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太陽圈電流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太陽圈電流片(Heliospheric current sheet,縮寫為HCS)或太陽圈電流頁是太陽系內部磁場極性發生轉換的表面,這個區域在太陽圈內沿着太陽赤道平面延伸。電流片的形狀是受到行星際物質中太陽磁場旋轉的影響而形成的,厚度大約為10,000公里,有一小股電流在電流片中流動,大小約為10-10A/m2。

電流片下面的磁場稱為行星際磁場,其產生的電流構成了一部分太陽圈電流迴路。太陽圈電流片有時也稱為行星際電流片。

太陽圈電流片的特徵

由於太陽自轉,磁場被扭曲成帕克螺旋(Parker spiral)[1],這是阿基米德螺線的一種,是由尤金·帕克於1958年提出的,因而得名。電流片將帕克螺旋形狀的磁場一分為二。1970年代早期,Schatten發展出一個數學模型,當旋轉的磁場改變極性時會翹曲、變形,形成類似芭蕾舞裙的波浪螺旋形狀。進一步的動力學研究表明,太陽如同一位害羞的女芭蕾舞演員,會將高高飄揚的裙擺反覆向下壓。

這種芭蕾舞裙形狀的成因有時被稱為「水龍頭效應」或者「橡膠軟管效應」,好比一個人手執水龍頭上下揮舞並且快速旋轉。水流好比太陽風不斷向外噴射。

太陽圈電流片的磁場

太陽圈電流片隨着太陽的自轉每27天轉一圈,在這期間地球的磁場會穿越其峰頂與谷底,並與之發生相互作用。在靠近太陽表面的地方,由電流片中的徑向電流產生的磁場大約在5×10-6T量級。太陽表面的磁場大小約為10-4T。如果是磁偶極場,其強度與距離的三次方成反比,地球軌道附近的磁場大約為10-11T。而實際上太陽磁場含有多極矩的成分[2],因此在地球附近實際大小要比這大100倍。

太陽圈電流片的電流

太陽圈電流片中的電流向內流動,並與太陽磁場一道在太陽極區附近向外流動的電流構成閉合迴路,總電流大約在3×109安培的數量級,太陽圈中電流密度最大的地方達到了10-10A/m2的數量級。與其它天體物理過程中的電流片相比,產生地球極光的白克蘭電流只有大約100萬安培,大小只有太陽圈電流片中電流的千分之一。

太陽圈電流片的研究歷史

太陽圈電流片是由翰M. 威爾科克斯和諾曼F. Ness在1965年提出的。漢尼斯·阿爾文等人推測銀河系也存在類似的星系電流片,估計電流大小為1017-1019安培,位於銀河系的對稱平面上。

視頻

太陽圈電流片 相關視頻

科普知識 太陽磁場是什麼
太陽系動態圖,直觀美麗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