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太空實驗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太空實驗室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 太空實驗室

外文名: skylab

設立於: 太空

太空實驗室人類太空或以太空為基地建立的用於科學實驗飛行器或永久性基地。目前這類實驗室都是半永久性的,如前蘇聯的"禮炮"號空間站、"和平"號空間站、美國的"天空實驗室"和歐洲的"太空實驗室"。[1]

簡介

太空實驗室(Spacelab)是人類在太空或以太空為基地建立的用於科學實驗的飛行器或永久性基地。目前這類實驗室都是半永久性的,如前蘇聯的"禮炮"號空間站、"和平"號空間站、美國的"天空實驗室"和歐洲的"太空實驗室"。它們一般容納4-6人,宇航員在太空工作時間不到一年。主要進行天體物理、航天醫學、生物學、天文學、材料科學、工藝科學和生命科學方面的實驗(如:太陽觀測、地面觀測、金屬冶煉等)。今後人類還將發展可容納10人,居住1年的太空實驗室。至於建造容納50人並可住10年以上的太空實驗室以及在月球和其他星球上建立永久性的太空實驗室,則是未來的事。

發展歷史

上世紀八十年代,人類在探索與開發太空方面將進入一個新時期,其標誌就是一系列可回收和重複使用的近地球太空站-"太空實驗室"的發射。"太空實驗室"是可重複使用的運載工具-太空渡船(即太空飛機或航天飛機)所帶來的必然結果,在它發展的第一階段是建立能容納4-6人的、短時間的試驗性太空站,第二階段是建立能容納12人的、可居住一年的太空工作站,第三階段則是建立能容納50人的、可居住十年的太空工作站,在此基礎上,太空工作站將發展成為能容納數百人的太空工廠、太空醫院、太空基地,並進一步發展成為能容納數千戶家庭的小型太空城市,從而實現太空工業化和太空居民化。因此,"太空實驗室"作為試驗性的太空站,不僅僅是空間科學和工藝的實驗場所,而且也是太空工業化和太空居民化的前奏。

太空站的前身是載人的太空飛船,它們兩者的區別並不在於實驗內容,而在於是否具有能組合成大型太空站的組件式結構。世界上第一個近地球太空站是蘇聯在1971年4月19日發射的"禮炮"1號太空站。"禮炮號"太空站系列的主要目的是,為發展未來的大型太空站作技術準備,附帶進行空間科學和工藝方面的實驗以及軍事偵察活動。美國在1973年5月14日發射了第一個試驗性太空站一"天空實驗室"(Skylab)。"天空實驗室"太空站系列的主要目的是為發展下一代用太空渡船運載的太空站作技術準備,並進行空間科學和工藝方面的實驗,特別是考察長時間太空飛行對人體的影響,此外,也進行一些軍事應用研究。

"天空實驗室"太空站在空間科學和工藝研究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特別在生物醫學和太陽物理學方面成果顯著。但是,"天空實驗室"出現在太空渡船之前,發射一次耗費極大,故不得不在飛行數次後宣告結束,以等待太空渡船試飛成功後改進為能重複使用的新太空站系列,即"太空實驗室"系列。"天空實驗室"已於1979年7月11日在大氣層中墜毀[1] 。

由於經費和其他一些原因,美國沒有繼續進行這個新的太空站系列的研製工作。1973年,"歐洲空間研究組織"與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簡稱美國航宇局)簽訂了協議備忘錄,具體規定由"歐洲空間研究組織"各成員國負責設計和研製"太空實驗室",由美國航宇局將"太空實驗室"送入近地球空間並進行操作管理。1976年,"歐洲太空局"(簡稱歐空局,其前身即"歐洲空間研究組織")與美國航宇局就第一個"太空實驗室"("太空實驗室一1")的實驗組成和實驗目的達成協議為了體現出"太空實驗室"的多用途性,雙方決定在考驗太空站本身的基礎上進行五大領域的科學實驗,即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等離子體物理學、天文學和太陽物理學、大氣物理學和對地球進行觀測 。

參考來源