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太赫茲科學與電子信息學報

太赫茲科學與電子信息學報》(原刊名《信息與電子工程》),是由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主管,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電子工程研究所主辦, 中國兵工學會太赫茲應用技術專業委員會、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微系統與太赫茲研究中心以及四川省電子學會協辦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電子信息類綜合性期刊。其宗旨是圍繞信息化新軍事變革的需要,及時報道電子信息與太赫茲科學技術領域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成果。重點報道內容包括:太赫茲科學技術,探測制導、測控通信與電子對抗,電磁場與微波,信號與信息處理,計算機與控制,微電子、微系統與物理電子學等。

目錄

收錄情況

2003年創刊,自2008年起被評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綜合評價數據庫(CAJCED)》、《中國期刊(光盤版)全文數據庫(CJFD)》、萬方數據-數字化[1]期刊群(網)等重要數據庫全文收錄,同時被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Ulrich PD)、波蘭《哥白尼索引》(IC)和《劍橋科學文摘》(CSA)收錄。

《太赫茲科學與電子信息學報》投稿須知

徵稿範圍及內容

徵集太赫茲科學技術、電磁場與微波、信號與信息處理、集成微系統技術、物理電子技術、綜合電子信息系統等領域的學術技術論文、綜述、研究快報、國內外相關重要事件報道等。

太赫茲科學技術包括太赫茲產生、放大、傳輸、檢測等理論與技術,以及太赫茲在光譜學、通信、雷達、成像、材料檢測、天文學、空間科學、生物醫學等領域的應用技術等。由於太赫茲科學技術是電子學與光子學、微波技術與激光技術相結合,物理、材料、器件與系統相結合的前沿交叉科學,尤其歡迎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綜述評論和學術技術論文。

2. 版權及學術規範

投稿即表明作者同意轉讓文稿版權(含各種介質、媒體的版權等)給編輯部。投稿作者必須遵守學術規範和準則,包括勿一稿多投和杜絕抄襲、剽竊等。本刊對來稿有編輯、修改權,所發表論文[2]版權歸編輯部。本刊現已加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資源系統(ChinaInfo)數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凡不願意加入的作者,請來稿時聲明。稿件一經發表,即按國家有關規定酌致稿酬(本刊所付稿酬已包含刊物內容上網服務的報酬,不再另付),並按作者人數贈送當期刊物。

3. 投稿、審稿

3.1 投稿:請登陸我刊網站,以作者身份註冊,賬戶激活後再次登陸網站,根據網站提示在線投稿;若投稿遇到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3.2 審稿方式:審稿執行三審制,即編輯部初審、專家複審(專審)和編委會決審;

3.3 審稿周期:編輯部在收到稿件的保密證明後,才開始受理論文。一般為2個月,在此期間請勿; 一稿多投。稿件審理階段,作者可通過網上查詢。

4. 來稿要求

4.1 論文著作權人應確保所投稿件為尚未公開發表的原創性著作,並且不涉及侵權和保密問題,若論文發表後發生侵權或泄密問題,一切責任由著作權人承擔;

4.2 立論正確,論據充分,重點突出,邏輯嚴密,數據可靠,文字精練,圖表清晰;

4.3 論文摘要(中英文)須包括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4部分,應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字數控制在150~300字;

4.4 關鍵詞應選取能表達全文主題內容信息款目的單詞或術語4~8個;

4.5 圖、表內容全部英文表達,具有自明性,圖、表應附上圖號、表號,圖題、表題中英文雙語表達;

4.6 參考文獻選用公開發表的、並儘量選用近年發表的中外文獻,按照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後順序編號,文獻不少於8篇;

4.7 源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或省、部委重點課題、獲獎課題的論文,請註明相關項目名稱及批准號,我刊將優先發表。

視頻

太赫茲科學與電子信息學報 相關視頻

走近科學太赫茲波是什麼
利用太赫茲,可以區分出不同物質?來看實驗背後的原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