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頭索動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頭索動物 也稱「無頭動物」,是脊索動物門的一亞門,是一類終生具有發達脊索、背神經管和咽鰓裂等特徵的無頭魚形脊索動物[1]。其種類少,代表動物是文昌魚[2]

中文 學名 : 頭索動物

別 稱 : 文昌魚

門  : 脊索動物門

拉丁學名 : Cephalochordata

界  : 動物界

亞 門 : 頭索動物亞門 目 錄  : 1物種簡介 2外形特徵 3地域分布 4生活習性 5代表動物

物種簡介

頭索動物脊索不但終生保留,且延伸至背神經管的前方,故稱頭索動物。又因本亞門動物都缺乏真正的頭和腦,所以又稱無頭類。僅1綱,

即頭索綱(Cephalochorda),通稱文昌魚,其得名於廈門同安縣劉五店海嶼上的文昌閣,這裡是我國最先發現文昌魚群的地方。相傳古代

文昌皇帝騎着鱷魚過海時,在鱷魚口裡掉下許多小蛆,當這批小蛆落海之後,競變成了許多象魚樣的動物,讓後代漁民得以捕此魚為生,所

以為紀念文昌帝君,故取名文昌魚。文昌魚營養豐富、肉質鮮嫩,因此遭到大量捕撈,我國曾盛產文昌魚的廈門劉五店海域種群數量經處於

瀕危境地,現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已建立廈門文昌魚自然保護區。

外形特徵

頭索動物體呈魚形,頭部分化不明顯,缺乏真正的頭和腦,無心臟,終生具有脊索。咽部的壁貫穿許多鰓裂,由圍鰓腔孔與外界相通,種類少,代表動物是文昌魚。發育中有變態現象。

地域分布

頭索動物分布很廣,遍及熱帶和溫帶的淺海海域,其中尤以北緯48°至南緯40°之間的沿海地區數量較多。

生活習性

它們對底質要求比較嚴格,通常僅局限在有機質含量低的純淨粗砂和中砂中。生活時身體埋入砂中,僅前端外露,用以進行呼吸和濾食水體中的硅藻。

代表動物

文昌魚(Branchiostoma belcheri)別稱「蛞蝓魚」。文昌魚科。形似小魚側扁,兩端尖。頭端有眼點,下為前庭及口,前庭外緣有須多條。有背鰭、尾鰭和臀鰭。身體腹面有一對皮褶。棲息海底,通常鑽在泥沙里,僅露出頭瑞。以浮游生物為食。分布於我國廈門、青島和煙臺沿海,以廈門為最多。是無脊椎動物進化至脊椎動物的過渡類型,在學術上有重要意義。可供生物學教學和研究用,並供食用。

參考資料: 1. 頭索動物亞門 詞條標籤: 科學百科地球科學分類 生物物種 動物

視頻

人類的表親——頭索動物,沒有腦袋和心臟,如今被端上餐桌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