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奧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奧祕,基督教聖經術語。

基督教的《聖經》又名《新舊約全書》,由《舊約[1]》《新約》組成。《舊約》一共有三十九卷,以古希伯來文(含亞蘭文)寫成,由猶太教教士依據猶太教的教義編纂而成,囊括了猶太及鄰近民族從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2世紀的人文歷史資料。《新約[2]》一共27卷。

簡介

只讓子民知道的祕密大計。在大部分經文中,這是指神引導着歷史進程,直至到達終點的智慧計劃。奧祕這觀念最特別和重要的應用是基督受死的計劃。這並非指一個神不願意告訴人的祕密,也並非指一些過分神祕,叫人知道也不明白的東西。

聖經有超過30處地方曾提及奧祕,但其神學意義最清楚可見的經文有:但以理書三章18-28節、四章6節,馬太福音十三章11節,馬可福音四章11節,路加福音八章10節,羅馬書十一章25節、十六章25節,哥林多前書二章7節、四章1節、十五章51節,以弗所書一章9節、三章3-6節、9-12節,歌羅西書一章26-29節、二章2節,帖撒羅尼迦後書二章7節,提摩太前書三章9、16節,啟示錄一章20節、十章7節、十七章5-18節。

但以理書中的奧祕

但以理書中,奧祕的重點在於神給予但以理的啟示;神讓他知道尼布甲尼撒王有關未來的夢境之內容和意義。我們必須留意其夢中所出現的景象是神將要作的事;無論是「哲士、用法術的、術士、觀兆的」(但二27),都不能解釋;「只有一位在天上的神能顯明奧祕的事」(但二28)。

學者近年的研究,發現其他猶太文獻,包括死海古卷,也有類似的主題。所強調的是神對未來,尤其是有關末時,所作的決定。世人往往在苦難的問題上掙扎(若神是善良和有大能的,人類為何仍要受苦﹖)。信徒也認同這些問題,卻知道神有一套周詳的計劃,並且有一日他要把所有的事顯明出來。神如何為無辜的人伸冤,如何審判那傷害人的,都是「奧祕」內容的一部分,也是基督時代的文獻的主要重點。神控制着宇宙中所發生的事,列國最後要成就他的計劃。

福音書中的奧祕

馬太福音十三章11節、馬可福音四章11節和路加福音八章10節是天國比喻的一部分,天國是關於神在歷史中工作最後的高峰,這可從天國比喻的意象中看見,例如收割,是象徵未來的審判。「奧祕」一詞在這裡是合宜和重要的,在天國比喻的下文,耶穌解釋他為何使用比喻。這些比喻可以生動地說明真理,又可以向那些不接受真理的人隱藏起來。因此,「奧祕」一詞(在馬太和路加福音用了複數詞)形容了耶穌天國教訓深一層的意義,那些接受這信息的人會明白天國的意義;那些不接受的人不單不明白,而且還失去聆聽和回應救恩信息的機會(太十三12-15)。

這些經文還有另一個層面,回答一個沒有說出來的問題,就是:若彌賽亞已經來到,為何世上仍有罪惡?在稗子的比喻中,這些稗子象徵了罪惡或罪人,僕人欲把稗子除去,可是,主人卻叫他讓稗子與麥子一起生長,直至收割的時候,那就是審判的時候(太十三24-30)。容讓罪惡繼續存留在世上,和神最後處理罪惡的方法,是其中一個天國的「奧祕」。

保羅書信中的奧祕

羅馬書十一章25節出現了「奧祕」一詞,其上下文正是論到以色列人和他們的將來(羅九至十一)。這裡再次談及一件關乎現今的問題及其未來的解決方法;這問題是以色列人的不信,經文稱現世「有幾分是硬心的」為一個「奧祕」(羅十一25)。然而,神的計劃不會受阻,「於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羅十一26)。這裡強調神的計劃之宗旨,與「奧祕」的觀念緊緊地編結在一起,這個重點也是整段經文的基礎。

羅馬書十六章25節的範圍比較廣,保羅把「永古隱藏不言的奧祕」跟「所傳的福音和所講的耶穌基督」聯繫起來。這裡的焦點較清楚放在基督受死的意義上。

哥林多前書二章7節提到神那「奧祕的智慧」,上下文談及保羅所傳講的十字架信息。這信息對那些自以為聰明,卻是滅亡的人來說,是愚拙的;然而,這「愚拙的道理」卻給相信的人帶來救恩(林前一18-25)。保羅並沒有傳講世人的「智慧」,但他卻向那些靈里成熟的人,宣告「智慧的信息」(林前二6)。他向這些人傳講「奧祕的智慧」,或直譯為「在奧祕中的智慧」(林前二7)。這段經文清楚地把「奧祕」就是神的計劃,跟基督受死就是救恩的途徑,這兩個觀念連繫起來。同時也把奧祕,跟歷史的進程(「世上有權有位的人」,林前二8)和神的計劃從舊約時代轉至未來(引述以賽亞書;林前二9)這兩事連繫起來。哥林多前書二章第10節強調一個事實,那就是神確實已將這些奧祕向我們顯明了。

