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奉國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奉國寺[1]位於中國遼寧錦州市義縣,始建於遼開泰九年(1020年),初名咸熙寺,後易名奉國寺。奉國寺占地面積約6萬平方米。

遼金元時期是奉國寺的鼎盛時期,到明清時期僅存大雄寶殿,清代續建六角鍾亭四角碑亭無量殿牌坊小山門西宮禪院。奉國寺是中國國內現存遼代三大寺院之一,其標誌性古建築--大雄殿是古代遺存最大的佛殿,殿內有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泥塑彩色佛像群。

奉國寺內主體建築大雄殿及寺院整體,上乘唐代遺風,下啟遼、金等寺院布局,是遼金寺院中最具典型的例證。其中,大雄殿是遼代佛教建築的最高成就,代表了十一世紀中國建築的最高水平。

1961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9年被中國國家旅遊局評為AAAA級旅遊景區。

歷史沿革

奉國寺始建建於遼開泰九年(1020年),是世稱釋迦牟尼轉世的遼朝聖宗皇帝耶律隆緒在母親蕭太后(蕭綽)的"家族封地"所建的皇家寺院,初名咸熙寺(因供奉七尊大佛,又稱大佛寺或七佛寺)。

金代改稱大奉國寺。

該寺自創建至清代,經歷代修繕10餘次,遭受地震災害有記載的兩次。其中規模較大的修繕有金天眷三年(1140年)、元大德七年(1303年)、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等。

大雄殿後門內,有倒坐觀音像一尊,為明代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重塑。

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以後,陸續在原觀音閣的遺址上建立萬壽殿(後易無量),改五間山門為三間,將大雄寶殿以石牆圍之,增建內山門及牌房等。遼代建築,只余大雄寶殿。

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世紀70年代,成立奉國寺文物保管所,負責保護與管理。

1984年進行以大雄寶殿為重點的全面修繕,完善了防火防雷設施,擴大了保護區。

2005年由遼寧省人民政府提名,申報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

2009年,奉國寺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2013年,奉國寺進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建築格局

奉國寺總體布局與獨樂寺和大同善化寺基本一致。寺內還有金、元、明、清重修奉國寺碑十餘甬。山門、牌樓、無量殿等均為清代所建。奉國寺分廟門,中殿,大雄寶殿。一側有出土文物展覽。奉國寺是典型的漢傳佛教寺院布局,占地面積約6萬平方米,座北朝南,沿中軸線依次為外山門內山門牌坊天王殿大雄殿。大雄殿東側是財神殿菩薩殿,西側是西方三聖殿和義縣出土文物展室,天王殿西側是景區購物中心。整個寺院有佛殿5座,供奉佛、菩薩共計44尊,其中:過去七佛祖七尊男像倒坐觀音一尊哼哈二將2尊、脅侍菩薩14尊、彌勒佛一尊、韋馱一尊、天王四尊、菩薩四尊、財神七尊、西方三聖佛三尊。

主要建築

天王殿

天王殿始建於金代天眷三年(1141年),原名萬壽殿,後改為無量殿,在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重修,2008年10月14日,以漢傳寺院傳統格局為依據,更名為天王殿。天王殿為單檐歇山頂,面闊三間,進深兩間,通面闊16.14米,通進深12.22米。

天王殿內中間供奉彌勒佛,也稱未來佛,另供增長、持國、多聞、廣目四尊天王,根據天王所持的不同法器,南方持劍天王,舞劍生"風";東方手捧琵琶天王,揉弦"調"音;北方持傘天王,遮風擋"雨";西方一手持珠,一手持龍(或蛇)天王,降伏歸"順",四大天王所持法器各取一個字,即風、調、雨、順之意。中間供奉彌勒佛,也稱未來佛,彌勒佛像身後為明萬曆31年敬請的神將韋陀菩薩。天王殿四周牆體上的壁畫描繪的是釋迦摩尼從出生到涅盤的八個階段的故事。

大雄殿

大雄殿是中國古代建築中最大的單層木結構建築,被譽為"中國第一大雄寶殿"。大雄殿築於高 3 米的台基之上,為五脊單檐廡殿式,面闊九間,長 48.2 米,進深五間,寬 25.13 米,高達 21 米,建築面積 1829 平方米,是佛教頂級建築,殿內主供七尊大佛為原汁原味的遼代塑像,由東至西依次為迦葉佛(貴人佛、成就佛)、拘留孫佛(平安佛)、尸棄佛(健康佛)、毗婆尸佛(興業騰達佛、智慧佛)、毗舍浮佛(招運佛、發財佛)、拘那含牟尼佛(光明佛)、釋迦牟尼佛(佛教創始人),七佛皆端坐於須彌座上,通高 9 米以上。尤以正中的毗婆尸佛最高,合座高達 9.5 米。因"過去七佛"並列一堂,佛祖釋迦牟尼偏居其中,為佛教界獨一無二。另外,每尊佛前左右各有一脅侍菩薩相對而立,高 2.5 米,共 14 尊。諸菩薩或仰或俯,或斜立或平視,兩足踏蓮花一朵。寶相莊嚴,栩栩如生。

