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太陽伴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太陽伴星是人們假設出來的一個紅矮星或棕矮星,距離太陽50,000至100,000個天文單位,並以復仇女神的名字來命名。

太陽可能存在伴星的理論最先由Richard A. Muller提出,因他發現地球上出現大滅絕的時間是有周期性的,約二千六百萬年有一次,去試圖解釋大滅絕的周期性。

該伴星推斷其公轉周期為二千六百萬年,在經過奧爾特雲帶時,干擾了彗星的軌道,使數以百萬計的彗星進入內太陽系,從而增加了與地球發生碰撞的機會。

現狀

現時,尚未有證據證明太陽存在伴星,也使得地球的周期性大滅絕原因受爭論。

Matese和Whitman則指出,周期性大滅絕的原因並不一定是太陽存在伴星,並提出可能是因為太陽系在銀河系平面上下擺動,並會攝動奧爾特雲,其影響與伴星存在的假設相似,但其上下擺動周期仍有待觀測。

在天文學上,一般把圍繞一個公共重心互相作環繞運動的兩顆恆星稱為物理雙星;把看起來靠得很近,實際上相距很遠、互為獨立(不作互相繞轉運動)的兩顆恆星稱為光學雙星。光學雙星沒有什麼研究意義。物理雙星是唯一能直接求得質量的恆星,是恆星世界中很普遍的現象。一般認為,雙星和聚星(3~10多顆恆星組成的恆星系統)占恆星總數的一半多。太陽作為一顆較典型的恆星,它是否也有自己的伴侶——伴星呢?或者說,它是否也屬於一種比較特殊的物理雙星呢?近幾年來,這是科學家非常關心的問題,這個問題是由地球上物種絕滅問題提起來的。

在宇宙中約有一半的恆星是雙星[1],我們把較亮的一顆叫主,暗的一顆叫伴星。 由數顆恆星組成的聚星在宇宙中也占相當大的比例,而成單的恆星在宇宙只是少數。目前科學家們還發現太陽朝某個方向加速運動,只用銀河系總體對太陽的引力則不能很好解釋這種加速現象。有的學者提出太陽的加速運動正是由某顆伴星吸引的結果,只是由於它太暗(中子星)或根本看不到(黑洞)。這種假說還認為這顆伴星的質量於太陽的質量不相上下,它與太陽的距離將比地球軌道遠一千倍也就是說1500億千米,旋轉周期長達10000 年。

相關理論

天文學家曾有過太陽具有伴星的想法是很自然的事。當人們發現天王星海王星的運行軌道與理論計算值不符合時,曾設想在外層空間可能另有一個天體的引力在干擾天王星和海王星的運動。這個天體可能是一顆未知的大行星,也可能是太陽系的另一顆恆星——太陽伴星。

為了解釋美國那兩位古生物學家的發現,1984年,美國物理學家穆勒在和他的同事,共同提出了太陽存在着一顆伴星的假說。與此同時,另外的兩位天體物理學者維特密利和傑克遜,也獨立地提出了幾乎完全相同的假說。

穆勒在和他的同事們討論生物周期性絕滅的問題時說:「銀河系中一半以上的恆星都屬於雙星系統。如果太陽也屬於雙星,那麼我們就可以很容易解決這個問題了。我們可以說,由於太陽伴星的軌道周期性地和小行星帶相交,引起流星雨襲擊地球。」他的同事哈特靈機一動,說:「為什麼太陽不能是雙星呢?同時,假設太陽的伴星軌道與彗星雲相交豈不是更合理一些?」於是,他們在當天就寫出了論文的草稿。他們用希臘神話中「復仇女神」的名字,把這顆推想出來的太陽伴星稱為「復仇星」(Nemesis)[2]

視頻

太陽伴星 相關視頻

地球的未來將毀於太陽伴星?每2600萬年一次?
太陽伴星每2600萬年導致地球物種大滅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