保羅對比了神的智慧和世人的智慧(林前三18-23)之後,在哥林多前書四章1節,他不單談及奧祕的事,也講述了作管家的概念,神已把展示奧祕的工作交付給他,他必須忠心地宣告這奧祕。這論題在以弗所書三章2-6節又再一次出現。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十五章51節又再次論及奧祕與末時的事。前文(林前二9-16)顯示人類不能憑自己的智慧去領會神的計劃,神卻已向相信的人顯明了這奧祕。這奧祕的一個重點就是顯明信徒將如何進入到神面前:「我們不是都要睡覺,乃是都要改變,就在一霎時,眨眼之間,號筒末次吹響的時候」(林前十五51、52)。哥林多前書另一次提到奧祕,是在一段較長的經文中──十二至十四章,這段經文談及屬靈的恩賜,其中包括接受神的啟示,因此,哥林多前書十三章2節與十四章2節使用「奧祕」一詞是適切的。

以弗所書卷首引述一系列的論點,論及神在歷史中的計劃,這計劃朝着一個高峰邁進,這高峰就是基督作宇宙的主宰(弗一10)。這些論點用了「揀選」、「預定」、「美意」、「旨意」、「智慧」等字眼來表達,顯然,這一連串的觀念跟古代猶太文獻中「奧祕」的觀念是有關的。從這些觀念中我們也可以得到亮光,明白保羅說「叫我們知道他旨意的奧祕」(弗一9)這句話的意思。

神計劃的一部分是組織一個信徒的群體,這些信徒是借着十字架與神和好,也彼此之間和好(弗二14-18)。在這群體中,猶太人和外邦人「在基督耶穌里……同為一體,同蒙應許」,是神所啟示之計劃的一個新階段,保羅稱之為「奧祕」(弗三6)。正如前文已提過,保羅自已有責任要忠心地傳講這「奧祕」的真理(弗三2-5;參林前四1-5)。

在歌羅西書中,保羅繼續顯示自己對傳講這「奧祕」的責任,在這他把「奧祕」解釋為「神的道理」(西一25-29)。保羅又再一次把歷史與奧祕連繫起來,這奧祕只可透過啟示而得知,「這道理就是歷世歷代所隱藏的奧祕,但如今向他的聖徒顯明了」(西一26)。正如在以弗所書一樣,保羅指出神的奧祕是顯明在教會中,這奧祕「就是基督在你們(信徒)心裡成了有榮耀的盼望」(西一27)。這奧祕是用諸般智慧來傳揚的,要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西一28)。保羅要求歌羅西信徒在他傳講這「奧祕」時為他祈禱(西四3)。

提摩太前書三章16節清楚指出「敬虔的奧祕」包括與「奧祕」有關的基本原素;如這奧祕要向世人顯現,和最終被世人信服。然而,神這偉大的計劃並非可以順利無阻地彰顯。保羅談到末時的到臨,又提到另一個奧祕,這是一個黑暗的奧祕,稱為「不法的隱意」(帖後二7);啟示錄也用「奧祕」一詞介紹一股類似的邪惡勢力:「大巴比倫,作世上的淫婦和一切可憎之物的母」(啟十七5),也許意思就是有一些與神對抗的勢力,其作為也是人類不能明白的「奧祕」。然而,當神成就他自己的奧祕計劃和他諸般的智慧,他的真理和能力便會勝過這些對抗的勢力。

啟示錄中的奧祕

啟示錄十章7節宣告了這奧祕的成全。當天使宣布「不再耽延了」(十6),這些在困惑中等候和忍受罪惡的年代便要過去,「神的奧祕就成全了」(啟十7)的日子終於來到了。要留意這段經文中奧祕的動態特質,這奧祕不只是一個靜態的真理,而是一些可以「成全」的東西。這歷史的大高潮與神先前向「僕人眾先知」(啟十7下)所啟示的內容是一致的。那麼,這奧祕就是神智慧的計劃,既引導着歷史的進程,也最後完全地顯露出來。這是神的答案,回答了為何罪惡仍存在的問題,也回答了為何邪惡的勢力與神對抗的問題。它宣告了歷史的中心事件──基督之死──的意義,也把復活的結果啟示出來,就是所有信徒在基督再來時都要改變形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