佛壇東西兩端,對塑天王像一尊,高 3.5 米,拄杵昂首,剛勁威武。更為神奇的是在毗婆尸佛背後供有明代所塑的倒坐觀音,塑像保留着唐朝以前男像觀音的風韻。

西方三聖殿

以漢傳寺院傳統格局為依據,西方三聖殿更名於2008年10月10日。西方三聖殿長約20米,寬約14米。西方三聖暨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西方三聖,是佛教宣稱的西方極樂世界的三位尊神,由主尊阿彌陀佛與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組成。據《阿彌陀經》記載,阿彌陀佛具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如果眾生臨命終時念誦他的名字,他將手捧蓮台,率領二十五位大菩薩前往接引,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是二十五大菩薩的上首菩薩,是阿彌陀佛接引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重要助手。

寺廟評價

建築學家梁思成曾發表學術報告,稱遼代寺院為"千年國寶、無上國寶、罕有的寶物。奉國寺蓋遼代佛殿最大者 也。"

文物專家杜仙州在調查報告中讚譽"奉國寺大雄殿木構建築,千年仍平直挺健,是中國建築史一項極為光輝的成就。遼代七佛像高大莊嚴,權衡勻整,柔逸俊秀,神態慈祥,極為壯麗。梁架上飛天面相豐頤美悅,色調鮮明絢麗,是國內極為罕見的遼代建築彩畫實例。"

鑑賞家、文物專家楊仁愷在《中國書畫》一書中評價遼代彩繪時指出"奉國寺大雄殿梁架上彩繪依然保存很好,光彩奪目,其中的飛天造型特佳,猶存唐代風標,甚為稀見。"

主持過奉國寺維修工程的國家文物局古建築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楊烈,曾評價奉國寺大雄殿為"中國古代遼(宋)以前保存至今最為宏大和最為完整的單檐四阿頂木構建築,建築規模是中國第一大雄寶殿。"

古建築史學家曹汛說:"大殿九間是佛教建築頂了天的極限,奉國寺七佛殿九間,全國古剎千百座,奉國寺大雄殿是窮極偉麗的。"

學者周德倉發表文章對奉國寺給予極高的讚譽:"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中國東北地區並不是中華文化中心,但是,奉國寺卻以它突出的特色和完美的遺存,使輝煌的中華文化通過建築、雕塑、彩繪等藝術形式展現給世人。"

寺廟傳說

相傳,大佛寺中供奉的七尊大佛,本來是姐妹七人。她們個個美貌非凡,而且心地善良,心靈手巧。東家的婆婆病了,她們服前侍後,端湯餵藥;西家的公公衣服破了,她們漿洗縫補;就是討飯的路過,也要茶飯相待,臨走還要送些衣食盤纏,當地的人們都稱她們是七仙女,一提起她們沒有不豎大拇指的。

一天,七妹到河邊為一位老公公捶洗衣服,忽見一位白鬍子老頭隨着一陣輕風白天而降。七妹正覺奇怪,只聽老頭開口道:"吾乃玉皇大帝的使者。玉皇大帝和各路神仙為你們七姐妹的善舉所感動,決定收你們為佛。明天正午時分,天鼓響時,你們就會成佛了。"老頭說完,就不見了。七妹是親耳所聽,親眼所見,知道不是在做夢,回去後就把此事告知了六位姐姐。六位姐姐聽了,知道往後就再不能親手為鄉親們做事了。於是,當天夜裡,七姐妹一夜沒睡,給鄉親們做了許多鞋襪衣褲.一直做到天大亮,才把做完的東西分送到各家各戶。

事情做完了,七姐妹看看時辰不早了。趕緊梳洗打扮。就在這時,天近午時,只見西北天空烏雲翻滾,雷聲一陣比一陣大。正午,天鼓響了,六位姐姐都已歸位坐好。只有七妹,因為光顧幫助姐姐們梳妝打扮了,衣服剛剛穿上一半,玉皇大帝就把她們一塊兒收成佛了。我們在大佛寺里還能看到了個穿着半截衣服的佛像,就是傳說中的七妹,其餘六尊是她的姐姐。

參考來源

  1. 義縣奉國寺春節廟會 ,zol論壇, 201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