》小說集、《城北地帶》以及《刺青時代》里無不瀰漫着這種病態。

正因為孩子是旁觀者,所謂意識形態是乾淨的,對時代的細節記憶比參與者更加清晰。特別原始的生命,沒有什麼意識形態的負擔,對事物的本質會有直覺,那種東西值得保存,值得追尋,是難以訓練的。

"童年視角是我小說里一直運用的,是我最原始的小說創作的契機,是碎片式的東西,對我來說是感知生活的途徑或角度。不是通過社會學的意識,不是通過成年人的世界觀,更不是刻意模仿孩子的眼睛,我是比較相信童年記憶保留到現在還在腦子裡一亮的,是有價值的東西,更接近我所理解的小說生產方式的真諦。我覺得直覺很重要。"

正是童年的所見所聞,讓蘇童"少年老成"。當他開始寫作時,意識到這是多麼重要的財富。也因此,蘇童認為"童年生活其實一直在我們身上延續甚至成長",並把童年生活視為他寫作的最大秘密。他說:"我認為熱愛也好,憎恨也好,一個寫作者一生的行囊中,最重那一隻也許裝的就是他童年的記憶。無論這記憶是灰暗還是明亮,我們必須背負它,並珍惜它,除此,我們沒有第二種處理辦法。"

人物評價

著名作家莫言說:"蘇童作品中對女性的把握,我覺得好像是天生的,所以有的作家真的需要天分。對女性微妙的情感把握準確,是我望塵莫及的。"


陳建功(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蘇童是一個安靜的寫作者,他始終保持着一份平靜的心情,平靜的生活,他自稱是"老農",像菜農一樣種自己的地,把菜提到市場上去賣。正因為蘇童總是保持着一種靜氣,使得他的作品也變得平靜,使他獲取了一種飛躍現實、超越日常生活的躍動和鮮活的想象力,使他對人性、人心、人情能做更深的開掘,有更多的發現。

雷達(中國作協創研室評論家):蘇童的短篇小說是他的作品中技術含量最高的,讓你快樂卻笑不起來,辛酸卻哭不出來,展現的是複雜的人性,傳達了一種無法言傳的心理體驗。

陳思和(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蘇童的小說非常簡單,能用簡單的敘事去講述一個生活中並不簡單的事,沒有太多的技巧,也沒有微言大義,但讀後卻有很多有意思的東西讓你品味。大多數作家會有意識地把簡單的東西複雜化,追求尖銳、深刻和力度,而蘇童的小說往往在簡單的還原中,蘊含了太多東西讓你去體會。他用溫情的目光看複雜的世界,看人性,這樣的作品往往讓你忘不了。

著名作家格非說:"毫無疑問蘇童是中國當代短篇小說的大師、巨匠,代表了短篇小說最高的程度"。但在中長篇上,他判斷蘇童至今未使出真正的力量:"這麼多年,蘇童一直沒用特別大的力氣就把那些非常出色的作品寫出來了,所以我覺得他至少還可以寫20年,還有更好的作品還在呼喚你去將它釋放出來。"

上海市作協主席王安憶分析,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蘇童不間斷地創作了200多篇短篇小說,其創作衝動和作品數量均值得肯定。王安憶認為,蘇童擅用隱喻的方式,以有趣的"謎面"引導讀者去揭開"謎底"。

江蘇省作協主席范小青認為,多年來蘇童筆耕不輟,幾乎沒有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難能可貴的是,他還嘗試在自身變化中尋求突破。

人民文學出版社編審王干說,縱觀中國的先鋒派作家群,蘇童好比是"場上的守門員",他並未發表過"先鋒派宣言"或參加具有標誌意義的活動,不如"前鋒"般活躍,但值得注意的是,蘇童的長篇新作《河岸》可謂是中國當代先鋒派文學的集大成者。

《當代作家評論》主編林建法、知名文學評論人程德培等指出,蘇童作品對中國電影文學、女性題材小說的影響固然不容忽視,但更重要的是他堅持了對文學意向表達的探索。

視頻

阿來麥家蘇童三位大家登台頒獎,《龍族Ⅴ》榮獲超級IP傑出作品 2018閱文超級IP風雲盛典 20190113

參考文獻

  1. [1]蘇童,來源: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